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不用大七撞Altis,S5也可以!


天企晴 wrote:
那就簡單一句:雞蛋...(恕刪)


因為消磨時間,話就可以隨便說,甚至誤導視聽?.............那我只能說:真是受教了!
還堂而皇之舉"雞蛋"和"石頭"為例,真有你的!
大大您時間多可以經常在板上"撥亂反正",在下就不奉陪了。
冷沖壓的車都沒啥搞頭~~~ 歐美車-熱衝壓的車才有搞頭,國內車廠都不長進只想COST DOWN -> 用熱沖壓,就可以有大7 BMW一樣的品質,重點是成本不會增加多少!!!
風向帶的好,
車子就安全了!
台灣人愛靠感覺也不是一天的事情了…
靠一些業代帶帶風向,
不用送撞擊測試車子就剛性好超安全了!
我只問一個問題

若今天兩車對撞,你會想坐在Altis還是S5上面?
女生教我的事 wrote:
我只問一個問題
若今天兩車對撞,你會想坐在Altis還是S5上面?


身為台灣人
死為台灣鬼

根本不必問
當然是坐在S5上!
車廠換成 熱沖壓材料...... 就跟大7有一樣的品質了! 再傻啥? 別老想COST DOWN 突圍戰贏其他國產車..不顧品質
天企晴 wrote:
那就簡單一句:雞蛋碰石頭.
誰潰縮?誰贏?
(恕刪)

好爛的比喻…
就你石頭人家雞蛋?
我是不知道S5有沒有比神車硬啦,很可能比神車還軟
假設神車比S5硬,或S5比神車硬,差距也決對不是雞蛋跟石頭那麼大!
頂多是雞蛋跟鴨蛋的差距,話說雞蛋跟鴨蛋高速對撞有誰能全身而退?
VOLVO應該是公認最硬的廠牌了吧?
撞擊測試的影片看起來,車輛受損程度跟其它拿G的車款差不多啊,有比較好嗎?也沒比較硬啊?難道VOLVO撞擊測試都特別猛?
車體都完好無缺只有掉漆?沒吧

ra999999 wrote:
車廠換成 熱沖壓材料...... 就跟大7有一樣的品質了! 再傻啥? 別老想COST DOWN 不顧品質...(恕刪)

1.中鋼獨門"熱沖壓"汽車鋼板.零件,供應大陸華創台灣裕隆納智捷...

2.LUXGEN工程團隊在前大樑、B柱、車門部位使用汽車製程中最新的Tailored Blank不等厚材技術,這是一項非常特殊的壓合熔接技術,使用兩種不同板厚的鋼材來進行熔接,達到大樑設計上不同強度要求的板厚設計,在引擎室前端使用相對較薄的鋼材,以利於車體潰縮吸收能量,在靠近乘客艙部分則採用較厚的鋼材來提升剛性,以達最佳化的安全防護效果...

納車在以上兩項材料跟技術的運用,不但可減輕車身重量,更可增加車體潰縮區吸收能量及提升乘客艙車身剛性...

納智捷~國產車中的BMW!




could5566 wrote:
好爛的比喻…
就你石頭人家雞蛋?
我是不知道S5有沒有比神車硬啦,很可能比神車還軟
假設神車比S5硬,或S5比神車硬,差距也決對不是雞蛋跟石頭那麼大!
頂多是雞蛋跟鴨蛋的差距,話說雞蛋跟鴨蛋高速對撞有誰能全身而退?
VOLVO應該是公認最硬的廠牌了吧?
撞擊測試的影片看起來,車輛受損程度跟其它拿G的車款差不多啊,有比較好嗎?也沒比較硬啊?難道VOLVO撞擊測試都特別猛?
車體都完好無缺只有掉漆?沒吧

這就是只看分數和幾顆星而不參酌其他客觀因素的盲點,
為什麼也有很多拿5顆星的車款卻不是公認的安全呢?
請參考C-NCAP安全評測 納智捷s3勝過volvo v40
這是常酸L牌的發在VOLVO版的文,好讓人家來砲
確實達成他所要的目的了
說實在的用一個分數就說安全強過人家,難怪被砲
Luxgen S3約1250kg
Volvo V40約1500kg
各位看出端倪了嗎,即使他們車體大小相仿
差了250kg所以是不同級距的

看不懂以上的例子就是裝傻要嘛無知
本棟樓這兩天討論的精隨就是在這裡

單獨測每台看起來都差不多
兩台拿來撞...結果差很多

*台灣目前已經有熱沖壓量產線,像影片說的,量產品質也無問題,價錢也蠻便宜的(如影片可洽中鋼,價錢也可喬)

*但台灣還沒有看到車廠使用(有的話就會廣告+在台灣網站上宣傳)...光用用熱沖壓-台灣BMW品質宣傳-安全性和製程就有機會-打趴其他車廠了.....這是新的利基材料-藍海市場

*還在COST DOWN(紅海市場廝殺) 沒差幾百元的冷沖壓材料...難怪大7 -熱沖壓安全結構件完勝國慘,MIT製造搭配熱沖壓生產 1500MPA (冷沖壓約500 MPA....),MIT汽車品質應該有機會外銷全世界,看車廠願不願意進步了........


天企晴 wrote:
1.中鋼獨門'熱沖...(恕刪)
  • 2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