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

納智捷的問題在本質

我覺得是那個Logo......

新店小呂 wrote:
那銷售量你怎麼看?...(恕刪)



銷售量並不會是我買車的指標
你買車看銷售量嗎?

那不就很容易買那些路邊隨手一招就能坐的車?

先聲明我不是討厭TOYOTA
但我隨便舉個例子第一個就想到SIENTA
銷量高、五月天代言、起初還宣稱能坐七人
七人欸!七個小矮人嗎⋯⋯

平面、媒體廣告沒看到一幕是坐滿七人的
省油沒話說,但鈑金薄得像紙糊的
小學停車場被躲避球打到就像中了炎之球
那麼被汽車撞到應該像被火車撞到吧⋯
這樣的條件也是賣到一個莫名其妙
它是一台好車嗎?

我真心不懂
Kyowei wrote:
銷售量並不會是我買車(恕刪)

所有的防撞測試都顯示,車輛真正的安全指標是車身結構
鈑金厚度並不起決定性作用
Kyowei wrote:
我真心不懂

也許您應該反過來研究銷量不好的車款或品牌

為什麼賣不好?

這樣比較容易懂⋯
怨念聚合體 wrote:
所有的防撞測試都顯示...(恕刪)


既然如此,鋼板可以做薄,成本可以降低
那些鋼板厚的車商是在拿石頭砸自己腳?
Kyowei wrote:
既然如此,鋼板可以做...(恕刪)

做越厚也沒用啊
如果做越厚有用的話
福特跟volvo也不會用硼鋼
就好比
你覺得鋼、鋁合金跟鈦哪一個比較硬又輕?
Kyowei wrote:
既然如此,鋼板可以做(恕刪)


測撞成績要好,看的是車身結構設計與鋼材強度。相信你看過某些車廠的車身結構圖,但你有看過結構圖秀出鋼板厚度?

國產車的測撞實驗機構是ARTC,在各家均不公佈的情況下,別跟我說有多勇多硬,要說可以,數據拿出來。
Kyowei wrote:
既然如此,鋼板可以做(恕刪)


如果你說是外觀鈑金件的話,像引擎蓋/葉子板這些的確不負擔主要的碰撞吸能(但也要考慮潰縮設計,才不會碰撞後侵入車內)

如果先忽略焊點強度影響/整體設計保持不變的話,乘客籠形結構板金越厚的確整體強度越好(需要更多能量來使其變形),但其會增加沖壓加工的難度。
更直接的缺點就是重量,重量增加增加除了影響油耗外,也會影響引擎室縱樑/吸能盒的設計,需要做得更大/厚來吸收高速下增加的動能..成本/重量又進一步的上升..

所以才會有這麼多車廠強調車室空間採用高強度鋼,比較容易兼顧重量和強度的需求..當然使用高強度鋼成本也會增加,所以怎麼去調配不同鋼種的比例和應用位置就是各家的know-how了..

如其他人所說,台灣目前的VSCC法規測試僅規範了車輛上市的最低標準,不像NCAP/IIHS體系有評分跟高低等級區別 (法規測試的強度較低/項目也較少)。

消費者光靠廠商鈑金厚度或是鋼材種類的介紹都僅能當作購買的參考,希望早日建立TNCAP,透明的資訊才能讓廠商去改善產品的安全性(安全性差,評分低就沒人買了)。
Kyowei wrote:
既然如此,鋼板可以做薄,成本可以降低
那些鋼板厚的車商是在拿石頭砸自己腳?


結構跟骨架設計才是重點
但成本高, 難度高

外觀弄個鋼板成本低, 又能騙騙消費者安全
沒NCAP就是被車廠這樣子玩
applesck2000 wrote:
結構跟骨架設計才是重點
但成本高, 難度高

外觀弄個鋼板成本低, 又能騙騙消費者安全
沒NCAP就是被車廠這樣子玩


既然鋼板成本低
為什麼 toyota 還要做鋁罐車呢?

把成本低的鋼板加回去,不好嗎???
  • 3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