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請問年長的人,飛鈴101/102是怎麼收掉的啊?

記得1989年在南非的約翰尼斯堡看到一輛飛羚101,當時那種的感動,至今在腦海裡依然清晰可見.
不過是由一位白人所駕駛.
還沒上市前廣告打的凶,外型不錯蠻有型的,訂單紛沓而來,一下子累積了2千多輛的訂單,好景不常,負面訊息一再出現,訂單一下就不見,錢的問題才是他走路歷史的最大原因,沒錢就得不到改善,沒改善就得不到支持,國人不支持就沒訂單,大家寧願花錢也要一個可靠的品質。
derik wrote:
小時候從美國搬回台灣...(恕刪)

記得當時飛羚101一出廠時引起很大的轟動,也有很多人訂購支持國貨!小弟也因此為了知道這台車的性能買了生平的第1本汽車雜誌!背後的真正失敗原因是甚麼小弟實在不知道!但是記得當時國人期望大相對的失望也大後來陸陸續續出現許多負面的消息例如品質不穩!甚至當時有出現一個很大的負面消息就是有一輛飛羚101的車在一次車禍中直接斷成2截引起很大的轟動!安全性受到很大的質疑!相信當時有意購買飛羚101的人在這次事件當中因此而退縮!相信後來裕隆無法繼續走自製路線應該也很有關係
印象中當初裕隆的經銷商是國產汽車
飛羚推出時
裕隆要國產不能賣給計程車
國產不聽照賣
結果在眾多運匠的測試下
品質不良的問題一一浮現
銷售因此一落千丈
也變成裕隆跟國產翻臉的主因
我開過,
多年前剛退伍時的第一個工作的公司的公務車還有2台101,
那時開它的感覺真難開,
長距離開完手會酸(我屬於手的臂力強度與耐力很夠的人)
在高速公路高速跑的時候可以明顯感受穩定性不佳,且油門採下去加速性感覺也不好
每次要出差都是其他公務車都被開走,沒得選擇才會勉強去開他(因大家都這樣想所以他永遠是最後一台被開走的)
偏偏每次我出差都是跑長距離要去台北開會
所以我對這台車的評語是不佳

上述也許跟其他人感覺不一樣
我是以跟我當時開的自己的車"福特-全壘打"(方向盤沒有Power)手排的老車感覺相比
在全壘打之前我開過的車只有各種戰車與甲車
(當時剛退伍一年多,當兵時開過戰車也在五級廠修過戰車)

借一下galant3310的圖
上面的廣告詞,略可辨識有寫著
".....0.33超低風阻係數......它以電腦輔助駕駛系統,成為智慧型汽車先驅....安全法規,立下安全新典範....."
這和Luxgen MPV的訴求如出一轍.....
這麼多年後,裕隆還是繼續當年的"設計理念",重新出發.....
這次不是 "5年20億的成果",而是"5年300億的成果"了....賭更大囉
當年飛羚一台撞成兩台得原因主要是當時車身還不是所謂的一體畫得車體,翻成白話文就是車底鈑是由亮便鋼板焊在一起,這樣子,在結構上來說就以相對的不穩定性。


當時飛羚讓人詬病的就是沒有動力方向盤,這個當中的決策過程很讓人暈倒:

當時工程師們在塑膠地板上面原地轉方向盤,得到的結論是方向盤很輕,所以不用裝動力輔助裝置


只能說經驗不足阿~~~!
steven591120 wrote:
借一下galant3...(恕刪)


裕隆跟你仇很大嗎?為何你發的Luxgen文都是負面的?
kaien7121 wrote:
當年飛羚一台撞成兩台得原因主要是當時車身還不是所謂的一體畫得車體,翻成白話文就是車底鈑是由亮便鋼板焊在一起,這樣子,在結構上來說就以相對的不穩定性。
當時飛羚讓人詬病的就是沒有動力方向盤,這個當中的決策過程很讓人暈倒:
當時工程師們在塑膠地板上面原地轉方向盤,得到的結論是方向盤很輕,所以不用裝動力輔助裝置


就我所知,當時市面上有動力方向盤的還算是少數,這種決定並不算是很笨,只是符合時代潮流,另外早期接車身是很正常的,國產車哪台不接車身?連歐洲車都接,不要說當年的車子會撞成兩半,現在車子撞成兩半的也偶有所聞,重點在於撞擊角度與力量,任何車子都有可能被撞成兩截。
lynx3D wrote:
品質下降算不算安全性問題不知您以為車的安全性僅有耐撞嗎?無奈
飛鈴諸多品質問題在國外可以recall了,裕隆有沒有做過什麽補救嘆氣


那個時代連Honda的車殼都很垃圾,沒多少年就鏽到爛,你期待初試啼聲的裕隆能有多好的車子?我不曉得你今年貴庚,當年101發售的時候我也不過是個十多歲的毛頭小子,你是從哪裡看到問題多到要Recall這種消息?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