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01首回,多包函目前換過8台車,一路從二手車到新車,都靠自己一毛一毛賺,所以沒有資格堅持品牌情節,能堅持的就CP值了,安全、價格、車質、油耗是購車大要點。納初推車款,我很注目,某程度上的剛性安全防護還OK,再來的價格我冷了,一股不賺自己人要賺誰?看看日韓品牌在當地對國民的價格、品質都是比外銷的優,在國內用價格品質建立品牌基礎,再利用品牌度去國外大市場賺,但很怪的是台灣品牌的狹隘思維卻是反向,台灣才多大市場是能賺幾毛,記得S5剛推入門要價80以上,有很多口袋深的愛國心支持,銷量疲乏後再推降價(60幾就入門)加配備s5 saden,可以問問當時業務是怎樣被前款車車主抱怨的。車跟手機一樣,大同小異,但企業心態影響產品質,要國人支持也是要拿出態度誠意,有捨有得,不然現實的水很快澆熄挺本土牌的火。
納智捷沒有很差,只是也沒有很好 ~~2014年決定入手 U7 tubro, 其實納跟其它品牌的車價,是差不多的,但多了環景..會買他的產品,主要是因為:1. 聽說他車子很強壯,安全不錯2. U7 turbo 後車箱很大,我可以放入三台小折及一些東西3. 當初想買 Subaru forester,但是聽說是維修待料很久,維修零件貴4. 聽同事的推薦,有二個人都是開 MVP, 雖然有一個人說他在高速公路開一開,汽缸爆了,但是這是個案吧,而且納也很阿沙力的免費更換 (服務好,換新阿沙力)5. 台灣品牌當然支持入手後,隔年 U7 tubro eco hyper 開賣後,U7 tubro 就像是孤兒似的... (不想舉例了),請想想,車子並不是3C產品,不是說有新改版的,舊款就不需再好好 maintain產品有小問題,也還好,只是你要常跑維修保養廠,然後你是否是要請假,還是要在保養廠等個二、三個鐘頭,還是要先回家,享受來來回回的路程,發生了就會有感覺。到最後,你也累了,也就不想再去處理,然後狀況出現時,每次就會很幹。當車子常出點小問題時,你開遠程出去時,你就會開始擔心......(當然在市區是不用擔心的)這是我開過其它三款車的品牌後,只有納牌讓我ooxx...最後的結論是,家人要買一台小車,我已不考慮納牌,接下來的換車,也不考慮納牌了,朋友問我的評價,也是不會再推納牌了.其實看銷售數字就知道了,版主如果想親身體驗,其實買就對了,親身經歷會比網路上的真真假假文還有用.
嚴董應該把 馮諼客孟嘗君 再讀一次台灣是根據地啊 還是要先把市占率衝高市場小龜小 價格做到真正國民車的地步台灣每條街上路邊都停一台納智傑的程度納智捷首先就不用擔心倒閉問題慢慢開發 終有一天有好產品可以吃大市場
peggydoggy wrote:我查了一下光陽機車的研發費用資料,光陽宣稱每年研發費用佔營收5%,然後光陽現在營收大概300億元,也就是光陽每年提撥研發費用是15億元,一間機車公司都還比裕隆汽車更肯投錢研發 我跟60樓對這資料的出處懷疑...,你認為光陽每年提撥研發費用是15億元嗎?而且你自己不想想看看光陽機車,看看光陽125機車怎麼會總是一樣的狸貓換太子!還打了很多廣告汰舊換新價都是鼓煞版來騙騙消費者多便宜,根本完全不符合叫環保15億元研發費,絕對不單純!