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為什麼比亞迪大膽 裕隆確保守呢

棒球迷 wrote:
比亞迪本來就搞不出...(恕刪)


小糾正一下,奇瑞和吉利在中國并不是一線車廠,按照規模和技術水平最多只能屬于三線

比亞迪幾乎可以淪為四線

至于他們能不能做電動汽車,我覺得目前毫無疑問

目前中國市場上只有比亞迪的電動車在賣,而且是在2006年的時候已經在中國上市銷售了

12萬RMB,不過普通民眾似乎對這輛車并不放心,主要還是政府和事業企業采購多些
dragonsky wrote:
NOKIA全球有80%以上的電池都是比亞迪做的

聽就覺得很唬爛,
那麼大的廠,會讓電池那麼重要的零件,給自己沒有投資的單一供應商的比例高到80%?
怎麼我聽到的是N牌大陸市場80%用BYD, 出了大陸市場,N牌可不敢用BYD
乖乖用日系與韓系的cell
比亞迪賣的是自己的車,是賣去美國,這和大陸市場大有什麼關係?

電動車的關鍵技術是電池,BYD手中握有鐵電池專利
沒有核彈、航母,你是破壞地區平衡的邪惡勢力;有了10個航母群、萬顆核彈,你就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棒球迷 wrote:
比亞迪自己都不太敢用 他們國產製的電池了

他們的電動車 不是用美國的磷酸鐵鋰電池技術 要不就是台塑長園的氧化鋰鐵磷電池技術
...(恕刪)


大大,請給出消息來源。我知道的消息怎麼是相反的。

來源:中國證券網 2010-03-11 19:28:09
  比亞迪純電動車進入美國市場的腳步正在加快。記者昨日獲悉,中國自主品牌比亞迪正在加州洛杉磯地區選址成立營銷總部和一家組裝廠。
  該公司高管向記者證實,北美建廠的計劃將加快比亞迪向該地區出口純電動車E6。洛杉磯是美國最大、最富有的汽車市場之一,而電動汽車非常適於洛杉磯這樣人口密集、空氣汙染問題較多的地區,在此基礎上,E6的銷售將向北擴展至舊金山,並最終輻射至歐洲。目前,比亞迪已在北美市場展開電動車渠道和網絡建設,招募經銷商的工作也已展開。

  來自挪威的汽車經銷商Jan Kare Holmedal預計,E6僅挪威一地的年銷量可達1.5萬-2萬輛。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告訴本報記者,比亞迪e6將在今年底進入美國市場。此外,比亞迪還希望在美國市場出售混合動力插件。(宦璐)
Qmore6545 wrote:
聽就覺得很唬爛, 那...(恕刪)


買手機前可以留意一下電池
MADE IN CHINA的CELL,8成都是比亞迪做的
是不是唬爛可以翻開手機蓋看看么
N牌用日韓系的CELL真的不多見,歐美版的NOKIA很少見到日韓的CELL,最少我沒見過耶
這好像牽涉政府有無開放出口(或稅制問題)這種商品的關希吧!(嚴董不是一直罵小馬嗎?)
應該不是不賣吧!!
我是阿明
嚴董到底有多有遠見還待考驗,事實上,台灣只算個起步市場是餐前小菜暖暖胃而已,中國市場也排不上主菜,按照困難程度頂多是前菜加個湯,歐洲與北美市場才是真正的主菜,歐洲與北美市場相加可是超過十億人口的龐大市場,也是組成全世界經濟的上層結構,市場總值不知道是中國的幾倍,加上對品質要求高,價格不是最大考量,從台灣出發踏過中國奪取世界才是真正的成功,戰略上放眼世界尤其是歐美高端市場,戰術上以夷制夷用中國人打中國市場,用洋人打洋人市場才容易成功,韓國早就蒐羅世界上能學習的資源去提升自己的不足,不需要本位主義一定要用台灣人打天下,台本自己搞得慘兮兮,和泰幫豐田賺翻了就是鐵證,就算跳過中國也沒差,攻下中東與印度(一個不亞於中國人口的市場,競爭者又相對少),再拿下東南亞市場做包圍戰術,只要中國有種不要禁止嚴董賣車,在中國立足並成功也不困難啦,一個山寨車可以賣到榜首的市場哪有甚麼品質要求,比美國市場簡單多了,就算中國人都死光了地球還有三十幾億人口可以作生意,嚴董千千萬萬要目標全世界阿,台灣同胞給你靠,加油加油~
電動車目前還不成熟,成本與續航力都還是有待加強,GM多年前就推過電動車EV1跟EV2,到最後以慘敗收場,主要原因還是在沒有政府支持廣設充電站、續航力不佳,還有充電時間太久跟電池價格昂貴等等,所以GM今年才捲土重來,開始準備賣比Prius更接近電動車的Volt,車上的引擎只是單純的發電機。
就個人特質來說, 比亞迪創辦人發跡在深圳,出生在安徽無為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年幼時,王傳福的父母便相繼過世,五位姊姊先後出嫁,妹妹送人寄養,哥哥王傳方休學賺錢養家;兄弟倆惟一的財產,是一家十口相依為命的茅草房。一無所有,也就沒有什麼好失去的;敢衝敢拚的性格,成為王傳福事業版圖快速擴張的關鍵...

反觀嚴董, 含著金湯匙出生, 在溫室中成長, 臨危接手繼承家業, 就生長過程的淬練來說已輸了一截 ...

就地緣來說, 台灣此彈丸之地, 多數人民難逃眼光狹隘的宿命, 中國大陸地大物博, 人口多市場大, 企業經營者較有機會看得多亦看得遠 ...

多數嶄露頭角的中國企業經營者普遍都有虎狐狼的特質, 台灣的企業經營者在此方面能匹敵的則不多, 前一陣子新光三越到對岸投資還搞到被人軟禁, 相對來說, 台灣人好嫩 ...
補充一下,電動車目前的最大問題主要是兩點:成本和便利性。續航能力的問題在短時間不能根本上解決,所以長途是不合適的,短距離的上下班,也只能依靠在市區提供便利的充電設施來解決。成本上電池還是太貴,比亞迪去年推出的那款F3DM,標價14.98RMB,但成本太高,買一輛要賠三萬。所以現在還是只限於特定用戶,沒有推廣開。而市區的充電設施,不是一個企業可以規劃的,需要政府力量去整合推動。我認為臺灣從上到下,對於推廣電動車要有足夠的決心才行,否則某些局部技術的優勢不能對整體發展產生推動。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