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luxgen何不先發展油電混合車或電動車用租的

台達最近發表了用引擎充電,用馬達行車的混合動力套件,目前用在BMW上做測試,感覺性能不差!

0~100KM好像4.8秒,每公升油料可跑約30KM(好像),極速水果預估為250KM(有那麼強嗎?),那

LUXGEN可要考慮是否與其技術交流合作了... 因為台達不會造車,而LUXGEN有此之優勢,而國內某

研究團隊的電池技術可用500顆鋰電池凸臺灣(南北),似乎比LUXGEN的2000顆還更有效率,可將其

整合起來看看,這樣就可創造三贏局面!
好的相機並不會讓初學者變成一位攝影家, 但好的相機卻可以將其心所願者化為實現! ~~~ 因為我是永遠的菜鳥 !
建議可以發展核動力汽車.....不用加油....

不過,小心車禍.....

ysc_kyy wrote:
我並沒有質疑或否定環...(恕刪)


還是覺得油電比較適合

老實講...........以台灣居住人口密度稠密而言,如果電動車普級的話,對台灣來說,將會是一場限電夢魘的開始!!!
以台灣家庭平均每一戶有1輛以上機車,約兩戶就有一輛汽車來說,如果有3成汽機車改為電動車的話,光充電時的用電量(機車大概要每天充電,汽車也需2-3天就要充電),就不是台灣電力所能負擔的.
到時候不是要分區限電,不然就是分車牌單雙號來輪流充電,或者是再蓋核五/核六.......
不僅無法做到環保,而且造成更大的危機(麻煩)!
比較好奇的是為何機車大廠沒有電動車上市?

電動機車的門檻應該比汽車小
為何大廠都還不出手呢?
1328kkk wrote:
老實講..........(恕刪)


現在在推智能型電網可以克復......
除非全台灣電動車一起充電.....而又沒有發電....

不然...沒那麼垮張....不然,對岸不就更慘......(目前已經很缺電了)
akazawa wrote:
其實現階段跟未來的電動車的推廣方式,不是廣設充電站,而是廣設電池租貸站。
現在日本即朝這個方向推廣,我們可以忍受五分鐘換電池,且五分鐘內一次可以換好幾台,比五分鐘內一次充好幾台是不一樣的概念。


以現在電池的能量密度來看(遠低於汽油), 隨便一台電動車的電池重量都有好幾百公斤,
直接擺在底盤上以獲得較低的重心. 如此重量的車身組件, 要做到短時間內可抽換的結構,
卻又不影響安全性, 置換的重型機具要做到像加油站般普及,
置換站還要有足夠的倉儲空間以供充電週轉, 配電系統也要重建, 以應付電力消耗的熱點(集中地).
為求得較低損耗, 將以超高壓直接送電至置換站, 這表示置換站也將是變電所.
.... 以上以上.
說白點, 這不叫願景, 這叫惡夢.
在材料科技未突破前, 講這些東西都沒有意義, 就算材料搞出來了, 是否有足夠的蘊藏與可開採量都還是未知數.
在十年內, 各種油電混合的技術, 盡力拉高汽油的能源使用效率應該還是王道.

aron.yang wrote:

為求得較低損耗, 將以超高壓直接送電至置換站, 這表示置換站也將是變電所.
(恕刪)


感謝aron.yang大認同 [調整 變電所. 面向終端消費者]的想法. 相信是個成本較低的方法.
其它好處如:
> 變電所 周邊活化. 停車充電帶來商機. 改善變電所周邊民眾反感.
> 所有電驅車內建gps導航.標示所有可充電變電所.若變電所位置偏僻..沿路商機效應更明顯.
> 電動機車也可列為高壓變電所充電客戶...如果電池能承受的話..相信充的挺快


我也覺得燃料電池才是未來的主流方向..
目前 Honda 推出的 FCX Clarity 已經可以達到
134 馬力和
189 磅的扭力...
雖然只有在加州些許地方有補充燃料的站...
但是我個人蠻看好這發展的前景..
畢竟已經可以達到 0 污染(排出水)和取之不盡的資源(空氣)以及可以在4分鐘左右加滿電池燃料





1Ds2+400D+1n+28-70mmF2.8L+70-200mmF2.8LISII+58AF-2=手拉傷.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