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持有URX已經約1年半,里程來到1萬2千公里,準備排第3次原本1萬公里的保養(原廠規範不是1萬公里保養就好,為何5000公里保養後1萬也通知你要保養啊?)
到目前沒有出現過任何問題,但多了淡淡的哀傷...是擦傷

這陣子因為我主管是開Outlander,出差坐了幾次所以有了個比較的對象,Outlander除了外型普通內裝上世代,其實初次乘坐時覺得靜肅性不錯且底盤的穩定度也有,就是可惜上面的缺點,加上有次跑桃園走高速公路時發現有低頻嗡嗡嗡的聲音,和不同廠牌的SUV比較後發現原來URX另一個隱性的優點。Outlander和當初試乘的CX-5的座椅的坐點是比URX還來的高,雖然數據上車高URX是1755 mm,Outlander是1705 mm (CX-5 1680 mm),但每次我坐在駕駛座等紅燈時,隔壁的SUV車窗下緣高度都遠遠高於URX,所以URX的低座點造就較少的人體側傾的感覺且上下車高度很適宜。
以上短短的更新啦~中秋快樂
納智捷在動力技術以及平台技術等方面毫無進展,只是想採用電子配置堆砌的方式來提高身價,缺乏真正的核心技術,本末倒置,不思進取,當然不會被消費者所接受。
各車型開出來的感覺都是一個味兒。
如果納智捷大7 SUV是初戀情人,那麼納智捷後續的這些車型就像是前女友去韓國做了多次整形手術,雖然樣子變了,但是活兒好不好、會哪些姿勢,都是完全一樣的。
甚至優6 SUV還標榜是GT-R之父水野和敏調教出來的,就這水平恐怕水野和敏也晚節不保了,水野和敏當初(2014年)還放話「三年做不出趕上歐洲的車,我就是騙子」,如今時間過去兩年多了,納智旗下的車別說趕上歐洲品質,就連自主品牌都不如。
並非消費者的偏見和市場的不公平,而這正好反映了納智捷在造車方面的「不成熟」,諸多的問題不去解決,依舊用慣用的思路來思考消費者、思考市場,結局一定不會再好。從目前來看,納智捷似乎依然不思進取,那麼等待它的將是一個明確的結局:出局。
一個連ESP都是頂配車型才有的車型,有什麼性價比可言呢,而僅引以為豪的科技配置和電子系統和機械可靠性一直都很差,電子系統故障多、噪音和異響不斷,後期維修保養的便利性和車輛的保值率均無法保障……納智捷,你讓消費者拿什麼去愛你呢?
國內市場投放的6款車型全部基於雷諾第四代Espace平台打造,而這個平台是在2003年推出的,算來也稱得上「古董級」了,而這6款車型無一例外都投入了扭力梁後懸架的懷抱。高價車也給扭力梁,你以為消費者都是傻X嗎?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ar/b2jmlp9.html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