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MBU在鴻海全球資源的協助下 是否有可能翻轉台灣汽車品牌形象??

jeff0720 wrote:
台灣每年新生兒200(恕刪)


納智捷不一定要由鴻海來經營啊!!

鴻海只要提供出海口就好了, 而鴻海也需要一個平台來練兵, 在現在這個全球勢態之下

很多供應鏈都要撤出中國 裕隆也勢必需要去尋找其他市場, 而且對台灣廠牌來說, 中國經商的政治環境風險實在太高了!!

況且LUXGEN若還是10年前那個LUXGEN

鴻海肯定對華創車電也沒太大興趣 肯定也是看到他們做出了MBU這個產品 才有興趣合作
^^
棒球迷 wrote:


納智捷不一定要由...(恕刪)
 是「裕隆」,不是「納智捷」,新聞從頭到尾都是說「裕隆」,每當要細數「裕隆」過去的「代理豐功偉業」時,護衛隊就會跳出來說「納智捷」才成立10多年,完全忽略了「過去的裕隆」,現在郭董出來與「裕隆」合作,護衛隊們的觀念忽然「裕隆=納智捷了!?」,還記得去年沒ACC時,大張旗鼓的搬出ACER的自駕實驗車,那今天請問URX的ACC跟ACER有關係嗎?
鴻海有發新聞稿還是昭告天下看到MBU所以跟裕隆合作??!!
從S5 GT、那個幾乎秒消失於市場的什麼女王座椅版到號稱接單破千URX,一定要用吹牛或自我感覺良好的行銷廣告造車嗎?老老實實做一台大眾要的車不行嗎?反正都是吹牛,乾脆吹大點,什麼MBU,不如說鴻海預見了納智捷贏得拉力、F1世界冠軍還統一了全球車市,所以迫不及待跟裕隆合作XD
棒球迷 wrote:
這名字除了中國和台灣的車黑酸民霸凌之外

我去看了一些南美車主的評論 沒看到別人會對這名字特別惡言相向


我很好奇南美會有幾個人知道世界上有這個品牌....
棒球迷 wrote:
納智捷不一定要由鴻海(恕刪)
很多供應鏈都要撤出中國 裕隆也勢必需要去尋找其他市場, 而且對台灣廠牌來說, 中國經商的政治環境風險實在太高了!!
況且LUXGEN若還是10年前那個LUXGEN
鴻海肯定對華創車電也沒太大興趣 肯定也是看到他們做出了MBU這個產品 才有興趣合作


當起鴻海發言人?哪裡有新聞隻字片語說鴻海對抹布有興趣?
抹布沒有經過市場歷練卻捧上天,標準義和團無誤。
tw310365 wrote:
impossible...(恕刪)


這個品牌不錯
bernoulliqq wrote:
這個品牌不錯...(恕刪)
真的不錯 他帶給我搞笑的歡樂
上一位企業家,

想要憑藉自身工業實力發展汽車, 先貼牌生產國外車款, 試圖自力開發,叫做王永慶。

台塑汽車的起落與轉型如你所見。

至於更早的三富,羽田,也都是把一手好牌玩爛。

台灣已經加入WTO,如果納智傑扶植不起來,也沒什麼機會自力發展汽車產業的話,是應該把汽車關稅降低。

現在台灣用關稅,驗車方式,燃料消耗率,這三個方式擋進口車。
could5566 wrote:
鴻海跟裕隆合資成立的新公司,跟納智捷無關
納牌應該被放生了
期待鴻海主導的新品牌能成為台灣之光


呐粉現在就像是溺水泳客,看到東西就亂抓以為能救命
鴻海現在是在廢物利用華創,怎麼可能去救一個名聲&品質臭到不行的呐牌
spinach wrote:
是「裕隆」,不是「納(恕刪)



宏碁沒華創車電股權 都能將宏碁開發的無人車技術放在納智捷的車款上

鴻海花這麼多錢 結果以後開發的技術都不會用在 華創自家開發的車款上

真是神的邏輯啊 哈哈 就像鴻海買了夏普 但鴻海絕不會去觸碰夏普旗下的企業一樣的好笑
^^
棒球迷 wrote:
宏碁沒華創車電股權 (恕刪)


acer是借用S3-EV這個連L1都沒有的來開始練兵acer的自駕平台,對於acer來說這次要弄的就是電控系統本身,所以這樣的平台開發經驗才是這次合作的重點,而裕隆這台車不過就是合乎這次的目標而以。

沒看到車頂上的設備嗎?acer平台主要是利用光感雷達並與gps資訊套繪,與google、uber、特斯拉都不一樣,就設備功能與目地性看來應該是要開發廣效型的系統,也許是想未來提供給運輸與物流業者,讓其可以買進便宜的電動車然後安裝上去就變成自駕車了吧!跟誰合作開發這個系統對acer來說不是重點了。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