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根本不接受這種論點,正廣是個好朋友,但卻是個半吊子的佛教徒,他只是拿這種解釋搪塞,聽起來就像購物狂的藉口:「我也許是花了不少錢,但瞧瞧這些特價品,讓我省下多少錢啊!」個人的看法是,節能車或小型車因為耗用資源較少,且這些較價價的車子(小型車或政府補貼的節能車),一來經濟負擔少、二來較沒有大型車的罪惡感(以污染來說),而造成更多人想擁有自己的車。最後,增加的車子所造成的污染反而遠遠超過排氣量大且昂貴的車子。當然文明的社會,大家都有權力去享受繁榮社會所帶來的生活便利,或擁有更多私人物品。
中國聲稱的效率、效益,背後也有類似的心態。跟西方國家一樣,技術雖使能源的使用效率提高,減少浪費,但也鼓勵人們使用更多電力,結果反而是能源用量增加,鮮少考慮到能源有限這個事實。
高雄捷運搭的人相對人口比例相當地少,許多人認為最近的站就要票價25元,遠一點的就要35元,一部小綿羊只要加個50元油錢,就可以跑許多地方了。耗費低、駕乘容易,到處都可停機車,一般高雄市民真的不是那麼常搭捷運(以上若個人看法有誤,請指正)。
許多問題總是兩難,我們可能很容易就提出看法,但真的要解決問題卻不是那麼簡單。
中國大陸需要維持每年百分之八或九以上,以讓整個中國社會能在一個穩定的狀態下。問題是,社會穩定了,但犧牲大自然下,大自然已越來越不穩定。
綠能以目前情況是不得不傾力去推的,說來諷刺,這其中帶有相當大的經濟誘因,可讓中國儲備更多成長動能。以經濟的誘因去推動環保等綠能產業沒什麼不好,但若全民有環保的概念,那成效更能加乘。
由於中國的污染真的太嚴重了,也因此中國若能樹立一個環境保護的標竿,那對全球生態環境的保護真的是一大福因。
也因此作者期待一個契機,我們需先省思我們的價值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