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2018年8月份銷售來囉

msshy wrote:
市場反應不如預想,獲利欠佳 → 偷工減料/cost down
↑ ↓
解決不了問題 ← 被消費者抓包 ← 產品出問題
這個惡性循環,最終的結果就是倒閉,別無他途
一個國產車廠,年銷量如果不能破萬台,我覺得基本上是沒有救了,一個獨立品牌即將要
邁入第十年的時候,如果是這副慘狀,那就代表...
Luxgen的好日子已經差不多了...(恕刪)

為何要唱衰台灣之光?

身為台灣人就應該要支持台灣企業!






2018年02月07日 01:11 新浪看点 作者 新快报

納智捷將向更為年輕化、智能化、互聯化、電動化的方向大步邁進,並且已經制定了五年導入10款產品的計劃,包括全新搭載新能源動力系統的純電動產品(2018年推出)和插電式混合動力產品(2019年推出),到2020年實現新售車型全面新能源化。其中將在今年密集投放的三款新車,將是納智捷在2018年吹響第一輪的衝鋒號。

全新品牌內涵

現場納智捷官方對品牌名稱進行了全新解讀,納:運動化,智:智能化,捷:節能化。納智捷三階段進化:從過去日系車的定位,拉升至現在歐系車的水準,以及未來超越德系車的目標。

運動、科技、節能環保就是納智捷產品技術路線, 品牌三年力爭達到歐系水平,5年做到超越德系、媲美保時捷。


產品線全面升級

根據“510計劃”,今年納智捷將以黑科技車型納智捷U5 SUV為主力,同時不斷擴充產品研發力,推出U5 SUV純電動版、銳3純電動版以及一款ICE汽油車型7座SUV,以此彌補之前在新能源板塊和7座車型細分市場的缺失。為喜歡操控的消費者打造的運動版車型也會陸續與消費者見面。到2022年,納智捷將推出基於全新模塊化平台打造的5款全系列產品,涵蓋SUV/MPV/跨界車型。

科技配置方面,今年4月,納智捷會把AR等領先的黑科技帶到全系產品之上,讓更多的消費者有更多機會接觸到品牌的差異化亮點。伴隨著七座SUV的上市,還會有AI智能座艙的內飾設計,三四季度也會迎來互聯網平台的升級,給年輕消費者截然不同的駕乘感受。


drendedjay wrote:
小弟和你的看法不同...(恕刪)


你知道ARTC有多少裕隆的人嗎?
HermesParis wrote:
為何要唱衰台灣之光?...(恕刪)


蠻佩服敢寫出這種東西跟發表的人。

HermesParis wrote:
為何要唱衰台灣之光...(恕刪)


優勢在哪?劣勢在哪?品牌價值?

光企業目標就覺得不可能達成,一間十年的台灣企業要花3-5年超越成立一甲子以上的國際知名大廠,怎麼可能呢?若我是內部員工,我也認為不可能達成。從產品研發的投入,研發團隊的能力。拼裝與原創設計就是有差別。看看U6這次的宣傳,全都在講水野先生,台灣人呢?

如果真的不想投入龐大研發經費,建議把錢投入到售後服務人員的能力培訓,強化產品整合測試,產品專精化。

至於品牌價值,定價不要太有自信,現階段真的沒那個價值(中國都做不起來了),售價往下調對銷售一定有實質幫助。

rock02 wrote:
台灣只有這間企業敢創品牌,經營之神王永慶,創品牌都失敗了,這樣說,台灣企業都不長進嗎?


沒有那個Asshole,就不要去吃那個Chemical

引擎、底盤技術付之闕如,設計、整合跟組裝又一堆bug,

八月份還能賣410台,我都覺得賣太多了,

敢創品牌又如何?不創新技術,盡搞些CostDown的把戲,

然後舉著〝台灣〞這塊神主牌,骨子裡卻是中國貨。

這就是妳所謂的〝長進〞?

HermesParis wrote:
為何要唱衰台灣之光?

身為台灣人就應該要支持台灣企業!






fcr3 wrote:
8月份銷售量
U6:145台
U5:107台
M7:97台
S3:28台
U7:14台
S5:10台
V7:9台
合計:410台



民俗月, 各家車廠銷量銳減
U6 M7 銷量算是穩定


自家人不挺自家人的結果,難怪台灣經濟一直好不起來,只要納智捷,htc大賣,經濟會不好才有鬼,大家醒醒吧,買納智捷,htc才是王道
購買前要記得選配煞車喔!
還有411台的成績代表支持者死忠誠度不是一般
建議鹽董所有車款調漲30萬,提升獲利也提升車主的尊容感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