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GO車誌 M7 eco hyper試駕

除非是不甩車商贊助....不然批評應該是點到為止,迴避一些細節~~
納智捷的確是有那些缺點,我們都希望它越來越好,批評也是讓它前進的力量。只是過於偏袒奧德賽,個人覺得是誇張,畢竟市面上170萬七人座新車,我都去試駕過了,用家庭的角度切入是較恰當的,七人座車講操控方面,我是覺得多餘,會買這種車的人都是為了家庭。只要第二排舒服,第三排偶爾可勝任多人的出遊,畢竟也不是全尺寸的七人車。什麼價位買什麼樣的東西,做什麼樣的評論,什麼客貨補助,客車那是政府的事情。我的需求是七人座車,納智捷是目前相對划算的選擇,第三排難坐也是事實,改個三千五套件可以接受,質感差也是事實,妥善率有待研究。我只看到165萬對110萬,這五十五萬的價差,用來買第三排爽度的價差,我花不下去…納智捷對我來說夠用了。我更希望所有廠商重視這個三代同堂的市場,以前MPV的選擇較多,現在越來越少,還有種被敲盤子的感覺。另外我也很排斥電子控制過多的車子,但是老實說納智捷的攝影機是真的對安全性有實用,不是拿來看的而已。
嘉偉哥的角度去看m7 eco
跟行車紀錄趣廖剛的角度去看是不一樣
兩篇都有看的人就知道了
嘉偉哥內心就是有著操控迷的熱血
看內裝的角度就是跟其他的七人座去比較
但其實價位是差很多
所以進步的空間是有的

但廖剛就是從高cp值的七人座去角度去看
追求的是舒適,空間,科技輔助行車系統,跟適當的動力
他也說,開這台車不是拿來開快的
剛好廖剛可能手頭也不闊綽
這輛車很切中他的需求吧
所以他關注很久了

老話一句,沒有最好的車,只有最合適的車
因為這台車打從心底沒有切中嘉偉哥的需求
所以他比較客觀地去看這台車
但這台車的優點很切確的命中廖剛的需求
所以大家也不用太刻意去爭論
兩篇都看,有益無害,自己心裡那把尺抓準即可,口袋到哪自己最清楚

納七缺點很明顯,但是預算內符合我需求的,有多少錢就做多少事囉!我也喜歡奧得賽,但價差太多了!
GO車誌&行車紀錄器我都有看,我覺得嘉偉哥都很簡潔有力+中肯!

行車紀錄器雙廖冠軍就有點把一些簡單的事注入較細的解說,或是比較好聽的形容詞,

但說真的兩邊都不錯,但也不是兩邊都是次次把每台車的優缺點講得很好,

我都是兩邊看,取捨自己覺得重要的點當作參考!

nenemalo wrote:


很早就不看GO車誌了
行車紀錄趣比他好多了
個人感覺
...(恕刪)


行車紀錄趣要看誰,怡塵我就蠻欣賞的,好壞都會講,講的也比較全面,不會含糊帶過.

但行車紀錄趣現在有一個新的就不行了.
唯有那些眼裡只有撈錢的業代才會昧著良心吹噓自己車廠車子
廖剛有沒有錢我不清楚,但是他切入七人座車的感想,有符合我這幾個月試駕過的,五加二,正七人車的心得。所以這方面我是欣賞的~

chihung1105 wrote:
之前看了許多媒體介紹,
Go車誌、行車紀錄趣等等對納智捷這個台灣廠牌是蠻包容的,鮮少講些負評。

但是,嘉偉對M7T的缺點是講蠻多的,方向盤、第二排座椅、第三排座椅、第一排椅背腰靠、中央置物盒等設計有蠻多意見,這些意見也是我這現任車主十分認同的。

納智捷要好好思考內裝設計的問題,拿掉客貨車20%的稅金優勢、關稅差異後,你要拿什麼跟Odyssey、Previa競爭?看看大陸M7T那少得可憐的不到100台的銷售量就知道了,台灣有一個月200多台的銷售量還是因為在靠著在百萬級距沒有競爭者,Nissan、Mitsubishi拿掉7人座車型後才換來這種銷售量,好好檢討吧!!!


+1

M7和U7的問題不只動力而已.

U7光那大而不當的設計不改就很難讓人接受, 那麼大的車竟然駕駛空間設計的那麼彆扭

M7會賣得比U7好一點,就只是公司行號買的比較多一點,像小型旅館和禮儀公司就常看到.
唯有那些眼裡只有撈錢的業代才會昧著良心吹噓自己車廠車子
rukawa768815 wrote:
我倒覺得行車紀錄趣...(恕刪)


行車紀錄趣都沒提到第三排??

而且,行車紀錄趣幾乎都只講好的,不講缺點 ~~ 我寧願看講缺點的 .. 因為,缺點講出來,才能測試我們自己接受的底線!
其實自從Andy老爹離開Go車誌之後
我就覺得Go車誌出片有點慢了
一方面我猜是嘉偉哥給老爹的壓力太大
那時候差不多都是一個禮拜兩三支影片
老爹不像嘉偉哥還沒結婚
整天出門在外工作沒陪家人也是有說不出的話
現在有時候一個禮拜都沒有半支影片
雖然我還是持續關注Go車誌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