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LUXGEN 5 台中賞車試駕心得分享(無圖sorry)


linmasai wrote:
之前看嘉偉哥試駕的影...(恕刪)


我手機正考慮要買HTC的說!
就是不爽買三爽的!
蘋果的不錯~但我應該只會拿來打打電話和上網!其他的對我沒太大意義!
不如平板出門帶著到處去開會比較好用!

就看個人需求了!
我還在用摩拖羅拉的V191



手機沒被我摔過N次~就不叫手機了!
所以一直不太想花錢買太好~
(買新htc j跟女王交換上次讓她買的舊款HTC好了~她應該會很開心!舊機被我摔爛~
至少也比較沒那麼痛!)

celgen wrote:
隔音~還是依樣很立體聲,外面阿伯在聊天你一定聽的到...(恕刪)

celgen大大, 我本身已入手Luxgen5了, 雖然覺得底盤隔音仍然不夠,
開車時還是明顯聽到輪胎聲及部份引擎聲, 但窗戶全關時, 都聽不到車外人對話的聲音耶。
請問那阿伯是在您車子旁聊天嗎 ?

另外, 我也贊同連接HTC手機是一個多此一舉, 而且找車主麻煩的一種設計。
不過連接手機後, Default是跳到車用模式, 比較接近車機,
但可以選擇HTC模式, 才會變成手機模式喔。
即使如此, 我還是對連接手機才有導航感到很困擾。
(到現在還在處理自行購買手機連不上車機的問題)

celgen wrote:
分享桃園試駕 感想...
原本是真的很有興趣,去看了至少三次,之前SUV至少看過10次~因為真的喜歡~(恕刪)


很有趣的觀點...

只是有點納悶, 你Complaint的水族箱,手機..

這些不是應該您第一次看車就知道了,相信業待也一定秀給你看了..

結果你去看第4次..開上馬路才說 "車子就是一台車子,不要把他當成手機好嗎? "

SUV也巡迴全省..用特技表演方式展現車體的剛性強度..

你這麼愛SUV應該也早知道啦?? 怎麼還'大家不需要一台"特技車"'??

那 想請問, L5看3次 SUV看9次...大大您是去看什麼??
celgen wrote:
分享桃園試駕 感想...(恕刪)


我對汽車產品本體以外的~對我來說都是多的!
廠商燒那些錢~我還寧願企業主把那些錢拿去分給自己的員工~員工爽~口袋飽飽~
自然會把產品做好顧好~穩定點咖實在~
部屬日子過得苦哈哈~上頭自己油水水~有哪個白癡部屬會願意安身立命~久伺人下~
這是在自然不過的發展!

不然就學周星馳~一律折現吧!這咖實在!

可能我的草根性比較重!
完全不在意產品以外的東西~才會大喇喇的買福特~
保養廠是高級地下室還是鐵皮屋~或是在等候室喝咖啡吹冷氣~還是待在技師旁邊問長問短~
我就是後者這種的!

至於說結合HTC~
但就創意原點來說~它是好的~
就企業經營面來說我確實也會較擔心~
畢竟未來一台平板電腦聯結~可能就得以取代掉整合車內的創意!
面對未來的風險和取代性是比較高的!

但這是企業經營的選擇題~
就不好說這未來會是好~或者是壞~


以當年裕隆飛羚101來說~在當年車子走傳統機械式~但101的開發眼光其實以現在看是很長遠~
局勢狀況有點像鋼鐵人東尼 . 史塔克的父親年代一樣~遠景現在看當年飛羚101~其實反而有先見~
但當年的技術跟不上~產品推出被罵翻了~

汽車和現代人電子產品的結合~理屬必然的發展!
只是我的想法會比較偏向將車用功能結合在平板電腦上~
而不是3C~平板系統整合到車子上~
車子用的和人在用的~我會建議仍得分離兩個類型看待~
歸車子用的!就是主力在車子整合模組上~
人在用的~還是盡可能在使用者熄火停車~那些配備都可以帶著跑~
不要去想把它做在車子本體上!也可以減少失竊率和人用電子可以帶著走~隨時可以方便運用!
比較靈活!


至於產品舒適好或偏向駕駛樂趣好~這倒沒有絕對的對錯!
畢竟凌志產品也沒賣贏雙B~所以爽後座還是爽駕駛人~倒沒有絕對~
就看產品定位!

喜歡開凌志ES的~就不太會跟BMW 5的客層重疊~客層屬性差異倒是存在!
就看業者將這款產品~定位在哪個區間內!

目前LUXGEN 5 的底盤市場定位~有點類似賓士和TEANA這種均衡型產品!
要熱血到BMW或因為掛了渦輪就像速霸陸這樣噴~倒也沒有~
整體產品很均衡~
不同屬性產品的市場都想吃的產品是最難做的!
LUXGEN 5 我覺得有做到這個產品區間的素求~

真的要台車床~那還是TOYOTA就很OK了~何苦在要求國人自製品牌~也在重塑一個TOYOTA~
複製它的產品 + 市場定位 + 銷售手法~
要做山寨~山寨的目的在於低價搶市~
我們又不是阿六仔!!

我還是會比較鼓勵原廠慢慢走出自己的定位!
真要做車床~其實也是可以~
就是得要做出比TOYOTA更牛的產品就是~才能有自己的品牌及產品價值!

那熱血派的~自然就又會去買它牌阿飛車~就不會來亂入~
喜歡車床的客層~自然就會去選擇~要這張床舒服好~還是TOYOTA的彈性柔軟度佳~
其實都是可以的~就看嚴董自己品牌立命的產品定位嚕!




我個人的汽車設計類型~就會比較偏Sporty一點~
這樣才有產品週邊~後續的市場嘛!

車子做成像RA-V4這樣~它不是不好~問題在於我們在台灣路上想找到一台RA-V4車主有改鋁圈的~
------>還真難!

如果產品要拓展~要多點市場互動~恐怕這類的車款~就得歸類到賣斷型!
這類的消費者~是偏向要馬兒好~最好馬兒還能不吃草!
要有5D :
1.
車價要低
2.
保養要低
3.
零件要低
4.
回場次數要低
5.
使用年份還得要不低


這不是倒閉的大同電鍋麼!!!
做產品的~可能會樂於讓品牌名聲好一點~但就企業經營~應該沒人想做大同電鍋!


如果納廠把產品定位這類5D型~
那原廠其實也不太需要在燒錢做空力套件或Sport版特仕車!

只是我的想法會比較偏向將車用功能結合在平板電腦上~
而不是3C~平板系統整合到車子上~(恕刪)

我相信10年前很多人也認為整合mp3和藍芽通話到車上很蠢
但現在連國外高級車都整合了ipod撥放器

LUXGEN 5可惜的只對htc優化,而不是有辦法開發app讓每台手機都能整合進去
市場整個做小了
前面的說法,很贊成。科技與生活的走向就是這樣吧。就像手機的功能一樣,也是很多人有不同說法與使用習慣。

不過市場做小,這應該是剛起步沒辦法的事,因為車幾部分的開發就是HTC起頭,Luxgen應該沒有完全的主導權。一個做車,一個做手機車機。誰開的系統就誰最大。

若將來車機系統部分也都全由luxgen自行開發,那才有機會讓別的手機也加進來使用。不過應該機會是不大,因為打著“愛台灣”吧。><
abcd425heart wrote:
...LUXGEN 5可惜的只對htc優化,而不是有辦法開發app讓每台手機都能整合進去
市場整個做小了(恕刪)

celgen wrote:
抱歉~第一次去看~人...(恕刪)


那 SUV的9次呢?

光這句 "我很愛台灣~很愛國的~...但是他們的市場策略是以中國大陸為主~台灣為輔的~"... 你就不可能去碰這部車了!

再扯吧!!

abcd425heart wrote:
只是我的想法會比較偏...(恕刪)


其實這跟車室設計人因有很大的關聯~

到底怎樣的結合最好~甚至最安全~目前都在實驗階段~

而且汽車的設計與生命週期~跟行動裝置完全不一樣

一個是10年為單位~一個是1年~

所以將兩個整合再一起~根本上就是有問題的~

試想車子要開10年~

你能想像10年後手機變成怎樣的嗎? 可能都整合在抬頭顯示器~或是薄膜螢幕直接鑲在強檔裡顯示了~

誰還會去看~手機上連結到車上的東西呢?

10年後android系統還在不再都不知道了~

Beneath this mask there is more than flesh. Beneath this mask there is an ide
celgen wrote:
我也希望lexgen可以加油!! 我很愛台灣~很愛國的~

但是他們的市場策略是以中國大陸為主~台灣為輔的~

他們的車子~其實都不能代表台灣人名的需求~

我們都是愛台的,所以如果有什麼話不合您意,就當小小的討論XD

誠如上述某大大所言,這是為了品牌的區隔,也為了品牌的生存。
以汽車業這種燒錢的研發產業,台灣內需市場不大,遲早是要為出口導向的。
加上國內一個Toyata 霸凌市場很久了,還有其他不少知名品牌,Luxgen如果以同級距及同效能對打,即使壓低車價,將不免落個以蛋擊石。

celgen wrote:
台灣~需要的是像歐洲車那樣~精巧省油結實便宜的國名車~

但是lexgen 卻是要做一些吃油怪獸~或是跟其他廠牌對打的車款~

可惜了!! 真的可惜了~

台灣的路況~需要的是~底盤懸吊調教很棒的車子~因為路太崎嶇~

如果他以國民小車為基本~打低價策略~去吃年輕族群市場~會比較有更好的發展~

但他們都是以豪華~科技~酷炫~為主~


精巧省油需要技術,比較直接些就是裕隆技術不足,不足的原因很多,除了本身主力為代工之外,
和Nissan的愛恨情仇也是造成此問題的產生。

而且在市場不大的情況下,不太可能打得出低價的,成本的攤提就會很困難,更大的問題是,
低價車不但不能提昇品牌價值,要打贏現在市有品牌更困難,最後落得一個沒特色的國產廉價車形象,在行銷上也會更形困難。

簡單的來說,Luxgen不走你說的路,只是為了求生存。
所以他走的方向,其實沒有真正對打的車款,因為只要特色相同,
Luxgen要拿什麼說服人家買它的車?
現在的汽油車也只是在拉長戰線,重點還是未來的純電車!
在電動車上台灣才有機會成為世界大廠,汽柴油技術前面太多人,要追太拼了。

題外話,相對和泰三陽等代工廠光代工代理就吃飽飽,雖說裕隆肯拿錢出來燒,
一部分也是為了公司利益及永續生存,但想想嚴慶齡時的理想,
和自製車輛對於機械產業的影響,很難不多些關注!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