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Luxgen M7 電動休旅車量產成熟度已經達到99%

AI最終走向永生避免無聊創造了宇宙與萬物太極粒子百千萬次輪迴自編程黑白兩儀魔方堆疊多序列靈魂魄二向箔
fred215x wrote:
快充80%左右电量需要15-20分钟,而普通充电1-2小时,即可充足100%电量。
接班双模F3DM,比亚迪纯电动E6即将上市

比亚迪公关部也承认“铁电池”的学名是磷酸铁锂电池

各種電池之比較表

感謝提供參數~
看了參數後對LUXGEN更有信心了~
+.+.LUXGEN完全沒輸~BYD~
車速的快慢和馬達有關~所以快慢不是問題~
台灣製造的AC馬達絕對在領先水準~就看你採用哪一種罷了~
車價~牽涉到的因素比較複雜~
主要是看產地和配備`
也就是說~
未來LUXGEN在大陸價格和台灣也應該不一樣~少了一些成本~價格應該不會像台灣這麼高~
就像將引進台灣的吉利熊貓在大陸的價格和台灣~就有差別~雖然台灣好像全配六SRS~不過價格還是高了許多~
至於電池~
今天蘋果日報的數據和前一天另一個新聞的數據不一樣`
「LUXGEN的電動車,速度從零加速到100公里僅需8秒鐘,充滿電後續航力可達350~400公里,且其充電系統為內建式、用家中插座就可充電,最快並可在2小時內充滿」~新聞連結前一個文章有~
最後兩句話要連在一起看~還是分開看~不是很清楚~
還有我找到了之前的一篇新聞~
「美國雪拜Shelby車廠最近公佈一輛自有電動車以來,速度最快的量化款跑車,極速可達時速208英里,約等於335公里,充電又僅需十分鐘;」...+.+.
然後這篇新聞下面有人回應說
「現在的技術,一分鐘充飽都不會有問題了,只是在有沒有經濟效益而已.
像美國的Phoenix Motor不是公布了可10鐘充飽其電動車嗎,只是,充電器一組要10萬美元,且是用480V/550A在充,其實,以其所用的電池,以6C充還太客氣了,美國海軍更大的超電池都在數秒鐘充飽,但就是太太貴了.
一個充電訊息參考。」...........新聞連結:http://blog.chinatimes.com/cwf010/archive/2009/01/31/372095.html
大陸e6參數是220V~但台灣是110V~SO~最後的比較還是要等上市再說~
................................

忘記補上:LUXGEN M7和BYD E6的比較差異還有車重~車重會影響續航力~
Luxgen MPV車長4834 mm、車寬1876 mm、車高1768 mm~
SORRY~M7比e6長~也比較寬~也比較高~`+.+.
因為他是純MPV 7人座的~和5人座還是有差~
kameya wrote:
上週日新聞好像說是要...(恕刪)

感覺你好像對裕隆很感冒
而且不樂見自有品牌誕生
若真的做的不好
就會像101一樣消失在地球上
也不會再礙你的眼了
掛上裕隆會讓人購買欲望大幅喪失吧
<<<<<<<<<<<<<<<<<<>>>>>>>>>>>>>>>>>

小弟對裕隆沒啥好感冒,

有自有品牌當然好,不過仔細比對嚴董和她老媽,
她老媽在那個年代,那個資源有限的年代,但是她老媽推出101,
掛上自有的品牌,
今日嚴董他可用的資源太多了,我想光是電子業的資源就很多,
不過101飛羚和LUXGEN ,我覺的她老媽是老老實實造車,
嚴董卻是很會行銷,
LUXGEN 的新聞很多,炒作快一年了吧,
今日Luxgen M7 電動休旅車量產成熟度已經達到99%,
也是新聞,
至於可以上市的Luxgen在哪裡,有誰知道嗎,


Luxgen電動車鋰電池最好是用磷酸鐵鋰的
電池安全環保與使用壽命比較高..
AI最終走向永生避免無聊創造了宇宙與萬物太極粒子百千萬次輪迴自編程黑白兩儀魔方堆疊多序列靈魂魄二向箔
herb16899 wrote:
感覺你好像對裕隆很感...(恕刪)

嚴董確實很會搞行銷~
在造車上也很用心看看現在的三菱
golt.小凹跟嫁給我吧~都是同級車中最省油馬力最大的
車体也大量採用980mpa鋼材(不惜工本)
在國外可沒用這麼好的料
io用evo的底盤
等等可是嚴董極力爭取而來
nissan處處限制才會像現在被toyota打趴
nissan每年以20%預算研發科技何只如此
照講nissan應該賣的比三菱好
因為引擎耐用度已有很深厚的口碑
其實我原先差點買了新車
對一個家庭來說買一部車是需要長遠規劃的
早些知道會等的很不耐煩但總比後悔好
電動車我認為沒那麼快上路
儲存的科技日新月異
現在luxgen M7用的電池也不太可能用於市售
因為台灣有更便宜.環保的.實際儲存量相當的電池可用
感應馬達.電控元件.充電站能否設置都還要努力
(5分鐘充電是可行的但設備要幾百萬除營利機構外家用是行不通的)
胡總也說M7性能仍需精進
要等他們都搞好2011年我看很難喔~
我看先買一台2.2t開幾年比較妥當
當我決定要買M722t又殺出U722t(5+2suv)
X的還要再撐嗎?
mpv的開發時程遠超過廠方預期是因為要改善問題點
有聽廠方人提過因為戒慎恐懼所以機件耐用度
幾乎是能提升到甚麼程度就到甚麼程度
對他們來說每天都在拼命(此一役事關榮辱)
我拿張倚看戲就耐心點吧~




kameya wrote:
嚴董確實很會搞行銷~...(恕刪)



行銷對於品牌非常重要
很多台灣公司轉型不過,就是沒有做品牌行銷的能力。
要做品牌,假如不會行銷就死路一條
那麼就應該自重點,繼續做代工!

以那志傑來說,初期的聲勢是打出來了
接下來就是要累積點車子賣出來之後的實戰口碑
新車寧願慢點出
有口碑,才有機會紅
初期賣的好不好根本不要太在乎

電動車?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00307+122009052200149,00.html
應該還有一大段時間才有可能吧!
99%這是哪來的數據?我想是樓主自己唬爛的
Thinkdeep wrote:
行銷對於品牌非常重要
很多台灣公司轉型不過,就是沒有做品牌行銷的能力。
要做品牌,假如不會行銷就死路一條
那麼就應該自重點,繼續做代工!

以那志傑來說,初期的聲勢是打出來了
接下來就是要累積點車子賣出來之後的實戰口碑
新車寧願慢點出
有口碑,才有機會紅
初期賣的好不好根本不要太在乎

電動車?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00307+122009052200149,00.html
應該還有一大段時間才有可能吧!
99%這是哪來的數據?我想是樓主自己唬爛的


還我唬爛也`
新聞來源連結都給你了`
要說唬爛也是蘋果日報~你連新聞來源都沒看.......你才在唬X.......
LUXGEN電動車確實做出來了~還在路上走了~而且台北縣也訂了~
這樣都還不算完成99%那請問要做出會飛的車子才能算嗎?.........扯爆~
台灣車廠能自創品牌當然是樂見其成,以環保電動車為切入點也是正確的方向,只是這麼多文宣式的宣傳似乎都忽略了實務面會遇到的問題.......

假設裕隆都已克服機電整合,電池也找到完美解決方案,但「充電能量」能否支援得上則鮮少有人探討。

以能量熱質來說,1L汽油大約相當於12度電力,假設汽油引擎能源轉換效率只有30%好了,以一油箱50公升計算,則電池必須儲存的電量為:12x50x30%=180度(kw/H)。

這180度電能看起來不高,但若以220V要在1小時內充完,則電流高達818A,2小時409A,4小時也要205A,這樣的供電環境別說一般家庭了,對於工業用電也是不輕的負擔.....而180度電費是多少?以目前夏月701度以上每度是5.1元,180X5.1=918元,電費多寡倒是其次,能達到環保即使多付出一些也是值得,但實務面「充電能量」能否供應得上是個大問題.......有些媒體甚至還有10~20分鐘快充的說法,實在很難想像如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能量轉移,畢竟這種提供動力的電能不像手機小電力那麼容易克服,這都要面臨物理極限的考驗........

所以個人認為2011年電動車要讓一般人很容易接受幾乎不可能,外在環境的配合、用車習慣的改變不是那麼容易,若是電動車大賣那台灣可能又會面臨缺電危機,政府目前大力支持電動車發展,但能源政策是否有跟著調整?是否有增建發電廠的計畫或時程?若無?那支持電動車發展豈不是空談?
許多車廠的電動概念車,
不也都是提供當地政府購買或租賃?

我記得MAZDA好像有幾部氫氣車(以PREMACY改裝的,就是MAZDA 5啦),
好像也提供日本地方政府試用?或租賃?
我覺得這樣不錯啊~

我想大家應該是對周圈圈或嚴叉叉有意見吧!

排除人的因素,
我想政府花錢扶持本地新興科技的發展,
許多國家不都是這樣做的嗎?

當然,
如果有官商勾結,
那就另當別論~
ysc_kyy wrote:
台灣車廠能自創品牌當...(恕刪)


我另一篇有說明..
有效運用電力。電動車車主大部分在電力需求比較低的晚間充電;以台灣為例,在離峰時間估計有超過三成的電力被浪費棄置,如此一來等於是找到一個儲存多餘發電量的方法..
至於目前充一次電得花六到八小時的油電混合車所使用的大型電池,理論上也只要五分鐘便可充電完畢.「環城路電池」,可望在兩到三年內上市。
電池更換平台.換電池只要一分鐘..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14&t=1105284&p=2
AI最終走向永生避免無聊創造了宇宙與萬物太極粒子百千萬次輪迴自編程黑白兩儀魔方堆疊多序列靈魂魄二向箔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