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Luxgen 5 設計定裝稿

artiman wrote:

記得我在念設計時,提案的環境是在全校最多人的走道上
還要面對教授群們對我的設計的"鄙視"跟旁人的冷眼冷語
如果教授說我的設計是垃圾,這種話如果讓你聽到 我看你也不想做設計了
比我在這討論版主發出這篇稿的評論語言還要嚴苛很多

但是這些過程,造就我現在跟客戶提案的成功率是80%以上
我從前三年美工 第四年轉心境 第五年把設計=興趣+工作 第七年起立於頂點
我的客戶國內外都有,我的設計內容橫跨五大領域: 
產品設計 UI設計 多媒體設計 空間設計 平面設計

以上代價是前五年工作時每天仍花2小時學習 後兩年修心修文化內涵修商業敏銳度
到現在我仍認為我不是很厲害的設計師 但是我的設計都是很具有商業價值 最能讓客戶簽約付費

如果你真的對設計很有興趣,畫草稿真的只是入門,一般大學或是設計部門內部討論用
對客戶 我的提案目前都是直接建立3D 1:1 精確尺寸做討論

任何 草繪稿,3D建模,3D+2D混搭提案.... 都只是技術
除了美之外,問題在於 "你的想法跟創新" 

你可以去上上很多大學開的課 搞不好未來你也能成為頂尖設計師! 加油吧!...(恕刪)


打這麼多字,還不如拿出你得意的作品,給大家欣賞看看,開開眼界
看看,是否真的如你自己所講的那麼棒、那麼神,那麼的創新有想法
你說是吧?

還有,你不是教授,阿福兄更不是你的學生,別把苛刻的評論合理化
視為理所當然,充其量,那只不過是一種沒有禮貌的言語行為罷了!!
WANNA BE A FREE BIKER FOREVER !!
其實他們說了那麼多,最後還是拿不出例子...

除了外型要好看之外,也要跑跑你所設計的車之相關氣動力如何等等的...
畢竟,外型好看但耗油、不穩定等都會讓你的設計圖付諸流水..

最後,加油。

FREE BIKER 67 wrote:


打這麼多字,還不...(恕刪)
小弟來簡略分享一下工業設計的流程好了


以下影片均引用網路,小弟只有寫文字說明:



影片中所使用的軟體為Alias Sketchbook Pro,如果搭配繪圖式螢幕可作直覺式設計,Alias studio 是工業設計主要使用的軟體,世界上有90%的汽車都是使用此軟體設計出來的(包含波音公司的飛機也是),小弟一些在交通運輸產業從事工業設計的學長姊均具有同樣的手繪功力,個人並不認為台灣缺乏相關的設計人才,主要還是在於設計與實務應用的落差及決策圈的審美觀有關係。




當完成2D的設計手稿後,接下來就開始進行3D曲面建模,汽車造型大量的使用自由曲面這在3D建模裡面是相當困難的,也是工業設計工作的一項高門檻,影片中可看見3D工作視窗中載入了2D的三視圖來參照,因為3D建模要使用軟體程式的邏輯思維來操作,線條會容易走樣,於是從2D轉換成3D的過程中造型會經過一次大的修正。

當汽車的3D建模完成後只是"皮"而已,接下來要轉檔給機構長"肉",這個過程也是工業設計實務上常會遇到的瓶頸,汽車鈑金機構常用的軟體為UG,如果在Alias裡面設計的曲面品質不好,便會轉檔失敗這也是工業設計要從"好看"到"能用"很大的難題之一。






接下來就開始進行產品情境擬真rendering(上材質),這是大部份的人最喜歡看工業設計的一段,材質庫的參數設定值是工業設計師的秘密,不會輕易透露給他人,因為那是經驗的累積跟競爭力的展現,當然擬真的程度愈高功力也愈高,而產品場景的設置就如同專業攝影棚一樣,必需設置燈光、背景、設置不同攝影機的角度,因此工業設計師也必需要受過商業攝影的訓練才能了解參數的設定。




在3D建模完成後,接下來要進行模型製作,常用的材料有PU泡棉、代木材料(很硬,每次磨到手快抽筋了)、油土(有點類似陶土的材質,要用手刮出形狀)、ABS塑膠CNC成型、影片中用來製作遊艇模型的是RP快速堆疊成型的機器。



小弟想要說明的是工業設計的設計流程相當繁雜、知識領域也很廣,壓力也很大,因為是要大量生產的如果因為設計上的不良,報銷的模具一套可是幾百萬到幾仟萬,並非只是比較圖的美觀與否,然而這還只是整個產品設計的十分之一左右,接下來還有機構測試的T1、T2、T3........等。


工業設計師的職場門檻:
1.工作及學經歷:九成的公司都要有工作經歷,因為公司不喜歡圖稿是不能生產的新進人員,大公司會要求有留學背景,因為會與國外設計團隊進行協同設計,需要能直接溝通的外語能力,像ProE軟體就有內建會議視窗可直接匯入3D圖檔進行多國設計溝通。

2.軟體的多元性:2D繪圖是工業設計師基本要會的,3D軟體則是要看各公司所使用的軟體為主,由於3D軟體相當高價又有轉檔的相容性,不會因為設計師而更換所以進到公司要能適用公司的軟體,例如A公司是Alias + ProE、B公司是使用Rhino + solidworks、C公司是使用cinema 4d + Solid Edge,設計師必需學習多樣化的3D軟體。


一位工業設計師的養成如果是從事3C產業的設計,可能要3~5年才能成熟,如果是從事飛行器、交通運輸產業大概要十年以上的養成時間才能成熟,常常都要在國際上交流受訓,因此不希望大家單純就產品外觀圖來比較汽車產業,國內並不缺乏工業設計人才反而是工業設計的職缺不多,很多畢業生都被迫轉往其它設計領域了,國內最大的工業設計公司為"NOVA Design",三陽的機車幾乎都是它們設計的,它們的作品蠻有一流水準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它們網站去看簡介有不少關於交通工具的產品。



PS.小弟並沒有筆戰的意思,分享學習的設計有很多種方式,就像小時候學習書法會以柳公權的書帖作為練習一樣,小弟學習設計的過程中也以大師的作品做為練習的對象,國內終於推出自有品牌的車子小弟也很關注,看到此篇文章討論的很激烈,也來分享一些看法,影片中所列出的技巧都是國內設計師可做到的,看到有些朋友對工業設計的領域不太瞭解所以考慮很久才來分享一些心得,請勿見怪.....



看到amos810 大 的截錄分享!


其實~只要不據實依照等比例1:1來提供製作模具!
這類2D~3D的實物操作!
和遊戲及電影工業是一樣的!差別在於2~3D所使用軟體不同!
一樣是由2D設定-->2D精緻稿(氣氛圖)-->3D建模-->拆UV貼圖軸-->貼圖繪製-->設置Shader


先將我於大陸接受遊戲創造出版社今年4月號的刊訪轉載 :

下面~我也分享一下好來屋電影後製的場景製作方式!

場景設計的製程示範-
背景設計的歐美製程-
現今國際上如許多電影背景製作,皆採用2、3D合成的方式來製作。
一、舉例國外的繪製製程(該著作權為該創作人所有,僅供教學參考引述。)


(1).找到合用的底圖或照片,並規劃好透視線。


(2).找一些既有的照片來進行合成。


(3).依循透視方向開始製作前後景。


(4).為前景景物合成更多的材質。


(5).建物部份以合成+手繪方式進行設計。


(6).為飛行船進行材質合成。


(7).將建物合成照片一些大樓景觀與燈光的配置。


(8).為飛行船繪製船帆等配置。


(9).為場景添增角色及生物增加活性。


(10).整合圖面的所有光影變化,如此全圖便算大功告成。
------------------------------------------------------------------------------------------------------------------

二、採用2、3D合成方式製作國外實例-


(1).3D將場景做基礎模型建構。


(2).再以2D修改而成的成品範例。


總結
符合電影工業拍攝使用,在合成畫面上,需建立於繪圖者本身的美學基礎的紮實。
功夫不到家的朋友依樣畫壺蘆,也會做出不自然的光影變化,透視、比例等等皆是需要建置在基礎美術的能力高低。

是有這樣的[先備知識](預先準備好的既有知識及才能),才能順利做出國際水準的好作品。

該把透視、素描學好,該把色彩學色感學好,這些美術的基礎,可是一點也偷懶不得呦!



筆者阿福個人部落格-博客(blog) :
http://tw.myblog.yahoo.com/alf-online/



2009/4/23 阿福寫於台灣

--------------------------------------------------------------------------------------------------------------------


個人實物製作範例-

2D
3視素體稿圖例-




3視完整圖例-



3D
實物完成範例-














3D次世代高階成品製作視訊 :
引用友人的製作!
http://video.hxsd.com/playlist/3615_1

這便是我們今年~引進4000多萬新台幣的程式引擎!
正在努力拚亞洲市場的高規格次世代新產品!(該聯結為友人個人作品!)

----------------------------------------------------------------------------------------------------



我開版所繪製的車子~是2D精致稿的階段!

繪製方式 - Photoshop 6


以純手繪方式~
不使用噴槍及濾鏡效果!
僅以軟體內鍵圓型筆刷走純手繪呈現油畫寫實類質感!
輔以材質等電影工業影像合成!!

個人走純藝術創作~喜歡細膩筆觸的保留+多色系色感油畫堆疊的效果!來呈現畫面表現!
不是很喜歡噴畫及純色系圖面表現等類!!



整體來說~
跑到3D製作~都已經離題嚕!
畢竟~開版首頁~只是2D繪畫!

個人比較想了解的!並非製程!
而是即便我接受評鑑2D繪圖~水準不夠!

正面吸收有用的回應!
可以類似以這類貼圖轉載等方式~
可適度表現彼此間對設計元素或車體線條~或用色...等等的看法!!

例如 :
色彩應用


紅色圈選的地方,是我慣用的使用色域。

通常有些美術人員會總覺得畫面越畫越髒,可使用繪圖軟體可用吸管吸一下,應該都在非紅色色域內,
而是圈選外圍明度及彩度偏低的慣用色域,導致圖面呈現灰色調,或偏台,非常閃亮三姐妹。

原因無它,因為亮面加白過多所導致。

只要時常訓練自己亮面不加白。暗面深處不加黑。找其他色域用色替代。長年下來。會找到很多替代的顏色
來應用。對色彩的敏銳度會增加。


例如我部落格中~有張貼一些繪圖教學 :
http://tw.myblog.yahoo.com/alf-online/archive?l=f&id=18

例如~汽車鈑件設計的個人看法及套件設計 :
http://tw.myblog.yahoo.com/alf-online/article?mid=2536&prev=2642&next=2495


這一類的分析~有圖註解及文字詳述說明!
才能確實告知別人~自己所謂覺得好!怎麼個好!!
才能有畫面依循來分享見解!!

amos810 wrote:
小弟來簡略分享一下工...(恕刪)



你真的講得很好! 幫你鼓掌~

工業設計 不只要美感 還要能落實成為實質量產化的產品
每個案子都是花長時間滴血出來的

舉個PDA工業設計的例子
草稿 -> 用Alias + ProE建模+定義材質 -> 輸出CNC做mockup -> 開模 ->T1..T2...T3.....TN 修模 ->量產

一般來說PDA塑膠件,建模時單位精準度要在0.1mm以下~0.01mm
如果你只靠只有美感 是無法量產,還要能掌控這麼小的精確度 還要跟材質坎合
順利跑完大約三個月


動畫設計
草稿 ->用Maya or 3DSMAX建模+定義貼圖 -> Animation時間點的物件動畫定義 ->Render動畫 ->後製

動畫只要比例對,精準度不需要很刻意定義
但是工業設計不行

PDA 上只要多0.1mm誤差,兩個塑膠件之間就會刮刮的感覺

工業設計師,台灣強悍的很多! 各領域都有!
有些專做車體等大物件設計 有些專做家用電子商品中型物件設計 有些專做手機等小物件

工業設計師不是每個產品領域都強

只是他們所作的貢獻,才是真真正正的在現實世界中奮鬥
在台灣能活下來的工業設計師 
不像網頁設計師案子多來的容易生存
也不像裝潢設計這樣很多案子可以做

十年來他們改變台灣的設計 讓台灣的產品銷售到國外 
除了電子產品外 甚至你看到很多生活用品其實都是台灣設計

未來十年他們也在努力幫客戶或老闆自創品牌
HTC 就是很棒的團隊~









阿福的網宅 wrote:
看到amos810 ...(恕刪)



阿福兄:

造成您的誤會在此先表達歉意,小弟在文中並非對阿福兄的作品有意見或者是有所建議的地方,個人很少去評斷別人藝術創作,因為純藝術是很主觀的每個人欣賞的角度不同,舉個例子:就像小孩子在畫父母親時總是眼睛跟鼻子擠在一起,因為小孩總是由下往上看著大人,看的角度如此,畫的角度也如此。


您對視覺傳達設計及影像合成的功力小弟覺得相當不錯,小弟覺得純手繪的手稿也很樸實自然,小弟會發文是因為看到部份大大的回文認為嚴董的汽車部門沒有優秀工業設計人才,並且認為投稿2D圖就能打造出很漂亮的車款,這點與實務上並不符合,所以才發文說明工業設計的開發流程。


至於引用3D軟體也並非在比較,工業設計的提案一定要畫的愈像真的愈好,不能拿印象派的作品出來會被客戶及老闆打槍,任何需要量產的產品一定要有工程圖也一定要開模,才能達到規格化,工業設計的精神在於"以藝術為中心,以科學為手段",就是將帶有工藝氣息的產品導入工業技術來大量生產,讓以前只有王公貴族才能擁有的手工藝術品也能普及到一般民眾,自從工業革命以來一直如此,就算純手工打造的汽車也並非手工雕塑出來的,如果精緻的2D圖稿無法正確的轉換成工程圖,嚴董的車子也無法生產出來,小弟想要分享的觀念就是如此簡單。


雖然版上有批評您作品的聲音,在01上面PO文也的確容易得到正反二面的聲音,個人認為自由創作者是值得鼓勵的,但也要注意智財權,小弟之前曾在設計論壇發表業餘創作,結果三個月後在市面上看到一模一樣的商品在光華販售,外觀被抄襲是很容易的。


-------------------------------15字
汽車業沒人才嗎??我想當我們看到台灣的街景...大樓的外觀,和國外乃至於大陸相比,都遜色不少,如此我就可以妄下定論的說台灣建築業沒有人才嗎?
這樣的邏輯對嗎??
所謂隔行如隔山...建議網友們還是別亂下結論,因為有太多的事情是我們無法知道的~
況且...L7的設計也不差,不能因為自己的喜好就說嚴董底下沒人才這樣的話,因為外觀是很主觀的!!
賓利車頭+Jag車身......
Luxgen不知道車身設計是哪裡找的人
台灣有從artcenter回來的人嗎?
好像很缺這方面人才
fattywalker wrote:
賓利車頭+Jag車身...(恕刪)



台灣當然不乏artcenter回來的優秀人才,只是artcenter代表的是有一定的設計素質並非是產品賣座的保證,與生俱來對設計元素的敏感度是要走向TOP不可或缺的,還要扮演好一位"說故事者"的角色,能清楚的對客戶及決策圈表達產品的意念是機能隨形或是形隨機能,才能順利的將創意推向市場,否則很多好的創意在提案時就會被排除了。

國內很多公司的產品都曾榮獲IF工業設計獎(ID領域的奧斯卡),而BENQ曾是小弟認為是台灣工業設計產業的明星,五年前小弟在德國漢諾威的IF設計展覽館裡面可以看到十幾款BENQ獲獎的商品陳列在其中,當時BENQ在工業設計部門大幅招兵買馬想一展鴻圖,只可惜後來公司轉投資失利,因而落寞下來,令人惋惜。


  • 2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