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JoLife wrote:同一原文:(嚴先生被問到進口車的競爭時的回覆):「不可能叫進口車不要進來,我們(納智捷)必須更努力,做好每一款車,不能逃避競爭。」 當然不可能叫進口車不要進來,不讓他自己的Infiniti及三菱EC要怎麼賣?!
rifle65k2 wrote:雖然常常在01酸納智捷,但有時候真覺得納智捷還蠻可憐的,你說嚴董不想把口碑做起來嗎?他會故意砸自己的招牌嗎?但不知道是公司那個環節出了問題,近幾年來卻一直在出包,S3/U5上市沒多久,開模的錢可能都還沒攤平,結果銷售竟慘成這樣。在YOUTUBE上時常出現納智捷的廣告,憑良心說,拍得真的不錯,以S3的幾支廣告來說,敘事性很夠,強調研發測試過程的艱苦與用心 他只是「平庸」的台灣老闆,一樣多數的台灣老闆一樣只吃「速食」而且眼高手低。從他導入東風引擎+技轉來的華擎請拿到日本改造調教的決策,可以證明。沒有技術紮根的汽車公司、品牌不可能永續經營。
jeff0720 wrote:他只是「平庸」的台灣老闆,一樣多數的台灣老闆一樣只吃「速食」而且眼高手低 (恕刪) 引述自己的話 (噗)JoJoLife wrote:但我認為光靠嚴先生一個人是不夠的 有時我在想,嚴先生真的知道 (甚至參與) 一些決策嗎?像是S3 的召回處理方法,之類的......(我是真的認真想過,尤是每次看到這棟樓 gn1747470兄 的更新內容)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44&t=5368526
個人認為納智捷是沒有找到自己的方向。一個品牌都有一個獨特點,它不會各種細節都是業界最突出的,但某一個環節或技術是最突出優異的。就像本田專注引擎、豐田專注機件使用壽命、馬自達專注發揮自然進氣最佳燃燒效率、現代專注提升國際地位、富豪專注極致安全防護......等,每個品牌的特色非常顯目易懂,納智捷呢?我以為拼裝車不可恥,只要在某個點專精,譬如:機械結構、引擎系統、傳動系統、內外型設計、駕駛配備、舒適配備、售價優勢、安全防護、機件使用壽命長,挑一樣去做到很好,起碼在國內市場會使人印象深刻。這幾年找水野大師調校引擎是很棒得點子,只是目前世界潮流是走Downsize,加上台灣消費者真的很介意排氣量的稅金,或許這個策略還可以撐3-5年,但不會是長久之計。如果納智捷目標是成為像保時捷那樣,目標客群是收入年薪180萬以上的階層,誠心建議不要為了銷售量去壓低成本,購買廉價的機件及組件,造成品質有不穩定的風險。如果您要賭品質穩定性的話,勢必要能接受風險帶來的高額維修成本。如果納智捷目標是成為像保時捷那樣,目標客群是收入年薪180萬以上的階層,誠心建議引擎跟本田買,變速箱跟豐田買,駕駛配備及舒適配備使用品質極佳的材料,提高客群層次吧!很顯然地,中低階收入的客群是吃不到,在中國大陸也一樣。希望納智捷專注做某一種類車型就好,把專精跟品牌做連結,因為裕隆集團再怎麼大,也比不過豐田、雷諾日產、福斯這種大集團,有非常多的資源與人才。之前勉勵納智捷售價可以調低,但仔細想想,這樣的售價已經讓S3引擎出包了,如果為了再壓低成本,去買些不怎麼有名氣的製造商所生產的機件來組裝,還是不要調低好。乾脆真的做高檔車,反正都立志要成為台灣保時捷了,不如就放手一搏,看能不能把所有細節提升,售價訂個保時捷6折價賣,說不定台灣人會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