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台灣車進大陸,我的看法,請勿拍磚。

應該說日韓都是大集團公司,法律與資金後盾雄厚,台灣都是小公司台商協會又不整合資源,貪心的26不吃你要吃誰?日韓也就那麼幾家公司,論規模台灣人也只能騙的到台灣人。
樓主說的跟我之前講的是一樣的,我在嚴宣布要進軍中國時就曾在這對他的短視加以批評。

我不懂這裡一些人在人家大陸人分析自家市場的觀點後,不斷替台灣汽車品牌辯解所謂的"品質"。

品質好不好、有沒中國汽車品牌好都是我們自己說的,鐵般的事實就是納牌沒名,重點就是"證據呢?"。

現代汽車得到歐美市場肯定,這才叫"證據"。而這"證據"也是現代能以國際大廠之姿在中國市場立足的核心原因。

一堆人癡心妄想在中國分個幾%也爽的心態,這正是納牌跟現代的差別。

這個世界,依舊是西方市場定調的世界。納牌與其浪費時間跟資源在中國,還不如去北美市場闖天下。
至於認為中國市場會比北美市場好打,簡直是自己智障卻小看中國顧客的智商。
是問中國市場內的世界大廠+國內小廠,零零總總加起來,品牌會比美國少,價格選項會比美國少嗎?
是哪根筋會認為自己能在中國拿下一塊市場? 比好贏過大廠?比俗贏過山寨廠? 我看不到任何利基跟客層。

你打北美市場,就算你賠錢,市佔再小,只要納牌哪次不小心變成TIME雜誌或是Econamist雜誌的茶餘飯後----只要不是難聽話:那就是發給納牌的"證明"。證明你是歐美為首的國際市場值得一提、看你一眼的"國際品牌"。

沒有一個世界級企業,不是從立足西方市場開始,所有所有你能想的,幾乎無一例外。
西方說你好,世界就認為你好。在我們亞洲有本事把自家媒體賣遍全世界前----西方說了算!

今天好不容易有個大陸朋友親身說法來踹醒一堆迷茫者的酒醉大夢,不要還在那唉唉叫的說:不~我沒醉~我行的~
至於台灣在國際品牌打得辛苦,每個品牌都要從頭打江山,不如問問自己 : 為何不像韓企老順便打國家形象?
賣液晶電視畫面就順便是時代少女,傳遞有科技力又有文化力的訊息,國家與企業雙雙獲利、相輔相成。
還有就是不要以為國際大廠可以在中國製造,你就可以,請問你的品牌跟人家一樣是品質保證的金字招牌嗎?
乖乖在台灣製造吧,如果你納牌+台灣製造品質都尚未獲肯定,納牌+中國製造就更是不用賣了。



納智傑,為了你以及我腳下的土地---台灣,我必須再次誠懇的建議您 : 進軍歐美吧!

(雖然以嚴家的家族背景史,我知道有靠北台灣服膺九州的不死基因存在....啊~當我沒說。)
Luxgen不說別的, 要進軍北美恐怕要先準備好一筆Recall金. 北美客服要求很高, 車廠出一點事隨便都可以讓你破產. Hyundai是吃了很多虧才走到今天的成功, 但是人家有整個韓國政府在背後撐腰. Luxgen先拿台灣大陸白老鼠學習+撈金, 等有了幾代車經驗還有錢存到一定水準再來北美吧.
我本身長期生活在大陸有些是必須指證之前大家的錯誤,第一納智捷再浙江有與東風(中國第二大車廠)合資設工廠,所以他在大陸生產不會對台灣汽車工業有什麼幫助,除了設計部分之外,甚至有可能未來大部分的零部件反而會從中國回銷 台灣,這是成本考量無可厚非,至於那智捷會不會成功我想如果定價低於RMB20萬,以東風的行銷網路成功機率應該會很大,尤其中國SUV目前市場之火....,但是以目前台灣的售價來看,要與CR-V及RAV4拼,我看是很難有機會

我恨卡打車 wrote:
但是以目前台灣的售價來看,要與CR-V及RAV4拼,我看是很難有機會
(恕刪)


你去看看銷售成績吧.....

真的難有機會嗎????

我恨卡打車 wrote:
我本身長期生活在大陸...(恕刪)

不知何時可以開始生產交車?或以進口名義先由TWN進口試賣(呵呵...但因此延誤TWN一堆等著交車的車主應該會很反彈的...),車價訂定與購車人的心理線與品牌形象有關,在台灣就一直打者高級形像的策略而言,我倒認為售價應設定在同質競爭車型的中等以上價位比較適當,起碼優於本土與韓系而與日系相當,畢竟夾帶著TWN引以為傲的科技上身優勢和源自歐系改良後的底盤設計,但東風4S店的售服必須跟上才行。入門款訂價低於20萬RMB倒是合理(但基本款配備內容與TWN現行是否相同,我倒認為可再加區分,以達降低成本與入門售價的目的。說實在的,以年均國民所得來看,這類產品價格帶真是高,好像TWN賣雙B一樣...貴啊),而中高級款當然不惶多讓,合理在22~30萬RMB間(呵呵...我自己認為啦),但這只是價格定位策略,如何打開知名度與曝光程度,才有打下一片江山的機會,這也是很多大大們的相同看法與建議。

ALFIEVIC wrote:
樓主說的跟我之前講的...(恕刪)

每個人看法不同見解不同,但肯定與發揮自我優勢是很正常的也是正向和必然的,在這樣民主自由能發文討論的地方我們應該到慶幸...BUT不解,能這樣大肆批評的人是有多少本事與地位可以這麼意正奪詞...
兩百萬是常住,加上流動家屬就有六百萬
當然會買車的是那兩百萬,一家子四口就有五十萬戶
一戶買一輛,一年賣十萬輛要賣五年,五年又可以改款了
要人助要先自助
johnlove wrote:
只有2百萬人而
L牌在中國是定位為自主品牌,自主品牌的車超過RMB15萬的沒有一個賣的好的,這跟中國人的民族性有關(台灣人也一樣),國外的東西就算是狗屎都比國產的好(我在中國也是負責業務,這事我這幾年下來跑出來的感覺),買的起的人不會在乎錢,但是牌子必須要夠響,能炫耀擺顯好不好無所謂(我一個好友是買悍馬H2,外人看到覺得很跩但是有幾個好友都知道其實他後悔的要死),沒牌子的除了配備夠多之外就是要看誰便宜誰就賣的好,所以我覺得L牌如果照台灣目前的定價去賣,絕對死

ALFIEVIC wrote:
一堆人癡心妄想在中國分個幾%也爽的心態,這正是納牌跟現代的差別。
(恕刪)


奇怪,現代幾年前到中國不也是妄想跟國外廠分幾%?

現在納牌就是癡心妄想????

還有,你怎麼又拿現代出來......

很難賣嗎????
ALFIEVIC wrote:
樓主說的跟我之前講的...(恕刪)


要在美國賣車,你走美國生產,當地的員工就要用當地的高工資,還要超高的設廠費

在品牌還沒達到經濟規模前,以裕隆的資金,錢大概早就燒光了,是有機會,但賭太大而且機率小的可憐

要走進口,你知道美國的車有多便宜嗎?你知道美國賣最好的車是大馬力吃油怪物F150嗎?

一個沒有牌的汽車,除非你有極大的資金,全面鋪點,大打廣告,不然進口只能用試金石的方式,用長時間去發展

另外當你進口後,訂了會賺錢的價格,你會發現價格帶,跟很多大馬力怪物,或歐洲車相當接近

成熟的汽車市場藍海只存在又強又悠久的各大品牌的夾縫中

現代為什麼會成功,講實在一點,就是龐大的資金當後盾,夠讓它們撐到經濟規模

也夠讓它們低價賣車,去很快的為新品牌增加普及率,說真的要進軍美國,裕隆的資金吃不了這口飯

不如前進大陸,不成熟的汽車市場,品牌間多的是此消彼長,品牌空隙間的藍海絕對遠高過美國

以有限的資金,養肥現階段的企業,和培養知名度,才是裕隆現在該做的事
  • 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