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

LUXGEN的扭力樑一定比獨立懸吊差嗎?

8532316tang wrote:
扭力樑跟獨立懸吊誰好...(恕刪)

感謝分享心得,我已經好久沒開過日系車,印象中最深一次是在美國租Altis,
下高速路的圓形交流道車屁股會飄,相較之下同門的Camry比較穩定,後來覺得有可能是後懸吊設計不同的關係。

當然同樣扭力樑,不同的調教一定有不同性能,後獨立懸吊也是一樣道理。
我的車是非獨立後懸吊,
為了改善壓坑洞嚴重的晃動問題,
必須把避震阻尼調硬,但路感會相對強烈,
調太軟晃動就很嚴重,
必須要在晃動與路感間找一個平衡.
之前開6代Camry,
開高速會晃到不行的超軟懸吊,
壓坑洞卻如履平地...
所以下一台車""絕對""只選獨立懸吊的車款!!!

對普羅大眾而言,
論性能不是很重要,
舒適性才是90%人關心的...
跟理盲講理~黑人問號!?
peggydoggy wrote:

新的他在抖我沒開過,只有試駕過新的IONIQ,以及四年前的他在抖。

我的感覺是Elantra的電子方向盤反應慢半拍,轉方向盤時車輪反應會延遲一點時間,必須要像Turbo Lag提前踩油門那樣,比較早做出方向盤動作。IONIQ有改善,但仍有那種感覺。而一樣是電子方向盤的Prius 4就沒這種感覺,不過P4的底盤回饋與安定感我覺得是輸Focus Mk2的,也是花了點時間適應。撇開那為人詬病的妥善率問題,Focus真的是開起來很舒服。


嗯嗯,我感覺的是彎中的那種動態,類似你即使舵角多一些,但車子還是沒辦法彎的那麼順暢。像推頭。
我想應該是FOCUS,底盤多了很多輔助轉向的關系,像會將內側輪動力減少,幫助過彎。及其他一些control blade機械結構。

喔喔,找到了~可以參考看看,Focus轉向好的一些設計.可以從11分開始看.
主要會改變toe in & camber 角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3m_LhZCeo4
獨立懸吊先天比扭力樑好調整到有操控又有舒適,應該大家都會同意,但還也有一些車子是獨立懸吊有舒適但操控卻不好,所以還是不能單就獨立懸吊或非獨立懸吊來評斷一台車的操控,如果只要看是不是獨立懸吊就可以看出操控,我想也不用試車了!直接看規格就可以知道答案了!看了很多車評,還沒看到有誰單就懸吊系統直接說好與不好,通常都是以底盤鋼性來試出操控性及舒適性。
個人觀點!以獨立懸吊調出操控性佳又有舒適性,相對比非獨立來得容易,如果非獨立懸吊能調出80-90%有操控又舒適,這其中必有一些獨特的地方。
不過在好的底盤,還是要人操控,過彎外內外,進彎慢出彎快,又有幾個人做得到,U5沒馬力的車,看了統哥試駕一樣開得飛快,螢幕前的你我他又有幾人做得到?新聞也常看到超跑自撞,難他的底盤出現問題?事在人為的因素大。

jacky1977 wrote:
獨立懸吊先天比扭力樑...(恕刪)

其實你應該沒有看完樓主的文章或瞭解意思,樓主討論的是同一台車甚至是同一個人調校,是不是獨立會更好。
你舉的例子跟Altis倒車贏法拉利一樣,難道要說神車比法拉利好?突然神車就可以當超跑討論了?
http://auto.ltn.com.tw/m/news/7249/43

或是像F1冠軍車手開發財車跟80歲阿婆開BMW比賽跑賽道,如果車手贏了要說發財車比BMW好?如果輸了要說F1車手技術太差?要加入這麼多變因,根本就不用討論了...
我開感覺後多連桿的車子,就是各輪獨立處理幅度大,比如其中一輪壓在較大石頭上,如果多連桿車身還是平的,可是扭力樑就會比較容易歪一邊,因左右影響大。
扭力樑就像多連桿的車多加裝後下拉桿,會左右互拉。
所以直線-是多連桿舒適處理較細緻,過彎-是扭力樑穩定。
以上為個人感覺,當然彈簧磅數,桶身硬度也會有差。
零件數量也差很多...

MarcLiau wrote:
我開感覺後多連桿的...(恕刪)

不是下拉桿,是防傾桿。扭力樑你可以視為一根很粗壯的防傾桿...

CLA45 AMG wrote:
的確,Focus的多連桿,行車的操控性,穩定性,路感清晰度都是一等一,
當時第一次坐同事的focus就察覺,那時同事才開40-50,還是在市區。光碾過坑洞我就察覺這車處理碎震好的太誇張了,怪了,這台車底盤怎麼那麼雙B感。
...(恕刪)

處理碎震好的太誇張???

低胎壓就有了!

天企晴 wrote:
處理碎震好的太誇張...(恕刪)

他們指的碎震是指左右連動的感覺

期魂小桑 wrote:
他們指的碎震是指左右連動的感覺...(恕刪)

一樣啊!
  • 3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