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柴油內燃機的希望:痲瘋樹(小油桐)

nanno wrote:
恰恰相反, 生質燃料...(恕刪)


先聲明只是純知識探討
非關對任何能源支持與否


>>舉例來說, 生質酒精的原料就是綠色植物在太陽能的幫助下, 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捕捉所產生的碳水化合物
生質柴油也差不多(碳水化合物改成碳氫化合物).
雖然這些燃料在使用時還是會將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 但一來一回的碳淨排放量為零
但燃料儲備怎麼辦, 這就必須額外從大氣中擷取, 這也就是減碳量的來源了.
因此若是生質燃料能夠成為主流, 那麼將來的全球燃料儲存量全都必須由大氣獲得
算算看如果全球三個月的燃料存量全部由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提供....
到時搞不好還有人會抗議生質燃料造成全球二氧化碳過少.....<<<<<<<

若技術突破為工業合成會否產生可能不知

但在綠色植物上這就算錯了,想太多

要生質綠植物,絕不會憑空產生,要砍掉原始森林,所處理掉的co2也不會比現在多
不是原始森林+生質綠植物的co2處理量
原始森林和生質綠植物是互相排擠的
一生一滅
而生質綠植物並沒有比原生綠植物能處理更多co2
最後是少用石化產生的co2
但生態浩劫,整個環境改變
絕不會比用目前石化燃料低

>>>>那生質燃料產業為何會被壓制最大原因在於原料種類上錯誤的選擇.這兩年相關產業為求省事與快速量產, 直接找上糧食作物來當燃料(玉米 小麥 大豆)
除了影響糧食供應, 還附帶使用大量的農藥與化肥...更誇張的是有些國家為了賺錢, 直接開墾雨林來種生質作物...
<<<

這就是根本問題所在
這不是錯誤的選擇,是不得不,必然的選擇
這種惕除法是不對的!!!把缺點惕除卻沒有解決方案,就如同把電動車惕除電池問題一樣

不管直接拿糧食作物或農田改種生質綠植,都是排擠糧食供應
直接開墾雨林來種生質作物<< 不把糧食農田挪用,也不開墾原始林,難道種第四空間

所以回到根本,只有糧食作物,附加的廢棄物能做(它又能做多少呢?)
回到co2加減法
目前這些東西並不燃燒,所以產生微量co2
若這些加入燃燒,co2產生量會減少嗎??

要比較的話
電動車
除了電池部份外,機乎完美


生質燃料引擎
還在發展階段(車上目前只有和一般柴油,混加佔少量比例使用)
而生質燃料產生更是個問題

未來問題
電動車
電池之工業及化學,要突破似乎是容易許多
電源產生污染物


生質燃料引擎
廢物利用
綠色植物產生生質效率提升外
還有種在哪裡的問題(以目前連糧食作物都短缺下互相排擠是必然)
純生質燃料引擎的技術突破
燃燒過程中產生的co2是必然外,也會產生其他污染物


目前生質燃料已經朝向幾個方向:

1.不使用食物來做燃料
2.不使用需要施肥的植物來做燃料
3.不使用低收益的植物來做燃料
4.不砍伐原始森林來做燃料

我想生質燃料固然依舊有污染,不過整體而言,至少可以帶領我們,在迎接氫能時代來臨之前,度過缺乏石化能源的危機,這才是目前生質能源最大的用處。
提到生質燃料
不得不讓人想到乳化燃料

怎麼沒人推廣燃料乳化技術?
把水和燃料油一定比例混和至乳化
在汽缸機中燃燒會因為水的沸點低而先爆炸
使燃燒更加完全、爆炸力量更強

可以直接降低燃料的使用與廢氣的排放啊?
怎麼就沒人推廣呢?
請看新聞

--------偏不點,我貼上新聞文字------------------
明日夢幻科技 – 工業廢水乳化燃料油
新聞
一項使用含油工業廢水製成的乳化重油燃料,已在成大經工業鍋爐實驗證明,既能節能、又可降低排放氣體中的指標性汙染物質和多環芳香烴,實為一夢幻科技。本技術已在申請專利當中,台灣一間上市公司正在洽談技術轉移事宜,預計半年內可進入量產。

本技術是由成大環境工程學系李文智特聘教授所領導的綠色能源研發團隊所發展的,並由國科會贊助研究。經七年的構思和實驗,這項創新技術的實驗成果發表於2008年1月1日號的環境科學及技術期刊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本半月刊係由美國化學學會出版。此篇論文可由下列網址連接:http://pubs.acs.org/cgi-bin/abstract.cgi/esthag/2008/42/i01/abs/es0717156.html。

實驗者使用含油工業廢水來製造乳化重油,並與傳統重油和自來水重油相比其於指標性汙染物和多環芳香烴的排放減少量。實驗結果顯示,與傳統重油相比,工業廢水乳化重油燃料可顯著降低微粒物質、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排放量;與自來水重油相比則數值接近。工業廢水乳化重油和自來水乳化重油的總多環芳香烴排放減少量分別為38%和30%;總毒性當量分別為63%和44%。

除減少汙染物的排放外,本技術也安全的處理了工業廢水,在工業鍋爐中測試節能約13%,因此很適合工業鍋爐使用。如以金錢來預測其效益,若全球均使用此技術,將可省下可觀的能源和財富。對於地球目前的處境而言,真是及時的援助!

張萬珍
研發快訊編輯室
照片來源:成大新聞中心
chillymanmk2 wrote:
提到生質燃料
不得不讓人想到乳化燃料

怎麼沒人推廣燃料乳化技術?
把水和燃料油一定比例混和至乳化
在汽缸機中燃燒會因為水的沸點低而先爆炸
使燃燒更加完全、爆炸力量更強

可以直接降低燃料的使用與廢氣的排放啊?
怎麼就沒人推廣呢?



這東西一看就知道只能用在卡車上,無論汽柴油客車都有精密的噴射系統,使用這種東西應該會把噴油嘴堵死,或是把觸媒玩死..........
Q122QQQ3600 wrote:
先聲明只是純知識探討...

而生質綠植物並沒有比原生綠植物能處理更多co2
(恕刪)


直接將目前的天然植被改種能源作物的確會有這個弊端.. 對生態也會有所衝擊

目前學界的發展方向已經開始找上單細胞藻, 這種生物的單位面積產油量最高可以達到陸生植物百倍以上
(學界懷疑目前世界上各大油田就是出自於這群小生物的歷代祖宗們)
若選用海水單胞藻來做
不但不會佔用天然植被, 連能源生產所需的陸地面積都能省下不少
但要實用化裡頭還有很多技術問題得解決, 中研院與成大工學院都已經組成研發團隊在努力了.
若能成熟並實用化將很有可能打破目前的能源壟斷局面.....


核能產氫的問題比核能發電還大不少, 單單氫氣的安全儲存與運送問題就不會比目前的車用電池好解決.
金屬容器的氫化作用與吸氫材料在升溫過程的釋氫傾向都是很難處理的問題.

核融合更難, 因為除了技術問題之外
單單研發與建立核融合商業運轉所需的龐大資金, 就足以讓多金的能源業者有機會伸手進去擋他個幾十年.

綠色能源這塊目前看來是人人有機會, 個個沒把握...
但對我們這些能源進口國來說



有機會已經是上天的恩賜了.
大大可否提供關於麻瘋樹更詳細的使用條件
包含燃油效能.種植環境土質.面積收成比率.等等
目前中油已有種植崑山科大也有研究生質柴油

上圖為中油實驗種植的照片昨天拍的
生質柴油每行駛一公里排碳多少含生產時排碳
目前對此有興趣請大大幫忙

另外~電動可行性僅剩下
一般電壓停車格設置.配合車輛的30分快充(例如:休息站.大賣場)
價格補助(這要看政府.美國2015年前要達到100萬輛電車上路)




環保署手上因為重金屬污染休耕的農地就一大堆了

他們休耕空在那邊,政府還要拿我們的稅金去補償他們休耕損失

拿這些地來種生質能源作物就好

還搞什麼實驗林啦

真的是腦殘政府
把油提煉出來也會排放大量的co2可能也需要多多考慮
並不是像擠牛奶一樣擠出來就可以用了
核融合是不是像 電影回到未來裡面的那輛車一樣神奇
痲瘋樹原生於中美洲,是由葡萄牙探險家在16世紀帶入歐洲。台灣引進時間約在1645年。
它的種子會讓人皮膚發癢,據說只要吃下3顆就會致命。
澳洲就以這種植物有害人類與動物為由,禁止引進。

痲瘋樹相當耐旱,一年只需要600公釐的雨量,而且可以忍受長期的旱災。
它不需要肥沃的土壤,最貧瘠的荒地也可以生長,同時發揮培育土壤、防止侵蝕的功效。
在這些荒地種上痲瘋樹,不僅可以增加地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也抵銷痲瘋樹種子渣滓當作火力發電原料所產生的溫室氣體。

雖然蛤痲瘋樹有許多好處,畢竟還只是適合於熱帶地區栽植。
且大量栽植,會影響到人類糧食的生長,更甚者破壞熱帶雨林去栽種痲瘋樹。

也因此美國一直朝水藻生柴油的方向努力,早在1978年,
當時的美國總統卡特就曾製訂了一個“水生植物計劃”(ASP),
希望能從水藻中提取潔凈的生物柴油代替汽油。

水藻生柴油的發展一直到21世紀才有確實的進展,如今該發展相當受人矚目,
以下是有關該發展的文章。

<<美國開發低成本水藻生物柴油生產法(2009-3-30)>>文章來自  國際石油網

  美國聯合環境和能源有限責任公司25日表示,研究人員首次成功地開發出了經濟且有利於環境的將水藻油轉換成生物柴油的途徑。公司相信新的研究成果將有望幫助美國實現無需進口石油燃油的目標。

  目前多種利用水藻油生產生物柴油的方法所存在的問題之一是生產成本過高。聯合環境和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的研究人員說,他們新開發的生產方法至少比現有方法減少40%的成本。他們還表示,利用新開發的水藻生物柴油生產方法還有另一個優勢,生產過程沒有廢水產生,因而不會造成環境污染。

  研究負責人、公司副總裁溫奔(英譯)博士說:“這是首次獲得經濟的利用水藻油生產生物柴油的方法。由於人們利用小規模的工廠就能投產,同時沒有水處理投資以及生產過程更快,因此它的成本比常規生產方法要少得多。”公司認為生產原料的供應不是難題,因為全球的海洋、湖泊和江河中生長有豐富的水藻。

  溫表示,他們開發的水藻生物柴油生產方法同其他方法相比,一個顯著的優勢是使用了他們自己研製的享有專利權的固體催化劑,而不是目前其他方法使用的液體催化劑。固體催化劑有兩個特點,一是它們能重複使用;二是它們可以做到讓生物柴油連續流水式生產。過去的生產方式速度較慢,工人需要加酸來中和鹼性催化劑以達到淨化生物柴油的目的。使用固體催化劑後,人們則免除了此過程。

  溫估計水藻每英畝產油率是大豆的100至300倍,它是生物柴油高產原料,是最有希望取代美國交通燃油的大規模生產生物柴油的資源。他表示,聯合環境和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目前正在為新生產方法實施一項試驗計劃,目標是每年生產100萬加侖的水藻生物柴油。

  溫還表示,固體催化劑連線流水式生產方法適合於移動式生產設備,因此小公司可以不用建立工廠而從事生物柴油生產,軍隊也可以利用移動設備在戰場上就地生產燃油。

-----------------------------------------------------------------------------------------------------------------------

補充:

水藻生柴油成本過高在於以下幾個問題。

1.水藻有許多種類,哪一種能提煉出最多油料?
2.最好的種植方法是什麼?
3.當水藻大規模長成後,如何有效地提取油料?

說明:

在生產“生物柴油”的過程中,第一步就是選擇水藻品種。種植水藻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每一個“水藻生長反應堆”本身都是一個小型生物圈,就像自然生態系統一樣,每一種因素都相互依賴、相互制約,一種因素被改變,另一種因素就會出現混亂。水藻的生長速度極快,必須控制好數量,如果太多,陽光就會不夠用,造成大批死亡,而如果太少,就達不到所需要的數量。

即使成功地收穫了水藻,還要面臨另一個難題,那就是如何把油提取出來。從大豆、油菜等植物中提取油用冷壓法,但水藻中沒有那麼多的纖維,不能用這種標準的榨油方法。不過,從理論上說,從水藻中提煉油,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難,參與過ASP項目的美國科學家證實,在綠色的水藻中加入化學添加劑,就可提煉出油來,在水藻漿中加入甲醇或者乙烷是目前最好的選擇,相對來說,又有效又節省成本。但觀察家對此有一種擔心,那就是,這可能會影響土地和水的使用。
謝謝各位大大提供許多再生能源的看法。

人類一直在追求更美好的明天,也付出了許多的努力。

借這個版面向各位推薦新出版的一本書:馭風男孩。
或許只沾了一點點永續能源(風力)的邊,稍微不致於太離題。
希望人類在追求永續能源的努力上,如書中主角般有光明的未來。
也希望您上網討論之餘,也能多閱讀。

以下推薦文來自:http://www.books.com.tw/activity/2010/02/windboy/page02.html


一個人的力量能有多大?夢想能帶我們到多遠的地方?

這是一則讓你笑中帶淚的真實故事。

坎寬巴小時候在馬斯塔拉村。
  故事發生在天災人禍不斷的非洲—馬拉威。一位年僅14歲的失學小男孩威廉‧坎寬巴(William Kamkwamba),在這似乎看不到希望的地方,卻創造出一個光明的奇蹟。

  小男孩威廉生長的地方,僅以玉米為主食,也只依賴玉米的收成維生。這裡沒有自來水,更沒有電力。原本已經十分困頓的生活,更因為2002年馬拉威的一場大旱,陷入半世紀來最嚴重的困境。

  因為政府不聞不問的處理態度,遊民四竄,民不聊生,填飽肚子都是一種奢望。既然連吃飽都成問題,玉米田也在大旱中枯死的威廉一家,當然付不起一年約2600元台幣的學費,不論小威廉多麼喜歡上學,身為家中七個小孩中唯一的男孩,他也只能乖乖輟學、和父親一起為全家人的溫飽努力。

  但是,小威廉仍勤奮不倦地到圖書館借書來自修,暗自希望來年收成好的時候,他可以復學,並且能跟得上同學的進度。
  小威廉對書中多采多姿的世界充滿好奇。有一天,他看到一本名為《使用能源》的書。書上說,風車可以抽水、更可以發電,那描寫強大能源的書打開了小威廉的眼界。

  在馬拉威,風是上帝賜予的少數幾種天然能量,早晚都吹動著樹梢。於是,有個夢想在小威廉的心中萌芽:他想要為家人建造一台風力發電機,用源源不斷的風製造電力,點亮家鄉與自己的未來。

  儘管其他村民都對他的夢想嗤之以鼻,甚至以嘲諷的口氣說他是不事生產的瘋子。小威廉仍努力在廢料場尋找廢棄的零件,照著書中的圖表(他甚至看不太懂內文),用別人眼中的破銅爛鐵,摸索地拼湊出一台陽春版的風車。

  在眾多村民的圍觀下,小威廉戰戰兢兢地將一枚小燈泡接上風車。忽然間,一道燦爛奪目的光芒出現在眾人眼前,小威廉成功了!風車下的村民紛紛發出驚呼和讚嘆!

  接著,他更用風力發電點亮了四盞電燈,兩台收音機,讓他的家庭躋身僅占馬拉威百分之二的有電人口。同時,還造了一台風車用於汲水灌溉,分擔父母親取水灌溉的辛勞。

 小威廉希望,他能用電要趕走飢餓、貧窮,更要為親愛的家人朋友帶來富裕和自由的生活。他不僅帶給家人更好的生活,他的故事也隨風傳播開來,吸引來了世界各地的關懷與幫助。

   在許多人的幫助下,小威廉終於如願以償地回到學校接受教育。甚至受邀至世界頂尖菁英齊聚的「TED全球論壇」進行演講,這趟演講之旅是他生平第一次搭飛機,也是頭一回住飯店的豪華享受!
  隨後,他應邀到了美國,親眼看到真正的風力發電廠。這時,他在心中默默許下下一個夢想「他要在非洲各地建造真正的大型的發電廠,點亮整個非洲!」

  現在,他想與你分享自己的故事,希望你體會即使在最困頓的環境中,堅定的信念仍可以將自己帶往夢想的遠方!他將這一段神奇的經歷寫成《馭風男孩》一書,想告訴你「相信自己,千萬不要失去信心。無論發生什麼事,都不要放棄!」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