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以國家的資源發展台灣汽車產業





現在生產國產車的關鍵零組件關稅(如引擎、懸吊、安全氣囊)約15~5%間,
與各國產車的自製比率有關與進口車的整車關稅17.5%,差距已經非常小
如果工人成本與自製比率高一點,與日本車價有15~20%的價差空間已算最佛心(目前沒有)
目前市面上日本進口車與台灣國產車價差約在10%附近~事實上已算合理~~

所以台灣國產車說賺很大,是不成立的,國產車以目前現狀,關稅不變的狀況,
納智捷應該是要收起來的(畢竟研發成本、進口關鍵零組件關稅、汽車規模是無法攤提的)

而其他國產車廠現在也是在那5~10%間的利潤死撐,

1.整車零關稅及關鍵零組件同時降到零(銷售預估進口車價降10~15%、國產車降5~10%)
2.整車降到10%,現行關鍵零組件不降約在10%附近(銷售預估進口車降5~10%、國產車價不降或降1~5%)
3.整車降到10%,關鍵降到0%(市售車價都降約5~10%),畢竟已經夠便宜了~國產車製造商會進口日本小車而不進行國產組裝

國產車都是無法生存的。

所以整車進口關稅只要一降,國產車都是無法生存的~





juniormark wrote:
現在生產國產車的關...(恕刪)

說的好

rock02 wrote:
華擎和華創車電老闆...(恕刪)

哈哈,很多人都不清楚,納智捷大部份車系都是用自製的引擎。
搞不清楚,還隨酸民跟風狂酸

juniormark wrote:
現在生產國產車的關...(恕刪)

你的數據分析的很詳細
台灣車價貴是躲在幕後的貨物稅,波及所有車輛。
但國產車活不活下去是本身競爭力問題,與消費者無關。
而進口車挾著全球化、大量生產的優勢闖關,國慘車市佔自然不停的滑落。

Allison Wu wrote:
你的數據分析的很詳...(恕刪)


畢竟自由貿易國產車活不下去與我們消費者也沒什麼關係
只是整車進口關稅17.5%與關鍵零組件5~15%在2010年都固定住,這對新車廠納智捷2009底年才在市場銷售來講也沒什麼優勢。不必把反嚴的言論套到反納頭上。從車子的本質來討論比較好
Allison Wu wrote:
你的數據分析的很詳細...(恕刪)



東西賣的出去,人有工作,台灣發大財,但台灣人只想說關我個人屁事,但這是總體經濟,其實我是沒差,我只是勸大家少去鐵皮屋,救一個是一個
rock02 wrote:
東西賣的出去,人有...(恕刪)


不買不就沒事了?還是只能買納台灣才會發大財?怎麼個發法?

你的發文全都是納智捷,你真的沒差?那為何千篇一律都是納的文?可以別再自打臉了嗎?
rock02 wrote:
東西賣的出去,人有工作,台灣發大財,但台灣人只想說關我個人屁事,但這是總體經濟,其實我是沒差,我只是勸大家少去鐵皮屋,救一個是一個...(恕刪)

你的邏輯有問題喔
你勸大家少去鐵皮屋
鐵皮屋的東西(服務)賣不出去
沒有工作怎麼發大財??
shiji03 wrote:
你的邏輯有問題喔你勸...(恕刪)



鐵皮屋利用多個帳號不斷攻擊台灣品牌,利用車主抗議希望和原廠合作,這種公司已經不值得去支持了
rock02 wrote: 我只是勸大家少去鐵皮屋


沒錯!我也建議大家抵制鐵皮屋!

抵制鐵皮屋最好的方法就是
「拒買搭載中國引擎的U5/S3」!
沒有購買,鐵皮屋的生意就沒有源頭!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