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m3751234 wrote:
水野和敏有比Peter Schreyer 厲害嗎?
也難怪都2019了 引擎還做不出 "缸內直噴"
知道其他家turbo引擎 都有缸內直噴嗎?
跑房車 基本就是低轉全扭力 雙離合 或 7速以上自排 以及獨立懸吊 還有跑格的外型
S5 剛好全都沒有 只有土炮台客車
你自己知不知道GTR沒有缸內直噴
為什麼要做缸內直噴,只是省油是缸內直噴算是一個優點,但是它還是會有
缺點,缸內直噴被別人噴得最多的就是它的積碳問題,因為它增加車主成本,
簡單來說首先得每五千公里就要添加機油精,所以添加機油精不是萬靈丹,它依舊會增加積碳,但是積碳的程度沒那麼嚴重那裡,到時候,你還得去清洗節氣門、進氣門等等要花大錢!
你講了多說無助,不如可以去看看試開比較知道!
TRUDE wrote:
你自己知不知道GTR...(恕刪)</blockquote
無惡意
((其實R35是缸內直噴……
不過說實在的,內燃機引擎科技發展了這麼多年,無非就是要提升效率。以前可能要一具V6引擎才能產出的動力,現在用渦輪四缸引擎也辦得到,這就是進步。
納智捷現在處在一個很尷尬的時間點,一來,在它誕生的時候缸內直噴還不普遍,因此用智慧車來包裝還能勉強撐的過去,但是現在很多廠商都已經開發出缸內直噴引擎了,畢竟這是趨勢,缸內直噴的油耗比電子點噴好是不爭的事實,二來,說到智慧車,當時納智捷主打的Eagle View那些的影像輔助系統,在那時候來看是蠻高端的,但現在大家都有類似的功能,而且已經可以自動煞停跟車了,納智捷還停留在聲音警報而已,不免也讓人覺得毫無進展。三來,納智捷被裕隆定義為國產“高級”車,但他們的做工說實在的,跟“高級”兩個字還是有不小的差距。當然,新改款的U6跟GT化的S5又有更好的表現,但在細節處還是需要他們再慢慢琢磨。
說實話,納智捷真的有在進步,至少動力起來了。但是其他方面,納智捷經驗還遠遠不夠。希望台灣的汽車工業不要永遠原地踏步,作為台灣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自主品牌,納智捷必須要走在國產車的最前面,不然永遠也沒有走出去的機會。
pam3751234 wrote:
水野和敏有比Pete...(恕刪)
不小心點到👍 誤點
此外,或許消費者在看到U6 GT的規格表時,會針對並未導入「GDI缸內直噴供油」技術而產生懷疑,對此水野先生表示,在必須控制成本的前提下,若是採用基本版的缸內直噴供油,反倒容易因油氣霧化不完全、分子過大而降低燃燒效率,除非用上高級品牌所採用的多階段式缸內直噴供油技術才能夠克服(事實上就連R35 GT-R所搭載的VR38DETT引擎也未採用缸內直噴技術),因此開發團隊決定沿用MPI多點噴射技術,但改為採用來自Denso的12孔噴油嘴(原為4孔)來確保最佳的油氣霧化效果,搭配改用Champion雙銅芯銥合金火星塞來提升點火效率,搭配上述的燃燒室改良,進而讓U6 GT所搭載著此具代號GS-K1引擎,擁有達到202ps/5,200rpm、32.6kgm/2,000rpm的動力輸出,U6 GT220更來到222ps/5,200rpm、33.6kgm/2,000rpm的輸出表現。
缸內直噴技術目前投入在新引擎
明年有機會看到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