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我是Stan@XPro2,Chapter 2 [1/3] - 龍潭賽道國產車最速單圈 (困難剛開始)

Stan @ XPro2 wrote:
誰不愛台灣? 有機會讓台灣品牌站上頒獎台是全民的榮耀
這是真的,我相信台灣人都是這種心情。
 
看了幾樓的發文,所謂的台灣品牌產品研發,這幾個詞與我的認知有些衝突。
哲車神 wrote:
研發產品都還沒量產,怎麼可能有零件可換
產品研發中所以不會有零件?
 
十年沒買鞋 wrote:
引擎是華擎做的,華擎沒有技術手冊.

變速箱跟愛信買的.愛信沒有提供技術手冊

底盤跟馬特拉買的
那所謂產品研發的是什麼?輪胎?來令片?
還是研發如何組在一起?
zzxxfuji198 wrote:
輪胎和來令會沒零件更換???
印象中其他車廠這種消耗品應該也是直接拿別人的...
我們的核心技術是什麼?
都拼西湊不明箇中道理就能自稱品牌那跟山寨的區別是什麼?
小弟是大外行,湊熱鬧問外行話沒有不敬的意思。
真心希望真正的台灣品牌也能站上國際。
Stan @ XPro2 wrote:
輪胎磨損經歷太多 heat cycle 造成硬化、來令片過熱損毀,在完全沒零件更換時怎麼辦?

1. 找尺寸一樣,稍微寬一號、扁一點的PS3或PSS(那個時代)安裝。
2. 換上規格一樣的競技版來令片!(推估應該跟Lancer之類的前卡鉗共用。)
有幾個小疑問。

1.賽道對產品有正面幫助嗎? 雖然出發點是顯示引擎性能、耐用等,但不太符合台灣用車環境,僅有耐用拿得出來,不然反倒對於產品印象會走到另一個層面,例如飆車、台灣車那麼多是要開多快等,一體兩面,跟近年URX一樣,不同的是URX打家庭牌,撇開品牌問題,至少比賽道會我覺得好很多。

2.用ma3當目標,這點不錯,但也反映出大公司的問題,只丟問題,不給資源,但又要求人員處理過程,往往要達到上級的要求,不是東偷西躲就是美化其資料,在許多規則未被打破下,又無法生出黑科技,你覺得容易嗎?

3.既不敢下決心,又想留後路退,把持著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想法,我覺得要突出重圍不容易,山林也會自燃,歸零之後必出新生機。
我又來追劇了
看起來草創期真的很不容易
而且說真的誰不愛台灣
但我真的覺得自己做的爛被唾棄
卻還把愛台灣三個字拿出來當擋箭牌的某幾位行銷人士
很不要臉
尤其是未來戰士
Stan @ XPro2 wrote:
˹誰不愛台灣? 有(恕刪)


我們繼續看下去。
上面亞洲人,下面黑人!㘉㘉㘉~
kobe13794823 wrote:
有幾個小疑問。1.賽(恕刪)


納智捷從一開始的品牌精神,產品定位,目標客群方向都在一直相互打臉了,

...........................
zzxxfuji198 wrote:
輪胎和來令是一般的消耗品,也不是納智捷做的,怎麼會沒東西換,還是S5用什麼訂製的特殊規格

這種狀況應該是雙方簽的約有什麼限制不能隨意更換或洩露車款機密,更何況車都還沒上市,是要開去哪裡換輪胎?你有看過測試用的偽裝車突然跑去車行換輪胎、來令片的嗎?
原來納智捷為什麼會走向「性能導向」
原因是在這裡

性能導向沒什麼不好
只是一來小眾,二來會耗費不必要的成本
三來反而忽略妥善率的問題

之前我在選車
就對納智捷為什麼一定要主打性能風
覺得很無感

如果當時有URX這種功能導向的車
就是我的菜了
不管什麼風你都照吹阿,有差嗎
台灣發大財 wrote:
原來納智捷為什麼會走(恕刪)

一開始的幾台都是圍繞在家庭不是嗎?
M7 MPV
跟U7 SUV

一開始是把Luxury跟genius合起來,以奢華與智慧為出發點。
但剛開始的電系不穩定(但以全車一堆鏡頭來說,在當時算是走在科技尖端了...回頭看看現在的特斯拉與高階房車也是一堆鏡頭...)
至於奢華..其實要等品牌價值成形後,大家才會真的覺得他是奢華房車。

我也是到S5 sedan出現後,才特別去那智傑的展間看車的...
只能說,品牌的定義與初衷不變的前提下,推出的產品本身也需要有鑑別性。
MVP主打三代同堂,SUV主打家庭休閒,S5主打操駕樂趣,我覺得沒有衝突。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