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野走人就很清楚了,開發的人都走了還玩個頭.URX又賣的差,MBU還敢上市才怪.說真的這個牌子已經沒救了,任何車子掛上這牌都會賣不好.說真的,鴻海的成功不需納智捷.經銷點只減不增,稍微有腦袋的人都知道會是怎麼一回事.
50-60萬銷售規模去抓總體成本,看到媒體寫這段話,搭上納智捷整年銷售數字,嗯⋯⋯⋯是打算賣50年才改朝換代嗎?愈來愈讓我覺得產品規劃記者會真的很像是搞股市的策略,吹牛吹一堆,實際執行率卻很低。URX感覺也撐不久
LUXGEN MBU別推出也好,出了銷量也不會多好,只會浪費股東的錢,想要大馬力的車,台灣有錢人寧願花大錢買高級進口車,也不會去買納智捷的,沒錢的人更不會想花大錢買這麼大馬力的車,沒必要也用不到。M7改版?算了改了銷量也不會多好,看URX就知道了,只要牌子對了,台灣人寧願花錢去買會漏水漏電的車。納智捷以後可能只會剩下U6與URX,還有未來要出的電動車,電動車如果再賣不好,大概就玩完了。裕隆只會做車,不會做品牌,不懂的人心,不會行銷(學學豐田多會行銷)還是回歸做專業代工就好,別再大把浪費股東的錢了,股東痛苦很多年了,您不知道嗎?
這不是 當初 鴻海+華創結合 就料想的到的事情嗎? 窮酸老人 還狂喊納牌有救了.......華創研發賣給納牌 裕隆做! 問題華創現在沒了,納車賣的奇差無比⋯⋯哪來的錢跟鴻華 買mbu? 別說mbu 其他車種停產的停產,換代想都別想了⋯⋯urx 大概就是納車 最後的一個車種了⋯⋯
我覺得是正確決定目前來說,MBU只能說出太慢了錯過時機電動車車台、車殼、空力套件、配件、動力、電池、軟體等等..可以客製化的話,很有發展潛力要搶下市占率關鍵點還是在充電、充電站涵蓋率,方便快速為主這些就看鴻海但底有沒有心要做如果只是說要出一個電動車,其他配套沒有做好那等著收吧
donhsueh322850 wrote:反正這底盤當初設計就有考量電動車,改電動就行只是這引擎很棒,沒用可惜了 請問閣下是裕隆集團的員工還是相關第三方,而且還是在集團研發設計的領域中不然為何您可以如此輕易的說出一個沒有公開參數的底盤是可以油車、電車共用,要知道油車的重量大部份是在車頭的引擎室,電車的重量大部份在車身中段的電池室,油車和電車從立項設計之初的結構力學是不相同的還是說您知道UP5(MBU)的底盤設計是中置引擎或是後罝引擎???再來一款沒有經過國際賽事證明的引擎您就知道它很好很棒???這算不算是吹牛不打草稿???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