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vior wrote:
我也不認為國家應該拿...(恕刪)
有些檯面上講起來很冠冕堂皇的話聽起來是比較順耳的, 但是檯面下怎麼做往往才是致勝的關鍵
尤其是國際競爭博弈, 想要以小博大, 還要接受強者的遊戲規則, 你也只能表面順從但同時暗中"有所作為"
否則就是認人宰割的魚肉而已...
(公平正義只限於同一個利益集團之內, 不同利益集團之間不存在公平正義, 只有你死我亡的競爭關係)
不過您也提到了"減稅"了, 其實與我提的"補助"同樣都會被人拿來挑毛病說是"圖利", 一定有人會說, 憑什麼減廠商的稅? 為什麼不減老百姓的稅等等....這種話題都是沒完沒了的....而且完全失焦
我對裕隆沒有感情, 無奈今天就只出了Luxgen這麼一個牌子, 要是另外有瘋子想要搞個汽車品牌, 只要還算扶得起的阿斗, 也要扶他一把, 不過以台灣這丁點大的市場, 能扶得了一個阿斗就萬幸了
Luxgen有在搞電動車是不錯的方向, 但可能要把時間點往後挪五到十年才有可能開始收割, 眼前不妨跟日本買Hybrid技術, 靠政府法規補助支持, 靠配備科技與價格取勝, 在台灣市場降價走低銷售毛利路線, 應該還能夠造成一股旋風, 先培養市場與後勤體系, 然後投射大陸與新興市場(能走到這裡就不需要補助了), 等肌肉養起來的時候, 差不多電動車的賭盤也該明朗化了
其實對於造車工藝的基礎要素(動力/底盤), 我對Luxgen是完全提不起勁的, 不過Luxgen也不需要真的自己去開發這些東西, 畢竟落後歐美半個時紀, 別追了, 買二手know-how就行了, 還好台灣市場不講究這個, 看外型, 看配備, 看價格, 剛好給Luxgen留一條生路, Luxgen一方面靠配備爭取一些鎂光燈, 一方面好好研究下個世代的汽車到底是什麼, 在政府與民間"有限度與時間限制內"的支持之下, 看看是否能殺出一條台灣汽車品牌之路, 還是令人拭目以待的!
更多訊息: https://www.facebook.com/HankRS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