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9875566 wrote:現代汽車1967年成...(恕刪) 「現代汽車」是打造韓國國家品牌的關鍵之一,在事關生命安全的汽車產業,能打入歐美先進國家,每天在路上看到許多韓國車奔馳,這自然有助於打造韓國品牌成為日本以外、亞洲第二的地位。這一步相當艱難,其他亞洲模仿者的汽車產業,包括台灣,還是很難走出國內市場。要瞭解韓國的國家品牌之路,可以從「現代汽車」講起。政變總統朴正熙與裙帶資本家鄭周永「現代集團」的領導人鄭周永,是典型的亞洲財團老闆,永遠和統治者站在一起。日本人來,鄭周永迎合日本人。美國人來,鄭周永包得到工程。朴正熙前任李承晚總統時代,鄭周永一樣能拿到政府的錢。如果鄭周永生在東南亞,大概就是搞搞建築、種種橡膠,當個數十億財富的土財主。一九六一年,朴正熙政變成功。政變後第十二天,朴正熙大舉逮捕韓國企業家,稱他們是「解放貴族」,指責他們是從李承晚政權得到好處,對國家卻沒有絲毫貢獻的「裙帶資本家」。企業家被迫簽署協定,願意將身家財產配合國家施政使用,才被釋放出來。朴正熙不是虛張聲勢。現在的LG集團的創始人具仁會被釋放不久後,有位負責工業政策的陸軍上校要求具仁會協助一家電纜工廠的技術轉移與貸款,具仁會不在意,結果吃足苦頭。在槍桿子威脅下,韓國企業家從此知道,不要跟政府作對。聰明的鄭周永抓得到朴正熙的想法:要得到政府協助,就要持續有國外收入。鄭周永先跟美國購買設備,建造一家水泥工廠,取代原本日本水泥在韓國的地位,還輸出到越南給正在打仗的美國人使用。然後鄭周永將偷學到的技術輸出到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家,完全自主建設水泥廠。一九六四年,現代集團在韓國政府協助下包下泰國高速公路合約,虧了幾百萬美金,但也因此精進技術,將工程合約拓展到越南、關島、新幾內亞、澳洲等地。鄭周永漸漸得到獨裁者信任。一九六七年,鄭周永開始第一次的「斧山行」:建設從首爾到斧山的高速公路。鄭周永以他二十年來包工程的經驗,提出一個低成本方案,然後取得高速公路一半的標案。鄭周永開始每星期跟朴正熙共進一次晚餐。韓國獨裁政權與企業家的合作,是「槍口下的婚姻」。只要配合政策,企業家可以得到政府從人民壓榨來的資源,銀行貸款可以數十倍於企業資本額,然後用關稅壁壘保障企業的國內市場。韓國人民沒有選擇,在高利率的時代,還是只能把現金存在低利率的本國銀行,讓政府拿去補貼大企業。進口商品很貴,要出國旅遊必須經過許可,韓國人努力工作存的錢,又源源不絕轉手給大企業。依照「成與敗—亞洲國家的經濟運作之道」作者所述,類似韓國的作法稱為「政府規訓」。韓國現在的成功,來自於五十年前政府能成功地「規訓」大企業,讓這些「裙帶資本家」為齊一的國家目標努力,然後政府會協助大企業搏取利潤。韓國的「政府規訓」,在朴正熙被暗殺後並沒有中斷,縱使中間經歷諸多貪污腐敗的總統還是繼續進行。直到今日,在三星等大財團遇到瓶頸之際,韓國政府繼續「規訓」中小企業打進國外市場。讓我們來看看朴正熙在汽車工業怎麼做。一九六二年,韓國第一個五年計畫,鼓勵企業跟外國企業合作,開展汽車套件組裝。第二個五年計畫,韓國政府要求汽車產業要將國產零件佔全車價值的比重,從百分之二十提升到百分之六十。一九七三年,韓國政府要求「國民轎車」全部使用韓國的生產零件。一九七九年,韓國政府明訂汽車為國家機器出口的重點。鄭周永和朴正熙很「麻吉」的時候,藉機跟大總統提出,給現代集團一個貸款,就保證在一九七六年出口五千輛汽車。一開始,這些承諾都是企業的賠錢貨。工人頻頻出錯,生產線常常中斷,塑膠零件在高溫下爆裂,汽車門把脫落,煞車不牢靠,出廠沒多久就掉漆,即使在非洲與中南美,這些車子虧本賣也沒多少人想買。韓國政府為了獎勵鄭周永,繼續補貼現代集團其他子公司,例如限制原油運輸一定要用現代集團的船,來讓這些搖搖欲墜的汽車公司撐下去。終於,在美國政府打壓日本汽車時,現代集團的小車Excel以比日本車更便宜的價格,在一九八七年出現二十六萬的銷售量。但其實,這些銷售仍然虧本,而現代汽車直到一九九一年才有辦法製造出「真正的」汽車引擎,此時現代汽車的生產水準還不到日本豐田一半。為了完全掌握技術,現代汽車不斷用各種你可以想像得到的「招待」方式,款待來自國外的臨時顧問,補強汽車製造的關鍵技術。朴正熙「規訓」大企業的方法,就是訂定明確的目標,然後讓大企業彼此競爭。這些大企業或許都有「裙帶關係」,但達不到要求、在競爭中落敗,還是得淘汰。一九七三年時,韓國汽車市場年需求只有三萬輛,養一家車廠都不太夠,但政府補助「現代」、「新進」、「起亞」三家車廠,讓他們競爭。「新進」原本跟通用汽車合作,排名第一,但後來資不抵債,韓國政府就讓他破產,由「大宇」公司接管。當韓國國內市場擴大時,其他財團也想分一杯羹。「亞細亞汽車」進場,但失敗,被「起亞」收購。一九九〇年代,還有「雙龍」與「三星」。這時,大宇集團原本更受統治者青睞,但一九九七亞洲金融風暴,大宇汽車破產,「起亞」被現代汽車併購,雙龍汽車被中國國有的上海汽車收購,三星汽車則停止技術開發,實際上是貼牌經營。現代汽車成為韓國國內競爭的最終勝利者,開始進入中國、印度兩個重要市場。二〇一〇年,現代集團賣出五百七十萬輛汽車。現在在美國,現代集團也還有8%,排名第七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