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評已有說明: 舒適性不如1A2B, 因為不是多連桿, 而輪胎是特製,引擎&懸吊都來自不同的大廠, 因此最厲害的是在這樣的多國聯軍下, 能夠發揮最大的綜效. 例如在電腦業的主機板設計, 為何不同公司的設計能力(穩定性&效能)差很多? 來源都一樣, 規格都公開, 就是因為對"零主件的特性了解程度不同 & 對系統整合的最佳化能力也不同", 再加上100萬上下, 哪台1A2B的休旅車可以有這樣的"操控感"???
球大好利害,大半夜都還能回文,看你本文主要是想酸U6的後懸掛是非獨立式吧,試駕看看再來評論會比較好,U6 GT在這樣的先天條件下已經調教的很不錯,一定可以符合大部份人的用車需求 。不是特別想評論1A2B的操控,因為1A2B跟U6GT 同車格的中型SUV少說200W起跳,如有4傳操控一定比較好,不過1A2B的車子也有入門跟中階,高階,難道每一台都是操控猛獸U6月銷600多台其實不算好,希望主動安全ACC 及AEB趕緊研發完成配上,一定會賣的更好。
球德洛 wrote:三陽迪爵125水野...(恕刪) 保證調教到GTR等級,Giant腳踏車也可以調教.碰到Seafood,有神快拜.GTR明明就是一個團隊才辦的到的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還好台灣碰到SeaFood就拜的是少數中的少數.
球德洛 wrote:那為什麼車廠那麼多,水野只看中納智捷呢?或者說其他車廠不用水野呢?到底是懷才不遇還是能力不足?所以水野像是三國時代的龐統,開始沒人想用他嗎?最後終於選擇納智捷這個劉備了? 每家車廠都有數個像水野的角色,納智捷剛好沒有加上裕隆和NISSAN長期的合作關係,自然水野會到納智捷水野到納智捷可以當資深副總,到別家頂多混到一個車型的開發主管老人家退休需要舞台,納智捷剛好提供舞台就這樣。其它不要想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