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納智捷為何快消失了?

一個在地一甲子的車廠,

在引擎抖動事件爆發後,居然說:

因為我們不熟悉台灣的用路環境

聽到真想罵髒話

如果這不是推托,還有什麼是推托

然後一修再修,還是一直抖

如果這不是無能,什麼是無能

別跟我說,因為引擎用的是made in china,才有以上的說法

難不成,從老闆、文案、到技工、試車員都是中國人嗎?

真心覺得這句話殺傷力很大(很重要說三次)

因為我們不熟悉台灣的用路環境



從這帳號看的出滿滿的文字盡是的貶低納智捷

在這樓裡應該也藏了不少個分身帳號一搭一唱的

這麼關心納智捷幹嘛呢?難不成它有威脅性嗎?

另外好像沒買的人或是沒開過的人比那些有買的人更能體會出納牌的缺點耶

怎會這樣呢?


有些人說頭頭是道..要不然去應徵納志捷的研發部並指導他們汽車市場現在的走向,畢竟你們如此厲害啊~不要在埋沒人才了
我對版主的背景比較感興趣,為何會單一品牌這麼關心?
出新m7必買!
老m7 6年多了 除了電瓶與副水箱因素外,沒顧路過,設計上的缺陷 也花費不少,去改正了,滿載狀態,高速公路上 1L還有12KM,去哪找?
對家庭用途來說,超車很夠力了。
零件品質有進步空間 是真的!
直接找 了解 車輛缺點的車主,吸收資訊 與改進建議,才有進步空間。
M7 U7 後懸吊系統必改,車高降低,作動行程就掛了,設計者不知道嗎?原廠行程那麼長 不暈車也難。

冷凝器水管一定要設計專用排管。
下雨天考爾滴到水,不要在飾板接縫打防水膠 就帶過。
很多地方 小小改正,不難,怎麼不做?
0800打到客服都認識,也不見改善,客服人員 只有接收功能,真正決定的 還是樓上管理部。
為何快消失? 1.妥善率 2.產品更新速度慢到足以被取代 3.網評一面倒
很多網友搞不清楚問題,你們當內地跟台灣一樣便利?每條街都有7-11?一條街上能有五六家以上的便利商店?
在內地一個城市只要有兩個納志傑的4s店就要偷笑了,以廣州為例,請問一個廣州這麼大有幾間納志傑4S店?
再者納志傑根本沒有外廠師傅會修,因為他們通吃了?
在台灣他們有辦法囊括維修,在內地有可能嗎?
EX:我買一個納志傑的車,一出門都要提心吊膽她何時會有問題,市跨市州跨洲不是台中彰化也不像台北到桃園這麼繁榮,誰會拿在州際公路上顧路開玩笑,請問我為什麼要買一台讓我生活打折,且會提心吊膽的車回來開?你當內地人也傻了。
拖一次車不是拿信用卡出來30KM免費好嗎!隨便都要破百的距離,光拖車回去車廠成本有多高



asdf3164 wrote:
我覺得是因為沒有傾...(恕刪)


挖哩! 從來就是只有你再說要納智捷出雙門跑車,

那來的很多人在等雙門跑車

別說全世界了,就算在台灣也是,

雙門跑車根本就小小眾市場,買的人極少。

納智捷不是一家有著龐大資源的車廠,

現有的車款我都嫌多了,應該精簡車款才是正道。

雙門跑車?? 你若有錢去買Peugeot,沒錢就買老K6。

vmstw wrote:
LUXGEN策略完全錯誤
新廠牌新車廠, 要小而美, 品質及售後服務最重要
不需要這麼多車系, 導致銀彈分散

才10年的時間, M7, U7, U6, U5, S3, S5, 還要搞電動車
這只是將研發工程師及維修工程師搞死而已
且車系多, 備品也要多, 整個財務黑洞越來越大

管理層可以參考Subaru
Subaru車系不多, 但堅持4WD及安全性

LUXGEN保留S3, S5, U6, M7就夠了
S3 小車, 價格最低, 主打VIOS, City
S5 中型房車, 主打Altis, Sentra
U6 中型SUV, 主打HR-V
M7 大型MPV, 主打Previa

把這四款車好好做, 一堆噱頭,像是升降喇叭就不必了
若不改變策略, 再多的銀山也會吃光的


非常同意!先把品質及售後服務(維修&保養)這塊做到國內最佳,國人自然會願意讚聲。

真的不需要每個級距都得參一腳,就算很堅持每種類型都要有,可是也沒瞧見有要推Fan Car小跑車。

阿斗車 wrote:
http://auto...(恕刪)


消費者聲音很重要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