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一堆納智捷~~~大集合呀!!!

hugetrader wrote:
怕內湖線掛點....有這一批車也可以當備援!!!

車身應該再貼一張!本車非採龐巴迪系統


非採龐巴迪系統太好笑了
感覺那個水箱柵真是怪

車頭上面那一條鍍鉻也蠻像C8的

真的很怪~~
hugetrader wrote:

怕內湖線掛點....有這一批車也可以當備援!!!

車身應該再貼一張!本車非採龐巴迪系統~


再加一調 : 本車底盤為馬特拉系統 與木柵線相容.


Luxgen 會不會落得跟台塑一號一樣.....
Dr.simon wrote:
再加一調 : 本車底...(恕刪)


再加一條:決不當機
Dr.simon wrote:
再加一調 : 本車底盤為馬特拉系統 與木柵線相容.

在加上:馬特拉不拉,乘客自己拉!
npic2001 wrote:
Luxgen 會不會...(恕刪)


兩者間的基底不同,台塑沒建立起自己完整的技術能量,沒有可靠的車型來源支援,沒有整車整合能力,集團下沒有足夠的相關零組件供應商,加上後來車型原授權韓廠被併購後就不再釋出新車型,台塑又沒能得到其他的車型授權供應者,收手是必然的

另一邊則是有自主的整車整合能力,主要零組件的供應來源穩定,以及集團內本身就全是車業相關供應者,國內市場可用的通路據點也算完整

兩者間擁有的條件比較過後一來一往間看的出來雙方的續戰力差異是很大的

作為車廠永續經營的基本要素基本上台塑都沒能來得及鞏固,王老初始投入的部份主要就僅單純生產線的部份,在連續虧損後怕傷害本業沒敢再投入更多資源也是基底能量無法累積的原因之一

其實一開始台塑小車設定的比較目標就很吃虧,MARCH這邊據從YL某主管(這幾年市場不好,假日出來兼差..)那聽來的是模具及非生產相關的支出早攤抵完畢,後來的販售價裡推算回去幾乎是純生產成本的支出,台塑一開始決定要追MARCH的價格來跑就註定賣一台要虧一些,賣越多就虧越多,只要他一天是盯著MARCH的定價去賣的話就是會不斷蝕本,本來台塑是希望靠低價衝出量來快速打平授權跟模具的部份,但無奈市場反應不佳,原廠也自身難保不能提供後續支援,車型一直無法更新導致競爭力越顯低落,台塑本身也還不具備重要的整合能力,當原廠表示不再續約授權新車型時,台塑只能無奈熄燈落幕...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