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yjeremy wrote:價格問題,車自己設計..零件全部國內生產成本應該不會比其他國產車高吧?) 如果這個邏輯成立..台灣就不會一堆代工車廠..自有品牌目前也不會只有納智捷了..成本比較便宜??其它場商怎不做??
說真的~這300~400億的數字怎麼來的??看看就好個人沒啥意見....但是要說一個汽車業打滾幾十年的大老闆會不懂市場機制?會沒有算過投報率?那你肯定太小看嚴董了所以你真相信甚麼成本太高所以售價無法....的鬼話?以這理論日系車不全倒光了??事實上小品牌最大優勢就是成本舉個手機為例如果對岸的小米機告訴消費者因為新品牌投入龐大開發成本關係一支要賣25000而且真的沒有賺很多.....請問....有幾個消費者會買單呢?所以人家很識相不是蠢蛋知道自己的市場定位給你合宜的品質與性能加上C/P值不錯的定價不賣翻掉都很難~別再迷思新品牌開發費用高賣便宜會倒這種不合邏輯的笑話!!
台灣人算很支持納志傑了,以車價來看,MPV、SUV出來以後也賣的不錯。後來自己怎麼搞砸的,我想該公司自己要檢討。一個品牌不能永遠靠愛國心支撐下去,即便韓國人也不會這樣玩,產品本質的進步才是拓展市場的唯一方式。納志傑一開始就落後別人太多,追趕當然很辛苦,但這不是強迫消費者買單的理由。
要支持就自己去支持,反正那種品質,那種油耗,和那種價格 我是不會買的若品質可以保固十年,油耗可以到20,價格可以五十上下,保證不用在這邊宣傳都賣翻了有看過T版粉在01上說多好多好,要大家多多支持嗎? 沒有嘛,反而在01都被罵居多,可人家卻市占第一反而在01上被X牌粉說車體多堅固,安全性多好,操控多好...多超值的美國車,卻市占掉車尾賣輸韓國車所以若希望那牌好的話,就少發這類同情文,發愈多只會讓人感覺怎麼那麼失敗到要靠網路宣傳多專心在車的本質上才是正途,只弄些電子配備的話,大眾不是傻子,當要淘出六七十萬時每個買家都精得像專家一樣的。
我相信大多數的台灣人都支持台灣的品牌,更精確的說,支持台灣品牌與支持國產車實在是兩回事。Toyota、Ford、Nissan等等品牌的國產車,掛的仍是外國品牌的標誌,台灣的分公司要看外國總公司的臉色。Luxgen的出現,讓我們也能說,台灣有自己的汽車品牌了,這和支持國產車的心態是完全迥異的。Luxgen的銷售量不佳,小弟認為與它未設計、規劃出適合台灣人多數買車的需求車型:代步、低調、國民車種有關。Luxgen強打旗下車款用90~110萬元也能有進口車種200~300萬元的配備,但其價位卻仍舊令大多數家庭望其項背。為什麼Vios可以賣這麼好?因為以小家庭入門車種來說,馬力在100匹以上,扭力在10kgm以上的車,四門有行李廂,有ABS,重點是低調。大多數小家庭的需要,Luxgen並沒有聽到。也許有人會反駁說,Nissan有出Tiida 1.6 四門跟Vios同樣等級的低調國民車阿!沒錯,但是入門版連ABS都沒有,(Livina入門版也一樣)我反而想問問這是為什麼?台灣人命比較不值錢?我身邊的朋友筆電不是Acer就是Asus,走進研究室,一整排筆電上蓋的台灣商標映入眼簾,身為台灣人要說多與有榮焉,就有多與有榮焉。我們期待會有那一天,Vios被Luxgen的一台國民車:50萬上下,馬力在100匹以上,扭力在10kgm以上的車,四門有行李廂,有ABS有氣囊,安全實用又低調的車款所取代。
LUXGEN...的車~~我並不討厭~~車型的設計不難看....底盤也夠扎實雖然售價不是很OK..但也差強人意....省油性這點就比較讓人無法接受車內的電子設施多~~雖然絢麗~~但總會擔心時間到了~~很容易壞這個..壞那個的但~~這都不是...我不想買LUXGEN的主要理由....我不買LUXGEN的主要理由....是....那個Logo太醜了~~~~
butterfly01 wrote:有些人說嚴董應該少賺...(恕刪) 如果這嚴董不是良心 ,什麼才叫良心?寧可虧損也要做下去.話說如果400億拿來炒地炒房炒股票 ,裕隆集團一定會賺更多錢!但以製造業來說 ,買空賣空跟本沒有意義!
alffu wrote:這是【台灣】的車,【台灣】的品牌一定要支持若干年後,你在國外看到她在跑,會很感動滴嚴兄加油,LUXGEN加油 Luxgen 已經在國外跑了, 除中國外, 俄羅斯已經在交車了而且持續擴展到其他國家中台灣市場實在是太小了新品牌是需要時間經營, 也需要經驗很辛苦的, 看看 Hyundai 就知道了Luxgen 加油!
同意前面幾樓大大說的電腦,筆電 很多公司用的都是 AUSU ACER,有看過什麼愛國宣傳嗎? 沒有啊只要你東西夠強,人家排隊等半年也干願,國外客戶都老遠來下單;東西不好,用了還會被笑呢感覺HTC跟那智傑有點像,話講得太多,事實上若底子工夫未到位,最後一定會被看破手腳的相對的像ASUS就感覺低調多了,出了變形手機也沒什麼宣傳,但只要看到就會讓人驚訝CP值如此的高總之,要讓產品自己說話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