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蛋蛋 wrote:
我當然知道LC平台啊
重點是
為什麼裕隆需要去跟中國的東風買回來
華創本身沒有?
台灣的裕隆集團沒有?
如果這樣 ,豈不代表S3 U5是貼納智捷品牌的中國車?
不然為什麼掌握在東風手裡?
S3跟U5上市之初,文宣打著臺灣國人自行研發的車體,通過歐洲撞擊測試。

現在LC平台竟然要跟中國東風買耶,那表示S3跟U5是「臺皮中骨」的中國車囉?
擺脫打工仔宿命 裕隆拚了(2016/8/8)
節錄內容︰
11年前裕隆成立華創車電,網羅逾1500位人才建立研發團隊,進行整車及電動車技術研發,「造自己子彈,打自己天下。」
經過5年研發,所有新車上市前,包括嚴凱泰、胡開昌等集團重要主管,都要親自進行實際道路試駕,從市區、武嶺、合歡山到花東的海岸線,一圈又一圈的跑。
也會以一般車主「生活化」的方式,平日開去上班,假日開去郊遊、大賣場地下停車場,了解在地下室收不到訊號時,車上配備的前瞻科技會不會當機。
剛上市的LUXGEN S3甚至拉到歐美、中國等海外沙漠地型、4768公尺高的海拔、40度高溫、零下30度低溫極地進行測試。
在超跑之父水野和敏加入研發團隊後,LUXGEN更提出「以賽道為師」的產品開發策略,將車輛運送至日本九州的Autopolis 國際型標準賽車場,用數倍的強度與密集的頻度進行嚴苛測試,「對品質幾近於挑剔」。
納智捷總經理胡開昌坦言,做自主品牌是一條不歸路,不僅要有願景、要有策略,口袋還要夠深,「若口袋不夠深,兩年就玩完了。」
這不就跟當初飛羚一樣,說是國人自主研發車體,結果車子是Nissan 的Stanza?




sangelay wrote:
11日進一步出資25.55億元,買下自主品牌大陸生產基地-東風裕隆汽車的LC平台車型技術,加速鴻海合作案推進。
怎麼不投資台灣的電動車相關設施與培訓設施維護人員?新聞一直透露未來要著重在電動車發展上,基礎設施都沒有如何發展?
滿腦子只想要去中國發展

dallasoriginal wrote:
1500個設計團隊 (恕刪)
U5也使用了類似文宣…

U5挑戰Euro NCAP最嚴苛車安測試標準(2017/9/15)
節錄內容︰
納智捷於9月14日舉辦公開檢視活動,更主動對外揭露正式法規報告資料,U5碰撞成績超越法規,通過Euro NCAP設定的嚴苛工況測試!納智捷期望藉此展現對汽車安全研發投入的重視,期許以台灣第一個主動公布揭露法規碰撞成績之車廠,也是,國產車唯一赴歐洲國際級實驗室進行相關開發碰撞測試的車廠,在未來帶領台灣所有國產車邁向國際安全標準跨出一大步。
回顧納智捷發展十年歷程,可顯見以車輛安全設計為本,自2009年推出第一部七人座MPV開始,每一部車輛在工程開發驗證階段,都分別在歐洲、台灣、中國大陸等地之國際級實驗室,進行Luxgen在車輛安全開發上的驗證與測試工作,包含前面全寬撞擊、前面偏置撞擊、側撞、側柱撞、後撞等各項嚴格的高速工況試驗,此外,隨著近來國際車安技術的趨勢演進,華創車電也與歐洲國際實驗室進行包括:行人保護測試、高速撞擊測試以及主動安全研發等項目,透過與實驗室模擬以Euro NCAP標準之測試與驗證,過去旗下的U6、U7等車款,也都獲得C-NCAP五顆星的認證。
所以發表時新聞講了一大堆,說納智捷多用心在研發S3跟U5,結果是一台
中國東風汽車的車體?


我們臺灣的納智捷還要跟中國的東風汽車買LC平台?
所以根本就是中國車囉?

所以先花25億 買回 在大陸沒人要買 納智捷S3 U5用的LC爛底盤.................
看看購自法國馬特拉的平台 用在 M7、U7、U6、URX等車 已是17~18年的老舊底盤了
看來納智捷就這兩個底盤 亂改 拉皮 永沒新底盤改款~!!!!!
現又準備搞LC底盤.......亂改變電車嗎???????
現又準備搞LC底盤.......亂改變電車嗎???????
現又準備搞LC底盤.......亂改變電車嗎???????
看看造車60年 沒技術的裕隆 用在 M7、U7、U6、URX的同一個爛底盤是怎麼拼湊來的 ~!!!
https://www.xincheping.com/tribe/art/176872.html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