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給納智捷一些建議


赤心 wrote:
我也這麼認為 U6...(恕刪)


完全同意

個人是覺得納廠應該向suzuki學習,走平民化或是Kcar實用路線
這些小車非常適合台灣地區使用

從飛羚開始到納智傑,熱血有餘卻不是國民最需要的

希望納智捷能夠出掀背小車,價格帶在45萬左右

應該能搶更多市占率...一直不懂為什麼4門房車一直出卻不出5門小車

怕打到U6嗎?
William澈 wrote:
希望納智捷能夠出掀背...(恕刪)

怕打到裕隆 Livina 1.6,連中華的Coplus 都被迫改1.5

William澈 wrote:
希望納智捷能夠出掀...(恕刪)


納智傑不可能推出45萬等級的小車的
他一定可以做 但是不做
原因是因為雖然市占可能會增加 但是其他車種一定會賣得更爛
造成整體營收會下降
這就是為什麼我一眼就看出來這家車廠根本無心本業
增加市佔就的目的是為了未來的營收
但是競爭力實在差其他車廠太多
未來也很可能在價格戰上面贏不了其他車廠
要是貿然推出低價產品的價格戰
其他車廠有母廠的奧援根本沒在怕
反倒是納智傑會加速死亡
所以目前賣得最好的U6跟新推出的U5都是打一個價格真空帶
不過現在台幣狂漲,其他車廠技術力不斷提升成本降低配備跟科技能力落差逐日擴大
這樣的好日子沒多久了
一堆人說甚麼裕隆玩品牌要給個讚要加油
基本上從市場面來看裕隆早就不想玩了 只是怕人笑試著硬撐
510計畫為什麼現在推? 因為再不推就沒機會了 很可能就直接收掉
推下去可能還有一絲希望可以苟延殘喘
目的還是早點把電動車搞出來希望政府有額外的保護國內電動車的政策
不然我預估10年內市場會直接把他抬出場
gregliu wrote:
家族內車種滿多的(BMW...我想我們這邊不用再酸納智傑是中國車了,那邊是把這台當作台灣爛車.......(去中國出差,帶我的司機直接這麼說的,出門在外聽到還是挺難過的),恨鐵不成鋼,但還沒有第二家台灣車廠有品牌,希望台灣早日脫離汽車無自主品牌的窘境。


台灣這塊土地很奇怪,一堆人巴不得台灣自主品牌做不起來
納智傑車做得好不好一回事
但現在納牌在網路上被不分青紅皂白攻擊的情況
早就不是車子的問題,產品有瑕疵就改,但這裏多的是沒買車就亂炮一通
帶風向的、造謠的,在這裡還嫌少嗎?

在網路上公幹納智傑的,隨便數來就有三路人
自稱愛台的本土礙台人士、吃台灣米喝台灣水的共慘同路人、中國五毛
嚴凱泰是外省第二代,這就是原罪
跟HTC當初為了賺中國錢說一句話,就被一群不分是非的人瘋狂抵制一樣
不管納智傑未來車子做多好,這幫人也不會改變態度,反正他就是外省人
拿政府補助這麼多年,車子也做不出來,只會吸台灣人的血

另一票勢力,人在台灣卻心向中國的,更巴不得台灣產業垮光光
好證明他們的"先見之明",在這版、職場版等各版多少人
在那唱衰台灣,唱旺中國,這大戲已經唱了好幾年
確實台灣的處境愈來愈艱困,能站上國際舞台的自主品牌愈來愈少
HTC差不多要垮了,筆電雙雄市佔率愈來愈差
能在國外叫得出名的台灣品牌愈來愈少,只差沒有棄械投降而已

剩下的就是五毛,01五毛之多,看看職場版、閒聊版就知道
其實納智傑在中國的處境非常艱難,基本已經寸步難行
中國媒體對納智傑的不友善更是毫無保留
說納智傑是"中國廠"?不要笑死人了
其實五毛在納版算少了,因為納智捷根本不須五毛攻擊
一堆礙台人士、就把他鬥的奄奄一息了


我在國外留學、在國外工作
看著三星、現代、LG在國外攻城掠地
台灣還在內鬥,而且不把這些僅有的自主品牌鬥死不罷休

HTC完全台灣製造的手機,只為了一句話被鬥臭鬥垮
現在的台灣早就從世界一流智能手機品牌中消失
納智傑才出生沒多久的自主品牌,很多地方仍需改善
就面臨多少各種立場的網軍的強烈攻擊
好似不把他鬥死,心裡就不痛快

現在這個現象又慢慢轉移到電動機車
台灣在經歷這麼長時間的空轉,好不容易有一個睿能橫空出世
結合智能與傳統製造業,做出跨時代的、極具競爭力的GOGORO
短短幾年就成了電動機車市佔率第一
台灣產業轉型的未來,可能就要靠睿能來領頭
但結果如何?到電動機車版上看看
多少網軍,多少人在鬥臭睿能?
多少人恨不得GOGORO倒?


這就是現在的台灣,一盤散沙
整個台灣空轉了幾十年,毫無進步
活該領22K啊

看到有人為自主品牌發言,小弟其實心有戚戚焉,台灣由代工起家,面對大陸低成本競爭,轉型升級之路走的艱辛,其中納智捷HTC的失敗與台灣市場的好壞關係不大,資工兄將失敗原因歸咎於網友並無意義,即使台灣網友力挺,納智捷與HTC仍難免失敗.事實上納智捷與HTC在台灣仍有相當數量的國人買單,銷售狀況並不算太差,失敗原因其實在國際市場上,HTC的主力銷售本來就在全球市場,說台灣網友抵制會造成HTC全球銷售衰退,那是倒果為因,網友的批評常常在於愛之深責之切,滿足消費者需求本就是企業努力的目標,HTC的問題相當複雜,由內部到外部多重因素造成HTC短短兩年EPS由40幾塊到年虧損超過兩個股本,台灣網友的抵制造成的影響可能只佔其中的1%不到.

納智捷由台灣市場開始,初期台灣人非常捧場,事實上納智捷頭兩年銷售相當不錯,新車訂單都要等三個月才能交車,後期為何每況愈下,歸根究底還是產品力的問題,而真正的失敗是前進大陸市場,事實上當初納智捷進軍大陸可是充滿信心,原先以為掛上台灣生產可以當成進口車賣,定價硬是比大陸國產車貴,等賣不動再降價,市場先機已失,加上大陸策略性打壓台商,納智捷在大陸腹背受敵,外面是一堆大陸車廠與國際大廠,內部是合作方東風扯後腿,灰頭土臉是必然.其實納智捷的未來只有走電動車這條路,但是公司內部也沒有共識,對電動車的發展只是做個樣子,並沒有真正商業化的打算,至於說納廠的失敗是因為台灣人唱衰,實在是看高了網友.

至於睿能,說真的我不看好,電池的規格想要統一,開放授權是必需的,我不知道有誰會收18650的權利金,鉛酸電池呢,乾電池呢?如果當初這些都要簽約授權付權利金,怎麼可能成為公用共通的規格,睿能所謂的開放就是通通歸我管,月費我來收.車上的能源管理系統還要跟我買,這叫開放?????或許開放的定義要改寫.TESLA完全開放專利,不用簽授權書也不必付權利金,這才可以說是開放.或許有人說全開放了睿能賺什麼,我想說的是開放的東西很多,只要能成為標準,哪要愁沒的賺.

台積電晶圓代工全球第一,日月光的封裝也是全球第一,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歸根究底,可以用一個簡單的詞來說明,就是"客戶滿意",我想這可以說明我對納廠的期盼,客戶滿意後公司自然可以得到應有的回報,在採購成本上斤斤計較,一定會反應在產品品質上.期盼納廠能把客戶的滿意放在心上,而不是靠砍供應商的價格來提升EPS.

主要還是那字節的自我定位錯誤
如果他是走鈴木路線(平價
那以他的品質只要不是大問題大多數的人因該還是會無視
但那字節卻是走進口車的路線…
納廠最大的問題就是把汽車當資訊產品賣,汽車工業對可靠度是高門檻,資訊業是半成品就可上市,日後靠修補包維持銷錯,說甚麼大陸不友善巴拉巴拉,簡單一句話就是,基本功不到位,整合的工業能力水平達不到市場平均水平。除非對技術與供應鏈好好迅速有效整頓,不然錢途堪慮。

資工魯蛇 wrote:
台灣這塊土地很奇怪,一堆人巴不得台灣自主品牌做不起來
納智傑車做得好不好一回事
但現在納牌在網路上被不分青紅皂白攻擊的情況
早就不是車子的問題,產品有瑕疵就改,但這裏多的是沒買車就亂炮一通
帶風向的、造謠的,在這裡還嫌少嗎?

在網路上公幹納智傑的,隨便數來就有三路人
自稱愛台的本土礙台人士、吃台灣米喝台灣水的共慘同路人、中國五毛
嚴凱泰是外省第二代,這就是原罪
跟HTC當初為了賺中國錢說一句話,就被一群不分是非的人瘋狂抵制一樣
不管納智傑未來車子做多好,這幫人也不會改變態度,反正他就是外省人
拿政府補助這麼多年,車子也做不出來,只會吸台灣人的血

另一票勢力,人在台灣卻心向中國的,更巴不得台灣產業垮光光
好證明他們的"先見之明",在這版、職場版等各版多少人
在那唱衰台灣,唱旺中國,這大戲已經唱了好幾年
確實台灣的處境愈來愈艱困,能站上國際舞台的自主品牌愈來愈少
HTC差不多要垮了,筆電雙雄市佔率愈來愈差
能在國外叫得出名的台灣品牌愈來愈少,只差沒有棄械投降而已

剩下的就是五毛,01五毛之多,看看職場版、閒聊版就知道
其實納智傑在中國的處境非常艱難,基本已經寸步難行
中國媒體對納智傑的不友善更是毫無保留
說納智傑是"中國廠"?不要笑死人了
其實五毛在納版算少了,因為納智捷根本不須五毛攻擊
一堆礙台人士、就把他鬥的奄奄一息了


我在國外留學、在國外工作
看著三星、現代、LG在國外攻城掠地
台灣還在內鬥,而且不把這些僅有的自主品牌鬥死不罷休

HTC完全台灣製造的手機,只為了一句話被鬥臭鬥垮
現在的台灣早就從世界一流智能手機品牌中消失
納智傑才出生沒多久的自主品牌,很多地方仍需改善
就面臨多少各種立場的網軍的強烈攻擊
好似不把他鬥死,心裡就不痛快

現在這個現象又慢慢轉移到電動機車
台灣在經歷這麼長時間的空轉,好不容易有一個睿能橫空出世
結合智能與傳統製造業,做出跨時代的、極具競爭力的GOGORO
短短幾年就成了電動機車市佔率第一
台灣產業轉型的未來,可能就要靠睿能來領頭
但結果如何?到電動機車版上看看
多少網軍,多少人在鬥臭睿能?
多少人恨不得GOGORO倒?


這就是現在的台灣,一盤散沙
整個台灣空轉了幾十年,毫無進步
活該領22K啊

.(恕刪)


=========================================================

真知灼見啊
其實22k早就沒這種事,一堆工作沒人做,只是年輕人好逸惡勞不想做而已

資工魯蛇 wrote:
台灣這塊土地很奇怪...(恕刪)


又一個把鼻涕一把眼淚的
台灣這塊土地真的很奇怪 老是一堆不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整天指指點點扯後腿
你的心態我大概知道啦
很多人離開台灣之後就深怕台灣變好 那樣會顯得自己當初的決定有多目光如豆
就跟當年兩岸危機的時候 一堆賣掉台北土地房子跑到美國的人一樣

雙A跟HTC就不提了,當初畢竟曾經風光一時真正的國際大廠,一代宗師
但是跟納志傑比真的太委屈
扶植了40多年,產品在國外卻賣不出去,根本沒幫助到台灣的外匯
一直到現在台灣市場依然是納智傑的營收主要來源
就跟兒子樣到40歲還在家啃老沒兩樣,想想就心寒
台灣要進步就要早日割除這樣的毒瘤,不要讓資源都投入在這些已經失去活力動能的企業上
商業競爭如果能靠著網軍就把對手打掛會不會太輕鬆了
怪罪到網路不支持造成銷量不佳,這種藉口說出來別人看了真的貽笑大方,我都懷疑你是不是中學二年級假冒的
如果這樣有用,企業早就把研發部門砍光直接成立網軍部不就賺到翻過去
最終還是回歸產品面,競爭力不足的就只能滾蛋,很簡單很殘酷也很有效,
卻是商場不變的真理
你自身的處境不是別人的處境,一盤散沙,空轉虛耗,那也是你巴不得台灣是這樣的心理狀態罷了
至於22K嘛,很多在台灣的人打從畢業根本沒有22K的問題過
你不說我根本都快忘了
你對這件事情印象這麼深刻,是不是因為當初傷你很深?
是不是因為你當初在台灣就只能得到這樣的評價,才不得不離開台灣呢?
也難怪現在跑回來唱衰台灣了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