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

戰力補強再出發 Luxgen S5 Turbo 1.8L

S5 Turbo很讚~用心做車的台灣車商要給予肯定!
繼續加油為台灣開發出更好的車款!
我一直在關注Luxgen的Crossover車種
直到U6出來之後
它的車高和車重都稍稍超過我的機械車位限制
所以我又回過頭來考慮5 Sedan
而又剛剛好小改款S5 Turbo出爐
車價又更親民了不少
所以我最近很積極的去展間賞車了兩次
發現內裝質感有稍微更好了一些
一些塑料的材質都做的觸感更好
組裝的公差表現也相當不錯
但前幾天都還沒有試乘車提供
所以也還在決定要1.8或2.0車款
但目前是比較屬意2.0豪華版
感覺在C/P值上是最超值的
才69.9萬就可以獲得170匹和26公斤米的動力
但是業務都推薦加價兩萬變71.9萬的版本
似乎是多加天窗、17吋框和前霧燈(還要再詢問)
雖然納智捷是一個國產新興品牌
但除了一開始2010、2011年SUV的方向機外
其實一般來說妥善率還算不錯
尤其S5 Turbo未曾傳出什麼災情
讓我更有信心支持並入手這台車
希望納智捷越來越好
說真的其實我蠻想看S5 Turbo和豐田VIOS的對撞(測試)
Luxgen加油
這部怎麼看都比外國在台設生產線的國產車好
Luxgen真的越做越棒!
原廠Turbo是多少人奢望的配備
車廠似乎能夠了解使用者心聲
而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推出改款
值得讚許與推崇
持續不斷的進步和改進正是台灣需要的新動力
期望Luxgen車廠未來能繼續為國人和世界打造更優質的汽車
車輛的"操控性"與"乘適性"如同一塊餅內的兩個區塊,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在這塊餅內必須在這兩個重點取得一個平衡,如果要有好的乘適性就不可能有好的操控性,反之亦然,如果還是希望這兩項性能同時提升,就必須把餅做的更大,比方說把蔥油餅變成披薩,也就是使用更好的懸吊系統與轉向系統,但這麼做勢必增加整體車價,我相信納廠在這部分一定有所考慮,畢竟一般大眾擁有激烈操駕技術的人不多,而且我想這輛車的銷售取向也如同筆者所述屬於想購入第一部車的年輕族群,所以在產品行銷策略上必定走向年輕運動化感受,但可想而知買第一部車的年輕人通常不太會擁有優越的激烈操駕能力,這點我以樂觀想法相信納廠應該都有顧慮到,所以走向偏舒適的底盤設定以及想熱血超車時候所有擁有的渦輪增壓動力,應該是這部車給年輕族群入手第一部車的的核心目標,相當同意筆者所言對於一般駕駛而言已是相當充足能夠滿足日常用車所需,不過在什麼價位就只能端出什麼菜這點應該是無法避免,因此後懸吊部分選擇使用拖曳臂扭力樑的非獨立懸吊方式或許是不錯的解決方案,這點之前許多版友也有討論,不過也希望納智捷在未來能提供更多超值又實在的新車給我們,畢竟真的是台灣唯一國產自主研發的汽車品牌,要撐下去啊~納智捷加油!!
納智捷的車型設計與科技配備真的很不錯
越來越符合現代人的生活習慣
希望品質能越來越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身為台灣本土國產,我認為安全配備應該要齊全,循跡防滑+6SRS我覺得都是必備的

先別一味的追求高科技,先把產品品質、妥善率提高這才是優先的

因為新品牌在買家眼中,最怕的就是零件易壞、壞東壞西、品質不穩定...

還有應該符合台灣地形來研發,台灣夏天非常熱,我認為後做出風口是必要的
無時無刻在上網....
覺得LUXGEN越做越好了 一直在進步
產品策略有針對市場在開發 希望台灣的車能越來越強~

鹽酸甜 wrote:
身為台灣本土國產,我...(恕刪)


確實~
有心應該突破困難
不然這麼多競爭對手
還是有實力的
不端出好看又好吃的牛肉
那能贏得消費者的心?

已經有人反應U6車門關起來怪怪的
我那天去車展
先看U7
開門又關門
感覺很厚實
再走去U6那
開門的一瞬間
我很訝異
怎麼差那麼多
而且也是關兩次大力點
才關好
希望這不是為了COST DOWN的隱憂之一
  • 3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