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chens wrote:
人家奧迪賣多少台 才20台燒起來就找出問題並主動召回
(恕刪)
你怎麼知道他不是因為輿論壓力,要被告到脫褲子了才召回的呢?車子開到燒起來,這還不嚴重嗎?還不需要召回?
今年他要召回12700部車,也是因為被政府抓包對排放控制作弊,要罰錢了,所以趕快召回的,不是嗎?
德國人有你想像的那麼美好嗎?台灣人有你想的那麼差嗎?
不要再跟著別人以訛傳訛了...
ctchens wrote:
你納智捷賣多少台 超過20台都積碳了你還不肯處理(就以去叉噗囉處理的數量來看好了)
還在那邊拼命拖 拖到上媒體。才出來說...啊我很負責任主動召回
(恕刪)
你怎麼知道納工程師不願意處理?要做這個召回動作所提出的修正方案,需要做過完整的驗證程序,符合國家規定才可以的,你知道嗎?
光是蒐集資料,replication,soultion proposed, refinement, robustness improvement還有一堆,每項都是要花時間的,現在你知道工程師多辛苦了嗎,尤其是要做量產品的工程師,更是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在上面。
這是一般改裝場不需要考慮的,因為他們只要對一台車做優化校調就好,而不是找出一個適合一萬台車的通用方案。
當然,這並不是說改裝工程師就不夠厲害,只是每個角色所需的專長不同,就像是研發工程師和設計工程師的差異。
談到驗證,
以手機為例,要能通過安規檢驗,實驗室願意出檢驗合格的報告,消耗的時間都是以月來計算的,我們生產一台4G相機要賣到美國,光要拿到Verizon/AT&T的安規就耗了半年。為什麼呢,因為不是一台通過就好了,是要所有產品都能通過安規檢驗,所以驗證程序必須更嚴格。後來相機換了一個零件,補驗程序也耗了兩三個月。
恩,我也是爆肝工程師之一,查bug解bug是日常,現在剛吃完晚餐準備繼續報肝,
在這只是純粹對那些只會嘴外國月亮有多圓, 以為量產工程只是和國小勞作一樣簡單的人小小抱怨一番而已。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