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回不讀 wrote:大概就不脫三個可能,...(恕刪) 開車路上看到U5,第一個感覺是“你今天抖動了嗎”引擎、變速箱都不是台灣做的,還敢自稱台灣製造,汽車產業保護了幾十年,現在換個廠牌繼續混,繼續拖垮台灣汽車產業。
我認爲是大大提的第三項⋯此事件一出再來現款S3與U5也難賣了,大家都認識了這顆與臺灣用路環境水土不服的DFMA16,不過⋯接下來也不用擔心積碳或火星塞的問題,倒也不是換引擎,而是S3 EV+與U5 EV+要上場了~已回不讀 wrote:大概就不脫三個可能,...(恕刪)
已回不讀 wrote:優點是製造電車實力在全球車企比較沒明顯差距,電池技術跟快充,大家都差不多(恕刪) 這我不認同,看看裕隆(中華)做的電動VERYCA吧https://news.u-car.com.tw/article/40955沒啥配備的貨車,極速110續航120,竟然要價160萬!?如果要裕隆做到NISSAN LEAF那種水準不就要開價3、500萬!?重點是做的出來嗎?
老板思維不是你們能想像有的公司老板很貪心貪小便宜,大陸引擎很便宜買來裝上就用,自己研發浪費時間金錢,出問題都是屬下的錯對消費者隱匿問題真相讓公司虧損降低,但賠掉是消費者的信賴度有的老板又老很笨又蠢,讓信任的部屬亂搞老板自己本身外行又不想了解過程與問題又提不出方向與判斷錯的對策,只想要超捷徑投機要結果多頭馬車做出來的很多產品只有50%不到的產品客訴與問題當然一堆,有的老板很精明軍事化管理什麼都要要求效率,事事親為了解方向對策風險都能掌控腦袋想怎麼搶訂單或併購公司做掉對手公司能成功,不就老闆本身不能太笨太蠢太懶手下也要有一批精英台柱鈉牌公司是屬於那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