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這麼大的一個汽車製造國,都得結合這麼多汽車大廠去發展電動車,可想見電動車潛在的研發難度有多高。
這情形很像號稱可解決能源問題的「核融合」技術,每次都是25年可突破,卻也等待了好幾個25年。
最後是集合許多國家的力量,集中資源研發,但依舊前途未明。
電動車的傳動系統、底盤懸載及電能回收等技術,已達到一個相當成熟的階段。
但最重要的電池、快速電池充電技術,仍有許多待克服的問題。
且電池上相當依賴稀土的「鋰」,大量使用後,將來是否也有「鋰枯竭」的問題。
另外,製作電池的衍生污染及回收電池的環保問題,在在都是花費不貲的大問題。
也因此,歐洲相當執著於柴油車的再進化及氫燃料車(燃料電池)。另外,也在研究傳統汽油引擎的節能科技。
如德國Benz的F700最新動力科技Diesotto引擎搭配電動馬達的先進油電混合動力系統,
以排氣量僅有1.8升的汽油引擎,竟達到238hp的最大馬力,及40.8kgm的超強扭力,每公升可跑到19公里。
看到那麼多汽車廠結盟的動作,我們可以想像將來電動車市場的巨大,也可知道所需投入金錢及資源之可觀。
以LUXGEN尚在求生存的階段,電動車發展能有目前的能力,已是相當了不起了。
只是後續發展,不只銀彈不夠,政府也幫不上什麼忙。
LUXGEN一成立就以電動車為訴求,坦白說宣示意義較大,車廠成立的10年內,還是得以內燃機傳統引擎,
衝出車廠可以生存下去的量。
LUXGEN要以車廠成功生存下去為基礎,利用他本身汽車製造、車體研發的能力,
結合其他研發電動車的佼佼者,妥善應用中國大陸這一塊信誓旦旦要全力發展電動車的市場。
我想應該是LUXGEN汽車公司內部的計畫。
想靠政府,我想不必了。現在的每一個政府只想討好每一個人,沒辦法做大格局的規劃的。
不要再期待「十大建設」傳奇,能在寶島重演。
台灣的人力資源、資產深度,能讓我們做更偉大技術的創新。
但處在全球化時代,有時不見得技術第一就可領先全球。要做的還是那整合能力。
漢高祖劉邦能成功,在於整合人才的能力。
小公司要面對小公司的困窘,但機會卻是均等,就看怎麼去找,如何應用。
希望LUXGEN能成功,納智捷加油、台灣加強!
電池交換站面臨來交換的電池
殘餘電量不同( 有人剩3%來換,有人要出遠門30%也來換) 的問題
其實出發觀點非常之有見地
但這個可能導致收費上不平等的問題
倒也不難解決
只要能對來交換的快沒電電池
交換同時進行殘餘電量計算
把多餘的部分在電價上回饋給該名車主
問題就解決了
我個人反倒認為
快速充電在短期內的技術難度太高
安全性更堪慮
光看前幾年的Dell筆電爆炸燃燒事件就可知
日本電池,美國電腦
並不會比台灣土炮或大陸山寨的品質安全性高到哪去
claymore107 wrote:
前面有網友提到電池交...(恕刪)
沒那麼簡單吧!
為了應付龐大的電池交換市場,需要有多大的電池儲藏空間?多少充電設備?
都會區寸土寸金,如何尋求龐大的土地建構?
更何況龐大的電力需求,每一個電池交換處所,可能都需要一個變電所,附近居民又要抗議了。
手機已應用了一、二十年,爭論了那麼多年,明年才要統一充電規格。
車子品牌、用途、大小都會造成電池大小規格不一。光是考量如何備存,就傷透腦筋。
加上暢銷款備存要多、冷門款備存少,如何評估做備存考量,恐怕超級電腦也算不出來。
原因很簡單,不同區域﹝甚至只隔一條街﹞,可能喜好車款就不太相同,
根本無法預測需要事先備存什麼樣的電池。
到時候可能有不少車主得事先聯絡電池交換所,或到處找電池交換所,只為尋找合適的電池。
屆時交換電池的方便性,反而大打折扣。
把難度拉高到以為要用超級電腦?
我覺得這樣可能講得太超過
變成沒有簡單易懂的解決方法就不想嘗試
把純電動車的可能解決方案拉出來看:
第一個Solution架構最易懂,
就是充電站
充電站的理念類似加油站
充飽電付完錢就跑;
但很遺憾
問題沒那麼簡單
高速充電是近代科學面臨的極大障礙
為了達成高速充電,
必然面臨高熱,零件快速老化的問題
要付出極高代價的安全風險
再來,多輛汽車進入充電站同時進行高速充電
對附近的變電設備的電流負擔必然瞬間暴增
相較之下
電池交換站可利用非尖峰時刻為電池充電
對變電穩壓設備的負擔其實較小
再來,市區加油站地下油槽那麼大都在挖了
建設交換電池儲藏室的安全及成本問題比油槽更簡單
最後,
計算每個站該儲存的電池數量
這個問題其實不需要用到超級電腦
如果資料數據夠多夠細
在不需要線上即時運算,只是做短期配置分析的情形下
"家用電腦"就可以算出來了
以目前來看,
中油本身就有在做每個加油站發油量
進出車次的資料管理
類似這些資料還有各站站距
都可以用作充電/電池站建置的模擬運算基礎
台灣面積小,道路總長短,各都市距離近
無論怎麼說,在現時情況下
從事電動車標準建置的總成本絕對遠遠低於美國,日本,或西歐諸國
若是試行成功
相關資料及經驗
絕對有助推廣台灣電動車走向世界
甚至成為標準制定者之一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