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LUXGEN 7 SUV 試車報告

ericaudi wrote:
Golf 1.6TD...(恕刪)


大大開VW滿意,我也替您高興~
而我開SUV也非常滿意...是否大大也該替我高興呢?
對於站友因高興而分享心情我是沒有意見...
但對於文章中卻故意有意無意影射諷刺他人的做法..倒是無法苟同..甚至是感到鄙視與可悲..只能說明你自己的自信不足....
恭喜啦!

SUV市區能夠有8公里的表現~~

建議Luxgen可以舉辦一場油耗競賽

最後看誰跑出最佳油耗, 就送他Luxgen CEO一部外加地球暖化貢獻獎章一枚
引言~
在一定範圍下LUXGEN 7 SUV的行路質感出奇的好,可見在避震器與懸吊組件襯套使用花下工本與優秀的選材。但真正要講到操控性,首先轉向機構沒有路感、轉向感模糊。再者轉向過彎時,可以感覺駕駛著坐點、車輛重心都過高,導致整體車身非常非常遲緩,雖說沒有很漂浮、還帶有歐洲車的Q感,但我認為不能像很多雜誌與網路車評一樣,把「鈍」當成「穩」。

我覺得版大倒不是嫌它不好
而是準確的命中其底盤盲點
1.轉向機構沒路感是好也是壞
加上前拉桿可有效改善
但是回饋噪訊也加大~請自行斟酌
或是裝上拉桿後再打洞調到喜歡為止
打洞時左到右平均打10個洞從5MM直徑開始
還嫌硬在逐步加大到喜歡的大小
還有變更懸吊阻尼系數跟彈簧K值也可
2.轉向時出現遲鈍感
起因在於後拖曳臂扭力桿
抗傾靠的是扭力桿
而非獨立式懸掛倚靠的阻尼彈簧匹配
下去慢上來也慢
好處是非連續彎道抗傾效果優
壞處是觸底到回正約需1秒以上
連續彎接不順
還有後軸左右高低差會造成彈跳或晃動
也是扭力桿搞的鬼~
但直行時底盤衝擊緩衝效果較優(阻尼低)
歐系獨立式也有部份搭配M型防傾桿
防傾效果仍不如扭力桿
但回正快有時會太過頭
若阻尼拉不住的話
碎震質感易掌控(簧下重量低)
LUXGEN SUV可以考慮使用更高阻尼筒及高K值彈簧
下扭力桿可換成MPV用的那一組
反應一定變快
最大問題在於減震筒彈簧哪裡找
前RB扭力桿主支點
若可以向連桿處移一點抗傾反應也可匹配新設定
但如何施工粉難~換根粗的好了

3.車艙高度真的是受井字樑所害
若非如此LUXGEN EV+電池大小可能剩一半

轎車款~據悉為獨立多連桿附防傾桿
調性未明
1.8T GDI應該是確定的
援用轎車底盤.引擎的輕型suv
聽說還在未定之天


為了再一次求證Luxgen SUV的油耗, 我打算明天再去展示間一趟再測一次油耗

我保證絕對溫柔對待她的~~

另外, 我要請公司的女同事(身高不超過160cm)測試後座空間, 看看下車需不需要低頭

我也保證絕對溫柔對待她的~~
偉諾 wrote:
LUXGEN的頭兩台車MPV和SUV都是採用法國馬托拉設計的MPV底盤,MPV的底盤特性會爲了多人乘載需求(三排座椅)而儘量提高底盤高度以減少輪拱對空間的干擾,讓車室底板維持平整。LUXGEN的MPV車款與同為MPV車型的操控性相比並不遜色,說明這底盤是具有操控血統的。

現在SUV級同級車的趨勢是降低底盤高度與重心來提供接近房車的操控感和動態性能,連帶對頭部空間也有幫助。但LUXGEN資源有限,當SUV硬要沿用MPV底盤時,就會產生底盤重心過高的問題。LUXGEN SUV的底盤高度與重心都過高,導致在動態表現受到很大的影響,而且也嚴重減損頭部空間的表現。而且這底盤對SUV來說也過大、過重,導致LUXGEN 7 SUV虛胖很多不需要的車身尺寸和車重,正進一步惡化操控和油耗的表現。

另外這具底盤採用後扭力桿的機構,這種配置對小型車來說還OK,但對重達1噸8以上的LUXGEN 7 SUV來說就很不OK。扭力桿拖曳臂的懸吊不但笨重,也會導致車身動態遲緩、高速過彎遇到路面左右不平時的扭動與跳動感,另外路面震動超出扭力桿能處理的限度時,會有很明顯的碎震和彈跳感,這些都是LUXGEN 7 SUV的底盤設定帶來的不利影響。雖然LUXGEN在調教與避震系統的選材的用心,並不能彌補這底盤帶來的問題。

底盤設計是LUXGEN 7 SUV車重過重、底盤過高、重心過高、頭部空間過小、油耗太差的整體根源,現在LUXGEN的對應銷售話術主要是說:油耗差是因為車身重,車身重是因為鋼材使用多來吹噓安全性來掩蓋缺陷。另外再大幅吹噓操控性能好,但這些都只能暫時騙到消費者。


每次偉諾兄發文,我都覺得01上面會有一陣腥風血雨
但我覺得基本上都還蠻一針見血的

有幾個地方我補充一下

Luxgen這一個7系列的底盤,並不是說SUV硬要沿用,而造成底盤高度與重心過高
而是為了要擺電池,車底板有特別加高 <==這是汽車線上說的,我覺得很合理~

Luxgen的底盤又重又大的問題,哀~我本來想要發文,但是沒有勇氣~
Luxgen的底盤穩定是穩定,但因為Know-How不足,所以不像Toyota/Honda/Nissan等大廠
可以大刀闊斧的把底盤某些部份改為合金材質,兼顧原有的剛性、強度、甚至還可以減輕重量
(我不是在諷刺,事實上,底盤用合金材質是趨勢,減輕重量才是KnowHow的展現)
(不要說為什麼不跟BMW, Mercedes相比,這兩家車廠的底盤學問太深奧了)

底盤過重影響了Luxgen的舒適性、重心、也影響了油耗
若能換一個更好的底盤,想必可以殺遍天下無敵手,但是 .... 誰會給我們底盤?

沒辦法,Luxgen的第一台底盤,只能將就一點
至少我們可以自我安慰說:韓國當年發展自己底盤的時候,輸也是輸在這裡
而且,我覺得這底盤還不到不及格的地步,只是我們要求的太多了~
偉諾 wrote:
我緩加速、急加速、滑行與都市正常行駛方式都試過,測試過程中也數度歸0再觀察,
依我一般駕車的行駛狀態,真的沒超過4.5km/L。

一般國產SUV這麼試,我試過的差不多也在6~8.5之間,LUXGEN SUV的確是其中最耗油的車款。

Eric所說的油耗值,車主的確是「無太多的大腳或急煞車」試出來的,當然個人開車習慣有異,但這台車極為耗油的確是事實。


SUV車很重是因為它很大,一般國產SUV沒有這個大台的(SantaFe例外),拿其它國產SUV比油耗不公平,該拿同級車來比才是,如SantaFe汽油版、或是RX350等。
lucino wrote:
每次偉諾兄發文,我都...(恕刪)


Sorry,每次我的發言的確都有不夠圓融的毛病,但因為網路的性質不一樣,所以我會無顧忌的有話直說。

你的確也提到我之前沒有想到的:未來電動車電池擺放的問題。但我個人認為又兩種因果關係的可能,第一種就如同你所說,另外就是反過來看:

MPV和SUV的底盤機構不得不套在一起,因為以他們未來對電動車款的規劃,兩車必須共用同一種模組才能在合理範圍內降低成本,所以就算有可能未SUV修改底盤,也必須在這層考量下放棄。

雖然底盤高度的問題不盡人意,但我相信這也是多方考量之下的不得不。畢竟LUXGEN是全新品牌,能運用的資金和資源都差既有廠牌非常多,也沒有人規定LUXGEN一開始就要做到「大家都滿意」的地步,這太強人所難。

舉個例,Hyundai 做了這麼多年,早期的動力技術、底盤、車型設計和品質都沒有任何好評,他們也是從中走了數十年、摸索他們的方向、利基,終於在最近的 i 系列開始做出除了價格外,在商品本質會令人讚賞的好車。

單論這點,LUXGEN的速度就遠比他們快了。

還有,底盤反應不好但賣的嚇嚇叫的也是一堆,Toyota的車不是也賣一大堆。動態反應並非消費者著重的唯一重點,但因為本人還是以駕馭的需求為主,所以還是以此為主要論點來評價。
阿飛1976 wrote:
四WD車型
行駛至目前為止2007公里
偶爾大腳!!油耗表現
市區8.4
高速10...(恕刪)


這個數字跟我試的時候差不多,
2WD的應該更省油,
4WD的還比較耗油呢!
油耗真有這麼高嗎 ?
mpv 新車最吃油時, 印象中全市區也至少有 6.5KM/L.
磨合後全市區就可以至 7.5-8 KM/L 了.
suv 油耗應也不會差太多才對 .
原來試車就可知道油耗只有3-4.5.....佩服....佩服
那些真正的車主真是唬爛唬很大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