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g5213 wrote:這是哪來的消息啊?杭(恕刪) 聽他亂扯真的是從頭到尾自編自導自唱亂彈,沒一項是真的URX的外型設計的主導是~華創車電 造型 王安石經理他是杭州人???~URX內部也是完全由國人開發的
我與惡的距離 wrote:他又沒開過U6Gt或URX...(恕刪) 您又如何確定小弟沒有坐過小弟基本上LUXGEN 除了URX之外,連U5全電版小弟也有坐上去過。您為何可以這麼篤定小弟沒有坐過???U5純電版幾年前每天早上在小弟面前轉悠,向相關部門的同事打聽了一下,結果聽到的是續航力不足,電池易過熱。1) 約十年前LUXGEN集全國的資源,找了一堆旗下子公司請國科會聯合各大專院學提供資源和協助研發機電系統,這些國家直接間接補助都沒有直接算在LUXGEN身上。但是事實上國科會為了扶植LUXGEN前前後後就算沒有100億也有50億。2)LUXGEN推出後,政府為了幫Luxgen ,請各國營企業和官股法人在採購和租賃上向Luxgen牌子的車型傾斜。這些成本也是應該算在國家花錢補助Luxgen頭上。3)小弟公務上由於出差時常要派車,來說說幾個小弟親身經歷,M7 車上有外國賓客來小弟就職公司參訪參訪結束,要回程時電動滑門就是關不起來,車上有外賓也有經濟部的官員,您說說當前一分鐘才對外賓介紹說這車是台灣設計、台灣制造。結果下一分鐘就出包,這邊直接說了,當初Luxgen不選用成熟的MCU來做車輛電控中心,去選WIN CE當做中控中心,這個沒有經市場驗證的就不是明智的決定。再來是U6在從台北返回新竹的路上遇到渦輪故障,引擎燈亮起加上警示音響起,小弟剛剛好是坐在副駕的位置地點是林口上坡段,結果後面全車在睡的人都被嚇醒後來的行程司機大哥的時速不超過70km/h, 一個小時的路程變成二個小時,還好是回程,要是發生在去程是簽約或是開標的行程延誤了都不知要如何善了。事後小弟也問了司機大哥,結果一問之下這已經是第二次渦輪故障了,第一顆里程數3萬出頭下課,這一顆2萬5不到就下課。一組原廠修到好要快5萬新台幣。也就是說不到三年的車總里程約5萬5公里要換到第三顆渦輪要花約十萬元新台幣在維修上,這還不包含定期保養的費用。請問一下Luxgen 在設計這顆渦輪在選用這顆渦輪的時候有考慮過在台灣的夏季氣候下高溫高濕下,以營業車高用量長期怠速或低速下的產品耐用度嗎???BTW 上周二派車從竹北到台北也是一輛M7,司機大哥為了省油一路80km/h~90km/h , 因為小弟的父親一樣也是職業駕駛,能諒解他的苦衷,也就不說什麼了。要是遇到急性子的客戶,不就一路被念開快一點開快一點。P.S. 2020年十月因公務所需,連URX也坐過了,一如預期乘坐感和U6 差不多,引擎在低速域轉到高速域時稍有不順中控平板反光嚴重,下排射出成型的實體鍵修模不夠仔細公差和隔間不齊、緊急警示燈按鈕位置怪異不人因工學、以上
#靠北海鐵客 - #Memo編號1666.2010年東風裕隆正式成立,納智捷品牌研發中心將設於杭州這個世界上凡走過是會留下痕跡的,URX 的外型是由華創車電 造型 王安石經理 主導 這點小弟百分之百相信,但請問一下要不要透明一下這個王經理手底下在URX外型這個專案上有多少的比例的同仁是台灣人又有多少的比例是大陸人,30%比70%, 還是20%比80%。小弟這邊一直是說外型,沒有說內部哦。不要故左右而言他。基本上,小弟就是要請Luxgen 把杭州研發shutdown如果目前Luxgen唯一的市場在台灣,想要深耕台灣就請投資台灣,好好的厚植台灣的研發能量不要讓只是想要賺台灣人辛苦的血汗錢去而把養大未來的競爭對手以上
pmet wrote:如果目前Luxgen唯一的市場在台灣,想要深耕台灣就請投資台灣,好好的厚植台灣的研發能量不要讓...(恕刪) 人家作企業好歹年營收八百億會慘到需要一個上班族在論壇上指點江山嗎?應該是用不著再說,人家也看不到
北宜最惡砂石車 wrote:呵呵你沒仔細看MY150後照鏡是被拆卸的嗎?而且算直上嗎?還需要橋位子直上可是直接上去連喬都不用喬再來反而問你行駛中你要怎固定機車?如果換其他150速克達呢?、酷龍T1野狼KTR上的去嗎? 你只要告訴我,那部150檔車是怎麼進去URX5+1後車廂就好了!不用說那麼多廢話...好啦好啦,知道小七直上機車這招讓你下巴都掉下來了,只好吹毛求疵拼命找生路;但人家好歹也牽上去一台,不知道你的原裝砂石車可以直上幾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