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meya wrote:我得慢慢消化 希望大大不要太快消化完畢。此篇發文內容較冷門,但卻是我花費最多心神去完成。第一張照片拍於2010年12月30日,之後分別於2011年1月5、6、7日補拍一些疏漏的照片。完成此篇專題後,心情相當地好,能好好介紹當地的客家文化與網友分享,個人認為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
gladiator wrote:我也很喜歡看歷史,但細節我都會忘記,只會記得特定事件與教訓… 細節大家都會忘,只要記得精神就好了。古人忠孝、仁愛思想潛移默化在生活之中,心靈思想的層次上絕對不是我們工商忙碌社會所能比擬的。
我也算是客家子弟,六堆中的萬巒。除了豬腳出名外其實也從來沒有住過鄉下,對於客家話也幾乎只有聽得懂但不會說了。這個大院保存了很完整早期客家建築的特色且沒有被破壞,想起小時後回鄉時的景像…如今六堆的客家村已愈來愈少這樣的建築物,畢竟住起來沒那麼舒服。大伯的古厝在幾年前大雨下後屋頂塌落,堂哥是唸建築的,執意花了一百萬去整修只為約持原來的風帽,不過使用率還是太低,一年只有用兩三天,一個就是除夕祭祖,第二就是掃墓(客家人稱"刮紙",六堆村莊會開會選定同一個接近清明的週末一起去掃墓),這也是一年中唯一的兩天可以看到家族的人。老爸特別喜歡研究古物,相信這個佳冬之旅一定會讓他印象深刻想起以前客家大院的生活點滴。我的SUV也將肩負這個重任。特別感謝H大提供這個景點,讓我又多個地方可以去玩/拍照.
hcpine76 wrote:個人喜歡歷史,我也建...(恕刪) 先給h大的用心大力擊掌鼓勵~有了h大真的是Luxgen車友之福啊!看了h大這篇的分享文,讓我想起了小時候每年放暑假時都會被爸媽"外放"到鹿港的外婆家住一個月~印想中那場景真的就像h大照片中一樣啊~三合院,晒穀場,中廳祖先房,東廂房,西廂房...小孩子們在古巷內鑽來鑽去..那時很少看電視,沒有電腦,沒有電視遊樂器...玩的東西都是靠著雙手雙腳,材料來自自然萬物...印象最深刻的是,當時舅舅教的,用細繩把幾隻金龜子綁著,另一端綁在用細鐵絲坳成的三輪車上..三輪車就好像被幾匹飛馬拉著的馬車!(那飛馬意象還蠻像SUV的!)..而每個小朋友都各自擁有一台"自製"的飛馬三輪車,還互相"尬車"誰衝得快呢!比現在的模型汽車有趣多了!只能說這幾十年世界變化太快了,現在回鄉下都只見殘磚破瓦,親戚也都外移到大馬路旁的鋼筋水泥屋了!哪兒時的歡笑聲已不復再,真是感到無限唏噓啊!言歸正傳,不知h何時出書啊?我一定是頭號粉絲!
imcannon wrote:一個就是除夕祭祖,第二就是掃墓(客家人稱"刮紙",六堆村莊會開會選定同一個接近清明的週末一起去掃墓),這也是一年中唯一的兩天可以看到家族的人。老爸特別喜歡研究古物,相信這個佳冬之旅一定會讓他印象深刻想起以前客家大院的生活點滴。我的SUV也將肩負這個重任。...(恕刪) 參加過一次客家人的清明掃墓,各大家族聚集,真的是聲勢浩大,讓我印象深刻。岳母姓朱,也是東勢客家人(已仙遊的岳父也是東勢客家人),他們的祠堂供奉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看到明太祖朱元璋的畫像,一下子讓我以為在上國中歷史課。佳冬還有許多古蹟可逛,相信是個很豐盛的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