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要支持國貨,但是小弟認為,她的心臟,是使用台灣共同引擎,可能要等一好一陣子,再說油耗表現也要再觀察....雖然她有渦輪增壓,可是她的噸位也不輕...LUXGEN 底盤好像聽說也是共用的,要什麼車,換個車殼與內裝,又是一輛車...
我對台灣汽車工業的願景:基於台灣的內燃機和合金還有精密工業技術...(以下略)比不上歐美大國也許可由電動車開始著手,跟全世界一塊起步,這樣比較有機會我期望裕隆能出一台便宜可靠的電動城市小車車體結構的安全等級如果能跟現在這台MPV依樣就很謝天謝地了此車須具備可靠的動力機構,以及300公里的續航力,另外就是希望能有快速更換電池的配套定價50萬以下其他的功能陽春也不要緊而不是妄想以現在這種幼稚的工業技術力和市場規模來搞什麼豪華車不是光靠廣告嘴砲就能超英趕美呀真搞不懂嚴老董是用什麼想法作出這種決定
外星來的人 wrote:LUXGEN 底盤好像聽說也是共用的,要什麼車,換個車殼與內裝,又是一輛車......(恕刪) 底盤共用的例子很多,很多車廠都是這樣做的!而換個車殼、換個內裝又是另外一台車,這算是非常非常非常有誠意的囉!國外還有很多"只換 LOGO"就拿出來賣的車款呢....
外星來的人 wrote:雖然我們要支持國貨,...(恕刪) 日產的共用底盤計畫就很有名啊(而且相當成功)LIVINA.TIIDA.Bluebird就是共用一套底盤(簡單的結構設計但仍有一定強度及大空間的優勢)更高階的TEANA. MURANO也是共用底盤(特徵為高強度的結構)基本上共用底盤只要針對車格跟用途校調過就會呈現不同的感覺,但強度與結構特性還是會保留下來,對於開發流程跟成本控制說會比較好,過去日產在底盤上浪費了不少成本,自從入主雷諾集團後開發觀念就被調整得不錯,集中設計資源開發一套體質不錯的底盤開放給相近車格的車種使用,除了能保證這些車型都能有一定程度的好表現外也能降低開發費用與開發週期,日產就是建立在這共用底盤計畫及其他配套方案下轉虧為盈的
newhonda wrote:這種訂價的電動車 才真的是妄想!電池的成本就大概快這個價了醒醒吧 阿宅! 這是對未來電動車的期望呀光憑現在電動車的幼稚樣論斷,把話說得這麼死認為日後還是研發不出符合大眾市場定位的商品那麼在您的預見中,電動車也就永遠只是個玩具還請這位兄臺把目光放遠點
koshiro wrote:這是對未來電動車的期...(恕刪) Newhonda兄的口氣雖然硬了點但我想他想表達的比較是買汽油車時,大家會習慣列一個價格帶,例如50萬的小車...(我覺得這個就算是汽油車也有點低了...現在沒幾台小車這個價格的,不過這裡不再討論汽油車的價格帶)但這個本來既定印象的價格帶,其實應該針對電動車做調整原因是:油錢一般人當都會代步車一個月油錢3000~5000算合理吧(如果接下來一個十年油價沒有太大的變動,但油費漲,電費也會漲,所以就先這樣算)一年的燃油使用成本就是4萬~6萬一輛車如果用8年,那這就是32萬~48萬的用車成本但這成本,在電動車方面是可以大量節省的,(可以去看本區電動車那篇)所以就算把這個金額除以二,再加上本來該級距購車的預算(50萬的小車好了),就成為66~74萬,把這個金額直接加上去,則成為82到98萬左右(當然電費也要扣一些掉啦...)所以如果以電動小車來說,訂價如果壓在80幾萬以下的話相較於現在的汽油車,都該算是有競爭力的(因為實際的使用成本、持用成本較低)所以,對待電動車的定價,真的比較要重新思考,加計他可以節省的油費還有可以減碳、減少噪音....等的附加價值....當然,大家都希望、也相信電動車還是有進步的空間、降價的空間但於此同時,大家也該對電動車的價值、價格判斷有多一層的了解....
不歸路也得停、看、聽 wrote:Newhonda兄的...(恕刪) 這我就不太認同了,油錢是慢慢付的,80萬的車價卻是要一次付清80萬買一台小車,目前來說誘因還不夠,要全面普級化還是有困難度,尤其是目前充電、續航力還不到非常實用的階段,只能期待在技術面更成熟後,電池的單價可以再降低,另外,之前有人提到,電池用租的,以繳保證金的方法,不用完全擁有一顆電池,這也是降低車價的方法我想Luxgen MPV電動車,先在公家機關試用,將充電座放在公家機關,下班後充電,等到充電站建置足夠,技術也更成熟,價格降低,再來考慮量產上市才有機會吧~短期內要普及化,我認為實在有困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