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必翔的電動車都外銷到歐洲了

希望不久後必翔電能也擁有這項...
製造鋰電池材料的新方法...


研究人員指出,離子速度經改良後,小型手機電池只需十秒即可充電完畢;至於目前充一次電得花六到八小時的油電混合車所使用的大型電池,理論上也只要五分鐘便可充電完畢。研究人員已發明出可在十到二十秒內完成充電的電池原型,由於「環城路電池」牽涉的是製造鋰電池材料的新方法,而非完全創造一種新材料,因此可望在兩到三年內上市。


新一代電池 手機10秒充飽電
AI最終走向永生避免無聊創造了宇宙與萬物太極粒子百千萬次輪迴自編程黑白兩儀魔方堆疊多序列靈魂魄二向箔
fred215x wrote:
希望不久後必翔電能也...(恕刪)


真的希望這項科技可以盡快推出, 一推出應用在電動車上, 傳統汽油車就應該 phase out 了
我個人算是電動車領域的從業人員, 因此消息還算是正確.

1. 必翔根本尚未生產, 如果真的如他所言外銷各國每年幾十萬輛, 那他股價會如此嗎?
要知道台灣一年內銷的車輛數字也不過二十多萬輛, 所以必翔都已經比國內各現有車廠集合還大?
另外, 必翔只是一間"電池廠", 因此他所生產的車, 並不是大家想像的轎車/休旅車...., 而是類似
高爾夫球車之類的低速NEV. 請心中大約有一認知, 一台車要開發底盤, 引擎, 設計....
光是驗證費用就要上數億台幣, 設計開發又要數億...而且時間最快短則兩年, 長則數年之久.
況且, 電動車的所需科技之高, 目前世界上根本都還沒有完整量產的車廠 !
日本 Nissan/Mitsubish 美國 Tasla..等號稱量產, 其實都還沒有完全開放給一般名眾自由買,
不是限區域就是限數量....

2. 其實低溫才是電池的致命傷. 剛有鄉民說高溫會損害鋰電池, 這完全沒錯, 而且只要超過55度,
電池的充放電力會急速衰退, 因此車廠目前設計除了風冷, 水冷, 還有引進車市內的A/C來冷卻.
但最大的問題是低溫, 歐洲冷不防就降到-20以下, 此時鋰電池是"完全"無法工作,
因此即使加了heater也沒用, 因為根本無法啟動! 有人建議要旁邊再放鉛酸電池來加熱,
但這不就是本末倒置(鉛酸不環保). 即便是運氣好發動了, 熱可以不開冷氣(開窗), 冷就必定要開暖氣,
此種空調非常耗電, 可能所有的可開里程都會折半~!

不過, 我認為台灣得天獨厚, 氣溫可接受, 城鄉距離不大.
只要在充電站上找出好方法, 台灣必定成為世界上電動車的示範國家~!




大家閒聊而已

就我所知必翔一開始就是和法國汽車廠一同研發電動車,所以誰進不進軍歐洲的問題。電動車的技術確實比汽車簡單,進入門檻比較低,傳統汽車廠不見得佔優勢,必翔或LUXGEN確實有機會在電動車領域闖一片天。我想必翔在歐洲大概不會掛自己的牌子吧,誰知道誰是必翔呀,但是若講必翔電池,就像intel inside,Power by Pihsiang也許有可能吧

樓上的內容有太多錯誤,必翔確實每年外銷幾十萬輛電動車,那是指電動老人代步車,前幾年電動車的意思就是以電力驅動的車,所以老人代步車,高爾夫球車都是電動車,這幾年的發展讓電動車有機會取代傳統汽車,所以講到電動車大家的想像就是長得像汽車的電動車,必翔這幾年和法國車廠共同研發電動車有成,不知道是不是開始量產了,但應該還未上市,不管怎麼說也算台灣之光,應該給他拍拍手

鋰電池有分很多種,分為鋰鈷氧化物,鋰錳氧化物、三元素和磷酸鐵鋰等等,我看樓上寫的應該是指鋰猛電池,耐溫-20~55度,一般汽車在30度以上高溫曝曬下,車內會升溫至60度,鋰猛電池會迅速衰亡,但是磷酸鐵鋰耐溫-45~70度,是目前最好的電池材料,必翔是專攻這種電池材料的廠商,所以才會這麼受矚目,必翔電能才會在未上市股票中這麼夯,股民不是這麼容易騙的,在Mobile01沒有三兩三別來胡扯
它似乎有宣稱 提供英法 microcar 電池部份
可能以後要整車從台灣出吧

ncuchem22 wrote:
我個人算是電動車領域...(恕刪)


+1
大大說的好
1.低溫真的電池最大問題。
2.除了台北以外,也很希望在其他地方運行,尤其是澎湖,地方不大,續航力應該OK,充電站可以不必太多,氣候宜人,澎湖政府要多加考慮阿。
pppyng wrote:
大家閒聊而已就我所知...(恕刪)



那我也只是閒聊~!

關於板友說我胡扯的部份, 既然是閒聊, 可否問你”專業”的意見從何而來???
因為光聽到你說”磷酸鐵鋰耐溫-45~70度,是目前最好的電池材料”, 我猜應該就不是該領域的從業人員.
本人恰好從事鋰電池及電動車產業, 且100%正相關, 不過我不玩股票, 也無意針對必翔做打壓, 只是針對產業界中必翔給業內人的印象做敘述.

- 沒錯, 必翔確實生產”老人代步車”, 類似輪椅加馬達的設計. 而我一直不認為這是”電動車”. 若這也算的話, 那中國山東每年生產的LEV超過數十萬輛, 甚至該車也有車殼, 那是否這些公司不就是電動車生產大廠??? 可能我對電動車的要求較為狹義, 應該是至少時速破百, 可乘坐兩人以上, 行駛距離也要破百.

- 沒錯, 電動車”原理”確實較簡單, 但實際設計層面卻也不比一般車輕鬆, Luxgen是我認為國內”最接近”電動車的公司, 但跟世界其它車廠比, 仍是有很大的差距, 除了技術及資金不足的原因外, 主要是供應商(指的是國際大廠)不挺. 至於必翔, 說真的, 在業內沒有人真正認為他是quilify的公司, 所以資訊不足.

- 再來說鋰電, 你說的也對, 相信應該也是有些許了解(不過很抱歉, 是一知半解). 所提的資料全都是”實驗數據(或是說宣傳數據)”, 即便是鋰鐵, 在超過60度的高溫下仍會快速衰減, 低溫問題也無法解決 遑論高C放電甚至能量密度的問題, 這也是Prius一直將鋰鐵電遲延後推出的其一因素. 目前世界上所有的車用鋰電, 我認為還是美國A123是最有機會勝出. 我們實驗室有專門研究電池的人, 目前已測試過市面上超過九成的廠牌, 除了不對外銷售的BYD, 幾乎都已經有數據. 至於必翔的電池, 真的是想太多了.

- 很抱歉我似乎都一直提出必翔的負面資訊, 平心而論, 我的工作上完全沒有跟必翔有任何”競爭”成分在內, 甚至我也聽過幾次他們老闆的演講. 因為不管在”車用電池(非指代步車)”、 ”電動車”領域, 我們(包括有規模的車廠)皆沒有考慮過必翔的產品, 主因是他們形象很差, 產品品質不好卻擅長在公關上做宣傳, 老闆很會說大話. 或許這樣長於宣傳的公司很適合股票市場, 但實際車界應用, 需要憑實力的.

以上是我個人心得, 歡迎討論~!


ncuchem22 wrote:
那我也只是閒聊~!關...(恕刪)


原來電動車的困難點那麼多
真是長知識

建議ncuchem22大
有些業界的內幕還是不要說太多
但可多分享些相關知識

敝人受益良多
謝謝!
POWERED BY .\ /.
國際大廠怎挺 據說 lexgen 採用 加州acp 技術
acp資金8成是台資 怎挺 自己挺自己吧
ncuchem22 wrote:
那我也只是閒聊~!關...(恕刪)

請教ncuchem22大大:
偶爾會在車場的宣傳文章看到電動車的電池有多貴等等, 個人對電池沒甚麼研究, 只是初淺的以通用的18650來計價, 總價還是和車廠宣稱的差好幾倍. 當然我猜的到成本還要再加機構, 散熱模組, 充放電等相關電路, 但總覺得車廠還是灌水灌了好幾倍. 請問這部分的計價方式到底是怎麼算的? 如果電動車用電池規格能像現有汽車電池規格統一, aftermarket的電池價格會比會比較合理?
此外電池快充的技術好像進步的很快, 也許兩年後市面上就會有大C充電的產品. 但就算充一次電只要15分, 如果真的像歐美的宣傳就站在路邊充電, 大部分的人可能還是會覺得無聊, 如果充電站能結合小型商場能讓人稍事休息, 這樣時間比較不會浪費. 現在的7-11很多都已經提供停車位, 未來應該可以再將這些車位規劃為充電站, 做為電動車/電動機車充電之用, 不但環保形象加分, 又可多做兩種生意, 一舉兩得. 此外, 未來改的新屋因應電動車的充電需求, 因該會在新屋的規畫加入充電設備. 現有的公寓大廈無法改建充電設備, 會讓人換屋時先考量新屋一定要有私有, 安全的充電設備(電池很貴的), 考量到電費和汽油的使用成本可能差6倍以上, 這會讓人覺得未來開電動車就像不要錢一般(如果電池真的像廠商宣稱的那樣耐用, 而電費就用現在汽車的保養費用支出就夠), 也許會有一些人寧可搬到郊區住透天房子, 一個電動車的流行也許會造成未來房地產板塊的移動, 這部分也會是我想觀察的重點.

PS1:使用電動車可以省多少油錢?我自己亂算一通, 如果以我現在每年使用30000公里, 油耗以10km/l, 一公升汽油用30元來算, 這樣一年就要花9萬元. 如果改成30kWh可用200km的電動車, 換算成15度電/100km, 30000公里就只要4500度電約9000多元. 一年車子的保養費可能就不只9000元了. 汽車理論上比電動車還更容易需要維修, 10年下來也許就省了上百萬元, 再加上家庭用車可能超過一輛, 這就省更大了. 有了這項誘因, 人們會發現生活習慣稍微改變一下是值得的.
PS2:除了電池, 房地產, 充電站等等產品未來會受影響, 大C充電又要考慮防盜, 散熱模組也會是重點, 這類的技術我猜應該會是比較接近IT產業現有的技術而不是現有汽車用的散熱器, 這對台灣的散熱模組廠應該也是一大利多吧.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