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機器 wrote:
汽車工業早期為衛星工...(恕刪)
很好奇 , 整個汽車產業賣國產車的廠商哪麼多
賣的最貴也不是正L ,別牌某些車款國外也是賣更便宜(看看我老婆的小鴨鴨...)
但總是被罵最兇的... 好像別牌沒有國產車一樣...
(此段為碎碎唸 ,請忽略)
希望水野的辛苦能獲得回報
也希望未來新的車款能"接近"國際的腳步
畢竟,車廠注入的金額跟本身的硬實力就在哪
說超越很不切實際 , 但有句話不就是說 夢想越大 成就越大
辛苦不一定有回報 , 但不拚怎知道呢?
個人對嚴先生的過去或一些作為沒有太多好感
但光以一個企業虧損成這樣還是不離不棄 , 真的很令人敬佩
看影片也能大概得知開發一台車有多困難 , 真實情況一定是更加艱困
而且還是在一定會得罪金雞母日產的前提之下...
我想扎草人扎得最兇的絕對不是酸民 ,而是股東
但不得不說 ,納牌真的要很加油很加油很加油的哪種,畢竟台灣車市嚴峻
大陸車市競爭更加激烈 ,如果是我 ,在大陸我也不太會考慮納牌,雖然不了解,但畢竟選擇百百款
最後,希望任何廠牌的國產車都加油,銷售好的領頭羊能導入更多的配備,重視安全樸實價格
銷售差的能努力進步讓領頭羊跟進口車廠感到壓力
唯有各家車廠都有其競爭優勢時,買方才是最大的受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