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不用大七撞Altis,S5也可以!

ra999999 wrote:
*台灣目前已經有熱沖壓量產線,像影片說的,量產品質也無問題,價錢也蠻便宜的

*但台灣還沒有看到車廠使用(有的話就會廣告+在台灣網站上宣傳)...還在COST DOWN 沒差幾百元的冷沖壓材料...難怪大7 -熱沖壓安全結構件完勝國慘,MIT製造搭配熱沖壓生產 1500MPA (冷沖壓約500 MPA....),MIT汽車品質應該有機會外銷全世界...(恕刪)

納車在兩岸早就採用中鋼的熱沖壓汽車鋼板.零件了

PS:影片末的的汽車產線就是納車.
哪台車有用熱沖壓??? 國產車+型號??? 有的話就會廣告+在台灣網站上宣傳 ????? 在哪??? 真的有用廣告早打爆了~ 品質完勝-汽車大賣, 也是希望L牌先比其他國產車多用熱沖壓技術 , 這樣在台灣就能買到BMW安全品質的汽車+可外銷全世界
耶...別人的危機就是轉機, 領先他人用熱沖壓BMW品質 ~ 就先打趴別人搶市占率 !這比你亂花錢廣告好用的多,網路時代資訊很發達消-費者也不是傻子...國產價BMW品質有誰不買? 實測: 冷沖壓品質PK 熱沖壓品質

光大7撞阿緹司實戰- 搶了多少天免費新聞版面, 泛德應該給大7車主廣告費的.......

天企晴 wrote:
廣告???大大不知...(恕刪)
ra999999 wrote:
耶...別人的危機就是轉機 領先他人用熱沖壓BMW品質 ~ 就先打趴別人搶市占率 !這比你亂花錢廣告好用的多

光大7撞阿緹司實戰- 搶了多少天免費新聞版面, 泛德應該給大7車主廣告費的..........(恕刪)

對岸也有貨櫃車撞大7(U7)的影片啊.

外行人看的是熱鬧,真要買車時還是迷信品牌(安心).二手價(保值)啦!

PS:大7(BMW)撞贏神A是意料中事,大7(U7)被貨櫃車撞是跌破眾人眼鏡...但這又如何?

國產價BMW品質有誰不買? 實測: 冷沖壓品質PK 熱沖壓品質 希望L牌也能多用熱沖壓BMW品質車身結構件,這樣MIT台灣之光-國產汽車就可大賣+強力外銷了~ 哈

*飢餓行銷就是主推汽車熱沖壓件且買汽車只能用預訂的......商場如戰場誰先搶先機-誰先贏,再放出撞擊測試的影片到官方網站和YOUTUBE 上增強行銷-都是很低成本又有效的手法


天企晴 wrote:
對岸也有貨櫃車撞大7...(恕刪)

MPV5233 wrote:
兩車互撞, 簡單看的話 撞擊能量分配和車重成反比(動量守恆;能量守恆),小車是吃虧那方
大7應該快1800Kg, Altis 1250Kg當然不是對手, 比上S5車重1390kgS也是會吃虧的!


如果車子是一團鐵的話,你說的就有道理,問題是車子有骨架、引擎、各種機構、板金,撞擊測試不是這麼簡單憑重量分輸贏的

大七如果前保沒內鐵,跟某神車一樣軟的話,撞出來也不會多好看

天企晴 wrote:
對岸也有貨櫃車撞大7(U7)的影片啊.熱血

外行人看的是熱鬧,真要買車時還是考慮品牌(安心).二手價(保值)啦!大笑大笑大笑

PS:大7(BMW)撞贏神A是意料中事,大7(U7)被貨櫃車撞是跌破眾人眼鏡...但這又如何?


任何車禍的PO文(影片)無助於U7銷售,兩岸銷售量已降到100台左右.
還是應該嘗試到美國上市,經過市場洗練才是王道.
Allison Wu wrote:
任何車禍的PO文(影片)無助於U7銷售,兩岸銷售量已降到100台左右.
還是應該嘗試到美國上市,經過市場洗練才是王道.


您也真是的!
北美市場雖然誘人,
但因品管/設計出了紕漏恐怕會害嚴董公司賠到破產哩!
美國政府可不是像台灣一樣好說話啊。

LUXGEN的車輛品質恐怕達不到北美汽車市場的要求,
這點嚴董心知肚明,
幾年前還誇口說想進入北美市場,
但想賺已開發國家人民的錢沒這麼容易滴!
況且以LUXGEN的汽車銷售趨勢,
中國本土就別提了,
東風裕隆的主導權還能撐多久,
目前看來都快被東風全盤吃掉了?
且光是在台灣本地市場想固好樁都已經是大挑戰了!
想想幾年前LUXGEN剛在台灣開賣時的交車量與現在比起來,
就已經是"開元天寶遺事"了。
所謂的最盛期已經過了。

Allison Wu wrote:
任何車禍的PO文(影片)無助於U7銷售,兩岸銷售量已降到100台左右.
還是應該嘗試到美國上市,經過市場洗練才是王道.

)

的確,納牌全車系都應該要銷歐美才是王道。
  • 2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