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有人對neora有興趣嗎


HAO1001 wrote:
很多車廠都有概念車,...(恕刪)


的確很慢,不過政府在這邊都有公開資訊可以看
http://www.moeaidb.gov.tw/external/ctlr?PRO=policy.PolicyList&cate=1759
目前初步規範了充電站的充電系統

合乎台灣規範的車種
http://proj.moeaidb.gov.tw/lev/iev/location.html

雖然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汽車規範稅率等)尚未規範~
但很多人去"關心"這才會促使上層知道"民意"是很希望電動車能快速上路

若從經濟方面看
能早先完成完整規範成為FIRST MODEL
這樣不也能讓LUXGEN較容易攻占各個地區呢?
在科技業最怕就是FIRST VNEDOR訂出的SPEC成為市場規範
因為-追隨者永遠都是痛苦的、薄利的
忠心希望LUXGEN能成為世界大廠為台灣GDP再添一筆榮耀
jaylant wrote:
的確很慢,不過政府在...(恕刪)

感謝Jaylant分享經濟部的規範
在拜讀完這些規範之後,才發現,現在真正的問題是在充電設施的建設了!
經濟部把遊戲規則的規範訂出來了,交通部也在去年公佈電動車的稅制規則了,但是,充電設施呢?
充電設施對車商而言似乎沒有興趣投資,中油呢?我看他也不想投資硬體設施之後,還得向台電買電吧?
台電呢?他哪裡有像中油一樣到處有地可以蓋充電站呀?就算有,也不能隨便公佈他們那些隱藏得很好的變電站
就算台電下來訪照中油加盟經營模式,由民間BOT建置,但是,台電的'電'成本已經很高,再加上設備投資的攤提...
哎~我真的不知道何時才能實現....現在的狀況,就感覺像'供電設備'商不敢下手投資而觀望,因為需求不明;車商已經把產品擺好,但不敢投入量產,也因為需求不明
誰能成為創造需求的最後一根稻草呢?政府?還是飆高的油價?
Kevin Jen
kevinjen wrote:
感謝Jaylant分...(恕刪)

充電站或是電池交換基本上都是要有一定規模的電動車才會有經濟效益,現階段就算有廠商投入,充電站設立初期一定都是在養蚊子居多, 如果沒有政府獎勵補助,一定會抬高充電價格,一度電如果賣你10~20元,你平常會選擇在家充(2~3元度)還是花5~10倍的價格在外充?最後充電站高額的充電費只會讓更多人不想在外充電, 應急的時候才會選擇在外充.

所以廠商也不用等充電站普及再開賣,Luxgen要弄清楚第一批買電動車的人會是哪些人:公家單位,商用市場(郵局,貨運,...)等商用市場;私家車則以郊區開車通勤族及郊區居民有最大的經濟誘因使用.以上的客層基本上都不是很需要充電站,每天所需要的電只要在前一晚充飽即可,這樣也才能享受到便宜的電價.也只有便宜的電價和當今越來越高的油價之間巨額的差價才能誘使前述這些人(公家單位除外)冒著當白老鼠的風險,願意購買第一批的電動車.等到這部分的市場先被滿足,市面上有一定的電動車數量,接下來才會有比較多的充電站業者願意投資.

總之,推廣電動車初期一定要靠政府補助,補助的內容不外乎車價補貼及充電站設立的投資.前者是許多國家的政府都在做的,後者我認為在初期並不一定需要砸大錢投資,應該將有限的預算大部分用在前者,等電動車數量夠多了產生一定的市場需求,這部分自然水到渠成.目前電動機車的推廣就是這樣,要不是現有的電動機車性能還太差大部分的人還是買來當作買菜車,不然我覺得市場的成長會更快速,不過基本上補貼的方向還是對的,問題出在廠商產品定位.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