• 5

刪除

在全球化的衝擊之下
應該不能以狹隘的地域性主義來看很多的產品了
Luxgen目前我覺得應該是以鼓勵的態度去看待
會出MPV跟SUV是因為這個級距競爭比較沒有Sedan來的大
而且Luxgen看的也是全球的市場
我覺得以經營管理的角度看Luxgen會有機會走出一條路
自創品牌
風險及成本的考量
以致於台灣一直停在代工的階段
到最後才發現品牌的重要性
大家都已行之有年
台灣的政商還是短視近利的做風
突然發覺偶只是個01街友 >
"LUXGEN" 打著台灣旗幟的商務車
主打市場好像不是一般上班族的代步工具...
他是國產車嗎?
是台灣組裝
是台灣品牌
...
...
但是...
有多少比例的零組件是台灣製造???
這個問題我不知道答案...純粹是我個人的感覺...
商場本來就是比誰價格優勢,商品優勢....
以我自己為例:
當初在考慮要買I8000 or HD
因為台灣有出類似的產品,所以我不想買韓國貨....
但是我後來決定買I8000
因為在價格相當的情形下
I8000硬體規格比HD好.....
實在沒必要跟自己的荷包過不去吧....
我都稱國慘車耶!(安全配備幾乎偷光光,您說慘不慘)
男人的大玩具: X5 + B-Class + SantaFe + U6T + Livina*3
只是愛看車 wrote:
自創品牌風險及成本的...(恕刪)


要說短視近利也可
不過汽車這龐然大物
要成為一個汽車品牌製造商確實很不容易

當初號稱經營之神王永慶也是撒大錢,最後還是放棄

光市場規模就讓台灣要自創品牌困難重重

一個研發費用100億製造了100台車
一台光研發就1億
賣了1000台
一台光研發就1千萬
一台車要賣多少?

一台車共幾萬個模具
相同的道理開模費用100億
賣了.......
一台車要賣多少?

國內市場比別人小是事實
要先支撐出一個品牌本身就很受限
要自創品牌出口也非運輸出去而已
後備維修等等投資
連宏碁電腦.這種小體積的用品,當初自創品牌,也在後備上吃盡苦頭,差點全退回台灣

加上汽車科技看似簡單,但是失之毫里差之千里
引擎族都是幾十年,累積尺寸數據而來
底盤尺寸也都是長年累積,(去定位時師傅橋的尺寸是否都0.xx mm,讓你開車就差很多)

台灣要在內燃機車占一席之地很難,因為可能投資不起來,也沒有歷史以來的數據經驗
但要在電動車入門卻是有機會的
不過也是要放眼大陸市場,撐大才有機會

別以為汽車是能代工,就和3c一樣 就只差把品牌掛上那摸簡單
雖然品牌是台灣的,但是設計...等各方面卻是拿國外的,支持國貨,也要支持台灣設計的這塊大餅,不是說納智捷不好,也不是說我不喜歡,而是至少外型或內裝設計方面也試試看台灣的設計團隊,不是一昧的把錢往外砸來換自己國人的錢....
台灣引擎可能落後日本一大截
不過如果談到戰鬥機引擎 美國應該領先歐俄很多
台灣能有自有品牌當然很好,就像ACER、 ASUS、HTC,重點是品質、售後服務,如果東西好不怕沒人買啊,台灣政府對進口車課以重稅,過度保護國內汽車產業(早期計程車都只能用裕隆),導致現在還處於代工狀態,有競爭才有進步,這才是政府應該重視的問題,如果今天台灣的汽車水準能與國外一流車廠相當,幹嘛不買自己家的,錢給自己人賺也開心。
LUXGEN只是一個汽車品牌
扯上一堆民族意識是幹麻?

台灣社會上有一群小眾人士喊著愛國貨,甚至曾打出反韓貨的口號
雖然說韓國是台灣的競爭對手之一
但這種狹隘的民族意識還真有義和團的感覺

買其他國家的東西就是送錢給他們
那同理之,買LUXGEN也算是送給裕隆和嚴董囉?
會有人認為這是幫助台灣產業
但過去台朔汽車還在的時候,這群人又躲在哪裡呢?

說穿了,只是幫LUXGEN衝業績吧
請單純用玩車的心態看LUXGEN
不要搞一些有的沒有的
如果以各車廠對台灣汽車工業的貢獻來看
裕隆集團旗下經營的品牌,對累積國產品牌誕生的經驗而且永續經營真正的"國產車"有莫大的貢獻
ARTC的誕生、與電子等產業的結合、汽車設計人才的培育
主導VERITA、GRUNDER的經驗,至少我覺得台灣汽車工業史一大半跟裕隆集團有關
以後有錢買德國車,當然就買我喜歡的德國車
如果預算有限,只要LUXGEN有適合我的好車推出,當然優先選擇LUXGEN
至少看到目前推出的MPV也不差,對他還頗有信心
不然裕隆旗下的好車,也一定是我的首選,TEANA當然也是這個等級很棒的選擇

南陽以前有個安駕中心,也算是一點貢獻
很想知道和泰在台灣的汽車工業有甚麼貢獻
除了TOYOTA,每一個等級車款一定還能找到更好的選擇啊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