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國內新訊】不到80萬買到兩百匹+倍適登避震器!Luxgen U6 GT藍調倍適版限量登場

勇敢地收掉這個品牌吧~

雖然創辦人已經仙逝

但是前景願景都不容許這品牌再燒錢下去

倒不如忍痛結束,好好打造nissann,三菱會務實點
HSNUwanggreat

非常認同 做好旗下代理更實在

2021-07-14 1:54
extreme pig

如果沒有按耐好日產,搞出一個日產台灣,那麼裕隆就完蛋了!

2021-07-14 7:45
James wrote:
我是第一代2012年底S5旗艦版的車主,
看到那個方向盤上的四個陽春按鈕、沒有改進,
現在大家都進化到主動跟車、還在給定速巡航,
前瞻科技的項目中,連輔助駕駛的一些技術都沒有,太落後了!
約兩年前保養時、繞去展間看了一下S5 GT,
裡面一切配置都是那麼熟悉......就是沒有改變,除了中央大螢幕以外。
業務小姐來跟我介紹,
我說內裝七年來都沒改變、沒有進步,
輔助駕駛還停留在定速階段,
好用的抬頭顯示沒有再精進顯示更多樣內容、反而是為了省成本拿掉,
身為舊車主、根本沒有想要換新款車的動機。
我對S5的操控很喜歡,
加速靈敏、爬坡時加速超車很輕鬆,高速公路開到150時、車身很穩不亂抖,
但是駕駛艙的塑料感太重、沒有質感,
改款後還是一樣敗筆的內裝......研發單位搞錯重點,會停產是一定的。




誰說納智捷這7年沒進步!!行銷方面倒是進步神速,從FB社團洗腦,然後吹噓公路飆贏BMW,木頭貨櫃車頂壓不壞,200萬內沒有競爭對手,再到夜間逼簽,納牌的行銷手段一直都是進步神速的。
sangelay

新車款車內可放沙灘車,空間無極限

2021-07-14 15:11
James

S5 2.0T很能跑呀,曾經一早在汐五高架北上、頂交流道前,一輛改裝雙B緊盯車尾想超車。一過堤頂、車流沒了,雙B要超我車、我也大腳油門,兩車開始上坡加速,到焚化爐的照相機前,他都在我的右後方....

2021-07-25 0:58
這牌車我不行
就留給狂吹的納粉買了
可惜...沒幾個買的
一看就是傳產的產物,可惜了經營品牌的夢想,最後也是淪為成本規格戰,設計倒退成這樣,有臉賣我還沒臉買!
extreme pig

開出去會被嘲笑,把妹會被打槍,真的不要買。

2021-07-14 7:50
Ronniekuo wrote:
市場大小問題
全世界汽車最便宜的兩個國家,美國和中國大陸
(恕刪)


完全不認同是市場大小問題

市場小 投入小

這是劃地自限的想法

目標有多遠大,步伐就可以邁多遠。

《曾文正公家書》:

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二者闕一不可。

台灣的汽車市場的年銷售輛數大約是30萬輛到40萬輛

取中位數35萬輛,再取半數就是17.5萬輛

捨去小數位數算17萬輛,17萬輛也只是

台灣汽車市場的年銷售輛數的25%

如果Luxgen 能用平均60萬新台幣的售價

取下這17萬輛的市場份額,將會是

1020億新台幣的營業額

如果以目標是要售出月掛牌2500台,

那年銷總額會是3萬輛。

以75萬乘3萬那就會是225億 的營收,

目標就是要讓Luxgen 能夠佔領台灣市場大份額。

要有這種氣魄和膽識還才稱得上是

台灣車系唯一自品牌。

所以說台灣的市場小是一個假命題

Luxgen在第一代車型上市之初,市場不也是給

它一個很好的機會,年銷售輛數超過1萬輛

本人詳細的觀看本論壇本專版自2013年到現在每一帖發文

品質、品質、品質、品質、品質!!!

售價、售價、售價、售價、售價!!!

那些早期MPV、SUV的車主,這些人當初因納智傑花的行銷預算所吸引來購買,

結果到2020年Luxgen的銷量會一落千丈是為何?

其實答案就是"品質"和"售價"

如果Luxgen的戰略和戰術是正確的,會在十年後的

今天面臨月銷500輛都是一個關卡嗎???

納智捷8~9年前組了一個由裕隆集團下子公司的聯合軍

來小弟任職公司的要搞EV, 是走業科的模式,

開會當時洽洽好當美國特斯拉因為

美國政府的補助減少了要退出台灣供應鏈

就有專家建議納智捷可以和特斯拉合作,

由納智捷協助生產。

結果現場一位好像是裕唐的朋友

就很不以為然的態度,

明明特斯拉在當時已經把18650的

各種高組數串並聯及液體冷卻的專利都申請好了,

時至今日形成了其他廠牌的電動車難以跨過的專利壁障。

反過來看就看得出納智捷當時的主事者對趨勢的遠見不足,

在當時如果納智捷可以和特斯拉合作可以對特斯拉雪中送炭

那今日的局面又大不相同。

Luxggen早一開始要是下定決心花大錢投資在電動車的相關

專利和配套方案,

有機會代工特斯拉的時候集團內還反對聲音不小,

錯失良機,

現在世界各大車廠集團都已經轉型了。

結果經過這九年下來的結論

就是如果Luxgen在當初一步一腳印的

只專心投入到電動車的開發上,

今時今日是否Luxgen在國際電動車的

市場上已有了一席之地。

史記-項羽本紀云:"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這不就是當初Luxgen成立之時的中心思想,

不就是想要讓台灣有一個屬於

一個台灣在地的汽車品牌。

Luxgen想要挽回劣增勢

只要先把手上有的牌好好的打

URX 全車系牌價下修十五萬新台幣

U6 庫存全面打折到50萬新台幣出清

UP5(MBU)不要急著推出,

好好打磨想辨法用UP5(MBU)去國外參賽

先拿幾個獎牌回來,

依台灣消費者愛湊熱鬧愛跟風的特性

才會有不錯的銷量

接下來可以考慮和Gogoro合作研發

可換電的單人座自駕電動車(四輪)

避開目前國際間傳統自駕電動車的專利壁疊,

先在郊區連接市區這段無法用U-bike,

公車班次也不發達的場域來進行商業模式驗證。

未來結合政府推動且提出佈局新世代的交通道路

連接住家和辨公室的解決方案。

比較具像的例子可以參考

電影: Minority Report、Blade Runner,I, Robot。

以上
blare

其實這個集團裡面的高層都是老骨頭! 為啥叫做老骨頭?! 因為都沒有血肉跟腦,只剩下骨架這些老骨頭不裁撤掉,此集團根本就是個大型民間療養院專門豢養肥滋滋的米蟲,底層的人也就只能混吃等退休

2021-07-16 11:13
pan299

理性好文 不過現在新車還要往性能方向推 似乎有點困難 愛性能車的人應該不太會考慮納車了

2021-07-16 17:43
這品牌
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低估了消費者的智力
simonc220 wrote:
這品牌
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低估了消費者的智力
這品牌敗在貶低別人品牌,媲美保時捷,超越雙B,當初死忠的一堆納粉在路上被BMW洗臉!
先不論這品牌我會不會買,這句話就把這品牌給打死了!
說真的, 光價格我就覺得無感~
因為我覺得它的品牌價值真的是幾乎不存在(之前就臭掉了),

我自己甚至認為, 買這車..心態多多少少要當它以後是沒有原廠服務(或是"斷料"),
真想入手, 不是說要貶低它, 但大概就它牌價一半以下才能勉強考慮買回來"玩"!
(說得不過份, 真的是有點點閒錢可以買回來玩的那種, 就好比"老中古車"那種fu)

目前縱觀同級對手, 不是價格太強大~ 就是配備更強大~

其實大概也真的差不多是在清庫存了~
配備小改一下, 避震改裝一下, 就可以出車了~
裕隆旗下的品牌都玩這一套模式....

只不過, Luxgen比較淒慘
磯崎 wrote:
為了持續精進產品競爭(恕刪)


油耗很重要
反而應該要重視這一塊
落後太多了
Luxgen這品牌坦白說真的蠻多創新的!

手機連車機(投放)功能
戰鬥機式伸縮的HUD
鷹眼360度系統
開門防撞系統
車底透視
福祉車

蠻多功能當下都覺得... 尛.....
結果過了沒多久很多廠牌都拿去用,還當作他們的特色。

每次看他們出一些新功能都覺得很佩服創新
但是無奈時局不對,大陸完全打壓,台灣人不挺(我自己也沒信心買Luxgen)

這完全是hTC的下一個步上後塵品牌
就讓其它公司合併了吧!
靠研發和專利應該是可以很順利的養活自己

政府花這麼多錢砸水裡,我們這些納稅義務人也是有權利發聲的吧?

我非常支持Luxgen的創新研發技術,但是... 這品牌的營運真的有很大的問題!!
天上看很久的雲

但是... 這品牌的營運真的有很大的問題!!

2021-07-14 9:07
一盞燈

又來偷渡政治! 大陸打壓爛痣? 產品同等價位 又是拉皮車 爛痣怎麼跟人打? 企業要從人類口袋中淘錢出來 還是不小數目的金額 人類才不會理你是哪國的產品 就單純看產品CP值而已

2021-07-14 14:09
  • 2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