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

LUXGEN的扭力樑一定比獨立懸吊差嗎?


帶骨牛小排 wrote:
人要比車兇…人車一...(恕刪)

隨便一個人,即使是歐巴桑來開GT220,也是人比車兇吧⋯⋯
GT220的操控比廂型車sienta還不如吶
而且輸非常多....
直線加速快人家那麼多,彎道跟船一樣被甩開
大鵬灣成績被sienta屌打,這車還真的非常不兇
跑跑直線是還不錯啦,限定直線哦,不要拿生命開玩笑

CLA45 AMG wrote:
正解。稍微有汽車機...(恕刪)

新的A咖(還沒發表),入門款的懸吊是改成本較低的扭力樑了,中規以上才有獨立的
品茗 wrote:
新的A咖(還沒發表),入門款的懸吊是改成本較低的扭力樑了,中規以上才有獨立的
)


是的,感謝提供,新A200,A180D這兩低階版改用低成本的扭力樑我個人將不再推給朋友。
一律只推高成本的多連桿。畢竟駕駛樂趣才是王道。
信不信
新A咖就算是改成後扭力樑
操控性能依然吊打雙A臂後懸的另一個A咖


規格表是拿來看的
車是拿來開的

一品老百姓 wrote:
信不信
新A咖就算是改成後扭力樑
操控性能依然吊打雙A臂後懸的另一個A咖


規格表是拿來看的
車是拿來開的


不好意思,哪個A咖是哪個A咖阿~"~?

nicnick0613 wrote:
不好意思,哪個A咖...(恕刪)
就這一頁
不好明說

nicnick0613 wrote:
不好意思,哪個A咖...(恕刪)

A class
Altis
嗎?
could5566 wrote:
隨便一個人,即使是歐...(恕刪)


你哪隻眼睛看到我說GT220很兇?
老兄,你有閱讀障礙嗎?

nicnick0613 wrote:
想不到這篇文章這麼久還有留言..還在爭議中...

可是事實上獨立懸吊就是比拖曳臂有價值
換成獨立懸吊先不說好處,至少沒壞處阿

如果二者僅有數萬元的成本差異,日後新款納車就換上吧!
絕對絕對不會有消費者反對的
而且因此多賣了一些車,不就通通賺回來了
而且維護花費的成本較拖曳臂高,那還不是給你納牌賺走!

真不會想


有部份感覺沒人提到,個人想法說說

一、多連桿只是一個統稱,三連、四連、五連都是多連桿,並不是像什麼阿金特式循環是特定原理跟型式的。

二、每個車廠、甚至不同車款的多連桿都有各自的做法,想當然爾,也都有各自的調教。

三、納智捷有本事自己設計一個新的、完善的多連桿系統並調教好嗎?個人覺得無法,如果懸吊技術上是有一堆專利在的話,那可能性更小。這樣的話,用扭力樑應該是一個正確的選擇,不然可能發生像S3一樣的狀況,出問題了但修不好。

四、如果成本真的微乎其微的話,高級車的低階車款就不會還是採用扭力樑型式。拿去用在主被動安全上還比較有意義。

五、就一般用車來說,兩者的差異確實不大,真的可以不用在這點上一直吐槽納智捷,個人覺得納智捷現階段該提升的是引擎,這個東西可以以後再來改善。

最近陪去試納智捷的車,S3跟U5,馬力小沒關係,市區用車可以接受,但市區行駛最重要的順暢度就是差其他品牌一截。個人感覺這部份才是目前緊要的工作。

yashro0905 wrote:
個人覺得納智捷現階段該提升的是引擎,這個東西可以以後再來改善。

最近陪去試納智捷的車,S3跟U5,馬力小沒關係,市區用車可以接受,但市區行駛最重要的順暢度就是差其他品牌一截。個人感覺這部份才是目前緊要的工作。


+1,車廠應著墨於基本的引擎研發,沒有技術就沒有未來;
除非只想發展電動車。
  • 3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