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粹是策略錯誤,想走高級路線可是點太少(台灣+中國),不像日系豪華品牌全世界都有通路,沒有通路就沒有量,沒有量就很難損益快速平衡,甚至快速有獲利。起初品牌成立第三年就急速要到中國市場衝量,只因為鄰近國家資訊好掌握,結果內部思維太短淺沒看見風向變化很快,中國市場的產品汰換速度快新科技一直很快上市,第一批產品才剛售出在回收數據,其他競品已經在推更新的,在地的企業本身已經默默耕耘收集數據比納智捷更久更多了,很了解市場需求是什麼,匆匆過去的台灣企業當然無法競爭。現在中國汽車品牌一直端好料在搶市佔率,沒有太多國外通路就只能把國內市場量做大,先成為國內第一,自然國外就會注意到。在台灣一直吃著性能兩個字,靠著大量文宣廣告在維持看似與日系同等級的競爭力。說慘嗎?我比較以為像遲鈍與不腳踏實地。降價吧,不然就等死。
BlueSky5230 wrote:在台灣一直吃著性能兩個字,靠著大量文宣廣告在維持看似與日系同等級的競爭力。說慘嗎?我比較以為像遲鈍與不腳踏實地。降價吧,不然就等死。 遲鈍與不腳踏實地?應該是不接地氣,不鳥市場所以市場同樣不鳥你
Motor123 wrote:其實看到這樣真的難過(恕刪) "好歹是台灣品牌"看不太懂這是甚麼意思? 因為是台灣品牌所以再爛也要支持的意思?首先,對於理性的消費者來說,你這思想0分。競爭力負分的東西卻用情感投射來對待,不可取。其次,作為事實來說,你這台灣牌認知根本全錯。作為戰敗流亡至台灣的中華民國中國國民黨高級外省人餘孽用國庫通黨庫通個人帳戶的錢創立的,然後幾十年又吸了人民多少錢,最後還是去合中資做出的這種垃圾,中國牌是也。至於慘不慘,我覺得做的挺好的阿,垃圾就該有垃圾的樣子。
沒人要 還被群嘲........別跟自己生命開玩笑再怎樣都選進口品牌引擎都做不好的廠 能叫車廠~???????連個底盤都是老掉牙 買人家老古董來改~!!後來連大改款都搞不出來 拉皮 套娃 貼貼紙拉皮 套娃 貼貼紙拉皮 套娃 貼貼紙拉皮 套娃 貼貼紙
呵呵,才寫一個台灣品牌,就被攻擊,我想納智捷的錯誤是不應該在台灣做,直接去中國,不一定還活的比較好,我是不會買納牌,外觀我不行,但是所有產業都是要有科技樹的培養,沒有準備科技樹,基本上都無法撐的久遠,台灣機械業歐,還是乖乖做代工吧,裕日中華繼續就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