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

納智捷 2.0T 引擎


天企晴 wrote:
美國能渡過經濟大蕭條靠得就是福特的T型車,中國引領全世界安然渡過金融海嘯也是靠汽車工業帶頭衝...
美國有50州,中國有23個省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可以讓那麼多的汽車到處趴趴走
台灣呢?你讓那些車子下太平洋台灣海峽游泳嗎???

怎不拿南韓來比
人口台灣的2倍多,土地台灣的2倍多
但現代的車子卻是全球第5大
有差那麼多嗎?
天企晴 wrote:
美國有50州,中國有23個省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可以讓那麼多的汽車到處趴趴走
台灣呢?你讓那些車子下太平洋台灣海峽游泳嗎???...(恕刪)


不要老坐井觀天啦!
拿你的話來問你,
香港地小人稠,
同樣的Mercedes E250
在香港賣台幣價約270萬,
在台灣賣價317萬元以上,
香港比台灣的土地小得多,
按車輛密度來說比台灣高得太多了!
所以香港人的車都到海裡游泳了嗎?



Sung Pan wrote:
唉唷!! 一大早看到這篇覺得好笑也覺得可悲

有一位大大還提到納智捷無法開發引擎,

我看了豆漿差點噴出來,

那這樓到底討論了什麼

我認真問這些號稱正義的酸民,

你們真的懂汽車產業成本計算嗎?

除了各項成本及當地稅金外,

撇開配備用料差異,

量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以量制價是一個基本的商業行為,

納智捷目前全世界銷售國家屈指可數,

你們覺得納智捷的量有很多嗎?

有些產車大國甚至要求車子只能開10年,

用意只在加快供給循環,附加了環保就業機會

為什麼他們售價可以低,

簡單說如果政府車子有強制使用年限,

勢必中古車無價值,新車在有量保證之下一定便宜

前提都是車廠要有辦法獲利生存

但結果論來看,納智捷連損益兩平都沒達到 點我看

你們要他賣更便宜乾脆搶他比較快 厚道點

另外有人提關稅保護國產,

你們真的以為沒有國產,就會取消關稅嗎?

不要好傻好天真了,關稅是國與國貿易籌碼,

主要不是為了保護產業,產業發展只是附加的價值,

一堆想要買便宜車的,慢慢等吧台灣的市場人家隨時可以忽略的,

沒有自主的技術與品牌,你永遠只能開次世代的車!

要酸國產之前,先用腦袋想一下你做了什麼

不過我想很難因為都被胃液淹沒了

所以,大大也是認同應該要降價衝量嗎?

不衝量永遠成本降不下來,當然就是損益無法平衡

只是本身代理太多,反而綁手綁腳

建凱 wrote:
我也是有同樣的感覺,渦輪沒開時,油門不管怎麼踩,反應都超遲鈍,超難開的,不知道到底是不是程式寫的不好?害我好想去外掛可程式電腦,可是車子才買一年,又怕被原廠刁;才跑6千就感覺隔音變差,這一年來幾乎每個月都要回原廠,一堆鳥問題才解決完,我一次就飽了,再也不敢領教了,不相信的人可以上法院告我誹謗,我等著你們!(恕刪)


這位大大你是ECO版的嗎?

這是因為渦輪遲滯造成,是渦輪車的宿命

如果你不習慣回去開NA的車吧!

若是ECO版建議平路開著ECO,

我是對於渦輪遲滯完全無感,

但我有發現開著ECO加速比較線性,

建議可以開著ECO試看看,

我想以我認識的保養廠來說,

納廠服務不拖泥帶水的,

隔音變差是怎樣的差法?

回廠去檢查若每個月去檢查不好,

麻煩把這間保養廠公布吧!

避免其他人踩雷,也讓他們沒有獎金可拿,

還有那一些鳥問題也順便貼出來,

讓我注意一下是否也有問題 謝謝!!
老實講
台灣其他品牌的國產車都受到母廠牽制
那是很無奈的事
但納智傑是台灣的自有品牌
理應自主性很強
納智傑要台灣人民支持你
理應回饋台灣消費者才對
但我們不要求納廠對台灣消費者有多少優惠
但至少要跟對中國一樣的同等待遇
車價至少要跟中國一樣

01forever wrote:
所以,大大也是認同...(恕刪)


我文中有提到,納智捷至今沒有損益兩平,

意思就是一直燒錢沒有賺到一毛錢,

要他們降價就要有需求,不然加速倒閉而已

依照台灣的市場規模及消費文化我不認為降價有幫助,

反觀大陸的市場規模降價確實有幫助,

因為可預期的量是台灣的數倍,

重點是會買的還是會買,不會買的送他都嫌佔位置

Sung Pan wrote:
我文中有提到,納智捷至今沒有損益兩平,

意思就是一直燒錢沒有賺到一毛錢,

要他們降價就要有需求,不然加速倒閉而已

依照台灣的市場規模及消費文化我不認為降價有幫助,

反觀大陸的市場規模降價確實有幫助,

因為可預期的量是台灣的數倍,

重點是會買的還是會買,不會買的送他都嫌佔位置

不降價怎麼有量
目前這樣不就是一直虧損下去
總要有突破才有機會
大陸已經越賣越少,還在想.

Sung Pan wrote:
依照台灣的市場規模及消費文化我不認為降價有幫助,

反觀大陸的市場規模降價確實有幫助,...(恕刪)

你這句話我不是很清楚
是不是能夠再解釋清楚點?

ur0720 wrote:
你這句話我不是很清...(恕刪)

就是大陸市場大
台灣市場小的意思
你要不要先去了解一下南韓當初政府保護車廠保護到什麼程度?
如果今天台灣像南韓這樣搞,你們這些人不走上街頭才怪,

重點是政府這樣搞的時候,南韓國民大多是支持的,
人家很清楚如果連自己都不挺,要如何走出去,

你以為韓國車在十幾年前有現在這種程度的進步嗎?
人家為什麼會進步?歐美莫名其妙就開始買單韓國車嗎?

去韓國街頭看看人家本土車的市占率吧!

台灣最好笑的風景就是明明自己崇洋媚外卻不承認,
就好像一個男生笑女生CCR,然後背後酸納捧洋一樣.

前陣子韓國SK的工程師來出差,下班我開U6順道送他回飯店,
他說這車是不是只有台灣跟大陸有?因為他去其他國家都沒看過,
我說是的,這是台灣自主品牌,成立還不到10年,接著他說了讓我很印象深刻的話..

"能做這麼不錯的車,為何你們還是滿街的日本車?幾十年前我們南韓車還做很爛的時候,
街頭都滿滿的國產車了,10年不到可以做出這樣的車很不錯了阿".

我也只能苦笑,跟他說算是我羨慕你們韓國的地方,在台灣,自主品牌永遠都是被自家人
當箭靶的頭號目標.

不諱言的,當初決定買U6,很大部分是因為自己也身在很艱辛的向國際擴展市場與形象
的自主品牌公司,很能體會這種創業維艱,需要自家人鼓勵與支持的情況,

想說不過就是台車,安全,會動,什麼引擎跟不上世代的,就安慰自己反正那些先進的東西
不過就多出來那些平常幾乎用不到的馬力以及多省一些稍微有些感覺的油錢.

不過開了將近兩年,43000公里的里程,我也有所改觀,扣掉這些支持本土的非理性情操,
他真的有值他的價格,就像很多本土自主品牌的廠商一樣,這台車充滿了台灣創業的特性,

在有限與不友善的環境之中,盡可能的在可運用的資源內把它發揮到淋漓盡致,
納廠也確實的將消費者的回饋有放在研發上面,而不是放著小利而沾沾自喜,
從ECO Hyper就可以看到納廠有心要繼續往前走的決心.

我不覺得不買納車就是不愛國,那太矯情了,很噁心,
車是一個移動的家,自己所愛,才會有感情,不管出發點是什麼,就是無需勉強自己去買.

但是酸納還有攻擊納的,我就真的不懂了,至少做過我的車的外賓都會因為U6引發好奇心,
都是給予納廠很有勇氣還有車還不錯的評價,人家至少會讓外國人知道台灣還有這個自主品牌,

那你做了什麼??




01forever wrote:
怎不拿南韓來比人口...(恕刪)
  • 2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