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納智捷新車規劃曝光SUV/電動車等將上市


nenemalo wrote:
https://read01...(恕刪)


所以是比現在M7小一號的MPV,傳言的M5
2019有尺寸更大的SUV,而且承擔「走量」?越大的車銷量通常越少,這蠻令人好奇是怎樣的車款。
-------------
新聞內文
轎車方面有納5和銳3兩款車型。在MPV細分領域除了大7,還將在明年或者後年推出一款全新的7座家用MPV。」值得一提的是,東風裕隆預計將在2019年投放下一代產品,包括一款尺寸較大的SUV將承擔起「走量」的任務。

原文連結:https://read01.com/Oye0PQ.html

BB宏 wrote:
跟市面上一些既有車...(恕刪)

納廠達成年銷20萬輛,
就有機會登場。
1.6THP在手上就好好的學習,
砥礪自己的技術等級,
將來總有機會的。
主要是東風裕隆,當然東風在大陸股份多,不願意賠錢賣,可以理解。
但是如果東風技術夠好,怎麼不用自己引擎?
現在都走小排氣量+渦輪了,裕隆路線對,只是調校需要再更大膽點,這顆渦輪不會只有這樣表現,但考量新品牌,質量及耐用度比較重要,希望可以在兼顧情況下,再精進。

midoyes wrote:
主要是東風裕隆,當然東風在大陸股份多,不願意賠錢賣,可以理解。
但是如果東風技術夠好,怎麼不用自己引擎?
現在都走小排氣量+渦輪了,裕隆路線對,只是調校需要再更大膽點,這顆渦輪不會只有這樣表現,但考量新品牌,質量及耐用度比較重要,希望可以在兼顧情況下,再精進。


認同,只要嚴董願意花錢燒換來的培養很好的技術!
東風算是有持股,但是PSA不一定要供手給人學技術嗎?

nenemalo wrote:
https://read01...(恕刪)


這顆引擎得獎連連, 而且是PSA和BMW共同開發的,
當初BMW想開發小排氣量引擎,
最後選上了PSA因它們有極著名的TU引擎(用在S16上),
所以納智捷會選用這顆引擎也是可以理解的.
以後納廠車主可以大聲說我的車引擎和BMW/MINI是一樣的 !

王國人才 wrote:
納廠引擎就真的跟別人...(恕刪)


想知道所謂的差距在哪裡?
不就只是因為比較年輕,所以大家對他還沒有信心阿
大概還是渦輪增壓引擎的技術不夠吧...

以最近的1.6NA那顆效能來看,Luxgen在小排氣NA引擎上已經跟上國際主流水平。
增壓引擎問題比較大,EcoHyper 1.8T才只有170hp......
拿已停產的福特1.6 EcoBoost來說,人家已經有180hp,新的更是1.5就達180hp,還更省油。
塔綠斑網軍頭子已成淡水河浮屍,各位綠網軍繼續助紂為虐不怕成下一位?
我的看法是大陸想要乘機扼殺台灣發展引擎的技術。
不用華擎的引擎,台灣的汽車工業到最後就跟以前只能仰賴日本關鍵技術時代一樣,永遠只能淪為組裝工廠。
但是01汽車版上有些台灣酸民好像很高興,甚至希望裕隆倒掉最好。

RR wrote:
大概還是渦輪增壓引...(恕刪)


直噴引擎有優點有缺點,直噴渦輪引擎有更高輸出特性,但沒直噴加持的渦輪引擎已經表現不差,或許可調整成更低轉速提前輸出扭力高原,如此對於在一般道路及高速巡航較有助益,一昧地把動力設定在高轉,對於一般用車民眾實在華而不實

RR wrote:
大概還是渦輪增壓引擎的技術不夠吧.....(恕刪)

絕對不是渦輪增壓技術的問題,渦輪增壓快要沒有技術門檻了,
民間調增壓值根本就隨便。

主要還是要撇開渦輪增壓,就其它機械結構的改良,例如vtec,vvts等技術,可以把馬力榨到多少。
當今科技不用渦輪,NA最大馬力為排氣量除以10,
2000cc可以有200hp,Ferrari, Honda都有達成過。

01版最近的Mazda skyactive在引擎的細部的精進,
才是真正科技的提昇及運用,
而且是在廣告上看不見的地方,
只用一個skyactive的名詞,讓你霧裡看花,根本不知道別人為何變強了。

再舉一個例子,
引擎活塞連桿為了減重,
採用鍛造材來削減肉厚,也是從外觀上看不見的部分,
這些才是一個新引擎科技的技術門檻,
而且要看一個企業對於工業基礎研究有多深,
才能成就一個高端產品。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