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

台灣的產品想要熱銷,一定要從國外紅回台灣才有可能嗎?

TylerChang wrote:
回覆你,一開始的標題...(恕刪)


為什麼一定要買過納智捷才能討論呢?現在很多廠牌沒買過進去討論就是為了之後如果想買才會去加入討論啊!不論是酸還是捧我覺得都很有參考價值,現在的人聰明的很,哪會因為網路誰講什麼就信什麼。車商老闆更不用說,如果都因為網路說什麼他們就做什麼,他們生意都不用做了!上班的人都知道,企業策略老早就安排好了,有1年的,3年的,長期的,網民討論的再熱烈也干涉不到他們的進程。
cabez wrote:
為什麼一定要買過納智...(恕刪)

贊成你的看法,
不過至少也有去看過車或試乘,
道聽塗說或是三人成虎,讓資訊更是混亂,
所以,才希望至少有親身的經歷來討論。
chi-nou wrote:
"要不然以目前台灣酸...(恕刪)

這麼多人說納牌不好,可是很多都是聽說,而非自己的經驗或家人親戚的用車習慣,不是嗎?
所以我才說,做得再好也沒有用,因為一開始的印象已經很糟了,怎麼說也會被認為是在吹噓,不是嗎?
TylerChang wrote:
台語不是說"過鹹水",意思就是外來品,具有優越感。
在進口車市占率與國產車市佔率都已經來到50-50左右了。
民眾愛用外國貨是趨勢,不是嗎?


不是過鹹水好,而是國內產品跟不上。你的思維是站在製造商角度在看市場,可是我們是消費者啊,你要討論為何沒有人購買納智捷汽車應該是要從消費者角度去分析。
TylerChang wrote:
這麼多人說納牌不好,可是很多都是聽說,而非自己的經驗或家人親戚的用車習慣,不是嗎?
所以我才說,做得再好也沒有用,因為一開始的印象已經很糟了,怎麼說也會被認為是在吹噓,不是嗎?...(恕刪)


可是納智捷曾經也有賣的不錯的時候啊
如果S3 U5處理的好會搞到上市沒幾年就停產嗎?
看看M7 10幾年都是這樣賣還不是有穩定的銷量~
BlueSky5230 wrote:
你的思維是站在製造商角度在看市場,可是我們是消費者啊,你要討論為何沒有人購買納智捷汽車應該是要從消費者角度去分析。


所以發文內容很容易被看出來 po文者是何種身份角色
BlueSky5230 wrote:
不是過鹹水好,而是國...(恕刪)

贊成用消費者的角度去看,不過前題是消費者有無獲得正確的資訊。
消費者買車的考量是綜合性的,各種面向都有,硬體的部分,從車輛的基本資訊之外,購車與後續養車成本、使用需求等....。軟體的部分就從主被動安全、妥善率、 售後服務等。
納牌過去確實因為好幾起車輛問題召回,而讓消費者與車商之間不愉快的事件,當然也是後續讓納車口碑不佳的主因,加上版友最常提的定價錯誤,讓納牌銷售不佳,這些都是事實,無法否認。
而國人對進口車的喜好增加,也讓部分國產車廠從國外直接進口原廠車款(如T牌的RAV4、M牌的CX系列等),就是因為對國產品質沒有信心,認為進口比較好,但是進口車有瑕疵的狀況,也是比比皆是,真的進口品質會比較好嗎?我沒有數據,所以也不知道。
冰原狼神 wrote:
可是納智捷曾經也有賣...(恕刪)

S3與U5的事件,從現在回頭看,確實是整個納牌的發展轉淚點,傷害了太多消費者的信心,也衝擊銷售量。
TylerChang wrote:
贊成你的看法,不過至(恕刪)


嗯,三人成唬,發大財、與惡、複製C…
現代人聰明的很…
chiao_0102 wrote:
所以發文內容很容易被...(恕刪)


我寫這麼爛、也沒有帶風向、也沒有貼一堆圖來吹噓納車,該不會懷疑我是行銷公關的寫手吧?如果是,那以我這種表現,早就不知道被炒幾次魷魚了!
我是因為有購車需求,而無意間坐了同事。納智捷M7,對車室內的質感與乘坐感受,才開始對納車進行了解,潛水很久之後,看到鴻海與納智捷的結盟資訊,才提出個人的看法。
版友們的指教意見虛心接受,PO被罵被酸也是早有心理準備,或許這是臺灣能夠言論自由的優點吧!
  • 3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