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揚偉2019就接任董事長了,想用電動車尋找下一個成長動能,1.MIH平台:成功的話,制定標準,利潤最高。2.零組件:利潤中等。(電池、電機、電控)3.整車代工:利潤最低。(美國、台灣已有廠,東南亞洽談中)不想用LUXGEN,你也可以自創品牌,找鴻海代工。
nick667 wrote:其他車廠也能買 嘛的B(恕刪) 其實學台鈴創立子公司成立子品牌就沒事了台鈴代理Suzuki機車 然後他創了eready這個品牌來生產PBGN電動機車.直接就回避了跟suzuki簽訂的合約內容.說白了 開版想要的就是和泰有Guts點來生產鴻華的電動車當然不可能掛上Toyata的mark.這樣還有沒有這些人最愛吹捧的品質啦 啥耐用度啦 啥好保養啊.這說不定.但能肯定的是. 誰沒guts現在看得非常清楚當然不單單這一家而已
汽車產業,一個案子跑三年以上是很正常的,對鴻海這種捨不得孩子、永遠套不著狼的公司(兩三年沒賺錢,立刻就收手)進入汽車業只是重蹈覆轍目前的角色只是零件供應商luxgen則是鴻海的 第一隻白老鼠,正常車廠才不會相當鴻海的白老鼠鴻海則是luxgen 的最後一塊浮木。互相利用鴻海做代工做久了,完全沒有『品牌』的dna 。只想賺快錢、忍受不了帳面上虧損。
車其實不該是消費型商品車出事都很大條 需要招回賠償的(出人命不是賠一台車就可以)如果是鴻海的品牌 就要負完全責任如果只是代工 下次改掉就好 責任還是在LUXGEN鴻海需要練功 畢竟做車這次沒有 APPLE監督生產
Eigen wrote:汽車產業,一個案子跑(恕刪) 不用白老鼠說. 台灣那堆汽車相關的財團根本就沒那個遠見跟勇氣去搞.就只想做一被子的貼牌等母廠給恩惠就好了.消費者再這樣想. 我看全球都有鴻海的mih電動車大平台的車輛在路上跑的時候.就唯獨台灣沒有, 這種未來不要說不可能了 還會高機率實現講白了 台灣除了LUXGEN之外哪有汽車產業 呵呵! 生產別國品牌車輛如此自豪!?
不要亂問N7 不是鴻海的,鴻海的產品是 Model C,給LUXGEN貼牌才變成 N7另外鴻海也開發了 B、V 等等款式,就等客戶下單,變成客戶的品牌在市面上銷售跟iPhone一樣,iPhone是鴻海代工的,但你買手機會找鴻海買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